八里開臺天后宮

出自 淡水維基館
前往: 導覽搜尋
  • 影片描述:八里開臺天后宮介紹
  • 影片來源:YouTube


簡介

八里開臺天后宮(2020/07/24攝)  授權條款     CC-BY-SA授權,引用時請「註明出處」、「以相同方式分享」

  位於八里區米倉里渡船頭「開臺天后宮」(媽祖廟)在八里已有兩百多年歷史,長期以來是八里在地的信仰中心。據傳創立於西元1760年,是台灣第一座的媽祖廟,故有「開臺」天后宮之稱,其中供奉的乃是臺灣唯一奉祀湄洲祖廟開基聖母神像的廟宇。與關渡宮淡水福佑宮並稱為淡水河口三大歷史性媽祖廟。

早期八里坌是北臺灣軍事與行政重鎮,海神媽祖信仰是遷居、經商往返臺海之間的先民心靈所託,是時,先民常遷居,經商於臺海之間,舟船行在海上,亦常遇大風大浪而隩象環生,居於八里一帶地方鄉紳耆宿,遂倡議興建天后宮奉祀天上聖母可護佑行船安全,民眾獲悉後即熱烈響應,經民眾和文武官吏熱烈鄉應捐資興廟,於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農曆4月15日創建此廟,並立名為開臺天后宮。自開臺天后宮創建後,天上聖母於海上庇祐行船安全,前往參拜祈福之信善人潮不斷。

早年,廟前聚落不高,此廟矗立渡船頭,與北岸渡船頭淡水福佑宮對開,有不少風水沖剋的傳說。

咸豐二年(1852年)廟方有感於廟貌日舊,地方士紳李源、陳欉等人,再度發起建廟,雖過程有所阻撓,但仍於咸豐十年(1860年)完成重建。

昭和二年(1927年)再度重建,當年建廟頗為用心,闢請石雕名匠張火廣、辛阿救拼對場,原是所民藝價值頗高的廟宇,可惜在民國兩度重修後古意儘失。僅剩部份石雕柱礎和古碑文兩面供有心人尋古。

後經民國18年、60年2次重建,開臺天后宮始有今日之規模,目前該宮廟古典雅致,頗具有傳統風味。

八里開臺天后宮今日仍是八里地區最代表性的媽袓廟,每年除了媽祖誕辰,農曆10月15日也有大拜拜,和八里大眾爺廟一文一武形成該區信仰中心。

廟宇格局

神明位置 :

供俸主神:媽祖

左右供奉:註生娘娘、觀音佛祖

左右護室供奉:土地公、武財神

參拜流程 :

天公、聖母、土地公、武財神、開山祖師

建築特色

拿蓮花宮燈的仙女
張火廣工匠作品
辛阿救龍柱作品

「石雕」是開台天后宮現存最重要的建築文化資產,更能夠反映八里當地採石業的興衰變化。

在西元1927年(昭和2年)改建至今日公路邊廟址時,當時的執事者聘請了兩位有名的石匠來一較高下:以中門分金線為分界,原籍閩南泉州惠安的「張火廣」負責三川殿的(左)青龍邊,而來自粵東潮州大埔的客家名匠「辛阿救」便負責(右)白虎邊,兩人利用本地的觀音山石作為底材,進行石雕技藝的大比拚。

但可惜因為木構架蛀蝕損壞,於西元1978年時再度重修,將三川殿、大殿的大木構架與屋頂抽換成鋼筋混凝土結構,1992(民國81)年再增建兩側鐘鼓樓,成為今日的風貌,但在經歷上述兩次重修後當初的古意盡失,大約只剩下僅存的部份石雕柱礎與古碑文兩面留給有心人的尋訪。

另外與其他天后宮不同的是,在大門上除了有武門神,兩側小門還有著拿蓮花宮燈的仙女,就全台其他天后宮而言,這是十分罕見的廟門設計。  

仔細觀察石堵的部分,你會發現當時兩位工匠的手藝不分軒輊,張火廣的作品人物表情詼諧可愛,而辛阿救則是手工線條十分流暢、人物鳥獸更是栩栩如生。

當你再看到龍柱石,以龍柱聞名的辛阿救似乎更勝一籌,位在三川殿與大殿簷下的兩對龍柱,兼具藝術性與技術性,那昂首吞口的蟠龍雄峙,彷彿要飛升上天一樣,稱得上是絕佳的作品。

相關照片

交通資訊

讀取地圖中...


  • 地址:新北市八里區龍米路二段191號
  • 大眾運輸:

客運:可搭乘三重客運704線,國道客運臺北總站→臺北橋→三重派出所→徐匯中學→關渡大橋→八里渡船頭。

捷運:淡水信義線(紅)至淡水,步行至渡船頭→八里渡船頭。

  • 自行開車:

國道1號→在林口交流道(林口龜山)出口下交流道,朝忠義路三段前進→文化北路一段→文化北路二段→中華路→中湖路/105縣道→中華路三段/台15線直行即可抵達。

參考資料

相關頁面

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