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尾文昌祠
出自 淡水維基館
• 本頁分類:主分類 > 淡水 > 寺廟
![](/wiki/images/thumb/b/b6/%E6%BB%AC%E5%B0%BE%E6%96%87%E6%98%8C%E7%A5%A0%E5%B7%B2%E6%88%90%E6%B0%91%E5%AE%85.jpg/350px-%E6%BB%AC%E5%B0%BE%E6%96%87%E6%98%8C%E7%A5%A0%E5%B7%B2%E6%88%90%E6%B0%91%E5%AE%85.jpg)
圖檔簡述:淡水文化資源推廣工作室拍攝之滬尾文昌祠現況照,已為私人民宅。
拍攝日期:2016
拍攝地點:清水街
所有人:淡水文化資源推廣工作室
攝影者:淡水文化資源推廣工作室
拍攝日期:2016
拍攝地點:清水街
所有人:淡水文化資源推廣工作室
攝影者:淡水文化資源推廣工作室
CC-BY-SA授權,引用時請「註明出處」、「以相同方式分享」 |
簡介
滬尾街文昌祠之創建年代,約在清嘉慶年間,現址已變為民宅,位在清水街上離興建宮前方不遠凹處。滬尾文昌祠由當時本地之讀書人發起建廟,供奉文昌帝君,亦充私塾(振文社),為滬尾一帶士子之信仰中心,每逢農曆二月初三文昌帝君誕辰,自生童以上之士子,必備牲禮、果品等,行三獻禮祭祀之。相傳文昌帝君主司考試運途並能佑助作文背誦,科舉時代之讀書人莫不虔誠奉祀。
日治初期也曾作為「滬尾國話傳習所」(淡水國小前身)之臨時教室,後來科舉不存,私塾停辦,香火因漸衰微,仍為會文結社之所在,曾改名「振文社」。文昌祠曾於1847年(道光27)重修過一次,原為石砌磚造之華屋,殿宇古色蒼然,惜戰後被中國兵佔駐,幾經轉手頂讓,又改築圍牆,成為私宅,已難見古蹟原貌。文昌祠僅存歷史名詞,文昌帝君據稱移至福佑宮混於神像中。
參考資源
相關頁面
相關連結
- 文昌祠【開放淡水】
- 滬尾文昌祠:淡水最早的私塾與教育文風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