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者:Hyacinthsue

出自 淡水維基館
於 2019年3月28日 (四) 18:58 由 Hyacinthsue (對話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偶像-張磊)

前往: 導覽搜尋

惠英的頁面

工作地

鄧公國小校門口.jpg鄧公國小校園內景.jpg鄧公國小遊樂設施.jpg

興趣

  1. 上網
  2. 購物
  3. 聽歌
  4. 尋找美食

偶像-歌手張磊

張磊1.jpg

最喜歡的歌

1.尋-張磊

  • 影片描述:張磊 -《尋》 (電視劇獵毒人片尾曲)
  • 影片來源:YouTube


2.一廂情願的不捨

  • 影片描述:張磊 -一廂情願的不捨
  • 影片來源:YouTube


居住地─淡水

簡介

淡水區,舊稱滬尾 (Hóo-bué/Hōo-bé),位於中華民國新北市西北沿海以及淡水河的出海口北側,北鄰三芝區,南鄰臺北市北投區,西濱臺灣海峽,西南與八里區間以淡水河為界。而在歷史上,此處也曾經是西班牙登陸臺灣在臺灣北部散播的起點。

淡水與滬尾

滬尾」之名(台灣話: Hōo-bé/Hóo-bué)應為凱達格蘭語轉譯而來,語源為「Hobe」,是河口的意思。《臺海使槎錄》中稱「虎尾」,《重修福建臺灣府志》中稱「扈尾」,淡水福佑宮「望高樓碑誌」中稱「戶尾」。可證明不同的「Hōo-bué/bé」名稱皆為「Hobe」轉譯之結果。 另有說法指出,「滬」是指漁民捕魚之設施,「尾」則是指河流出海口。另有一說則是指由臺灣話「雨尾」諧音演化,因為觀音山淡水河一帶下雨,到此地後雨即停止,故名「雨尾」。 另一說法是「石滬」是早期海邊捕魚的設施,漲潮時,海水將魚群帶進石滬內,退潮時海水從石縫中流出,魚群便留在石滬內供漁夫捕捉,早期台灣北海岸有20~30個石滬群,淡水在石滬群最尾端,故稱「滬尾」。也有說是源自此地在清代中期即和簡稱為「滬」的上海通商頻繁,猶如是接續於上海後尾的城鎮,乃逐漸產生滬尾之名。

淡水河.jpg

家鄉-高雄大林蒲

簡介

大林蒲是位於臺灣高雄市小港區的一個濱海聚落,西南濱台灣海峽,東邊則是緊鄰臨海工業區,北邊是目前已經遷村的紅毛港,南邊是邦坑、鳳鼻頭。大林蒲境內或鄰近的大型工廠有中油大林煉油廠、台電大林發電廠及中鋼公司等[1]。 400

鳳林宮

鳳林宮的廟史可追溯自清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主要奉祀唐朝三百六十進士之溫府、朱府和池府千歲作為主神。1974年時,政府開發臨海工業區,鳳林宮舊址的部分土地被徵收,且信徒鑒於廟宇建築陳舊不堪,遂發起募捐重建,信在廟貌於1978年建成至今,2016年又重新整修完工。

大林蒲建醮

大林蒲建醮1.jpg 大林蒲建醮3.jpg 大林蒲建醮2.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