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環保志/淡我身在城市中-公司田溪程氏古厝" 修訂間的差異
行 68: | 行 68: | ||
程氏古厝倖存於這場舊與新時代之間的角力,它成為了淡海新市鎮的與眾不同,成為了許多人的放鬆休憩之地,成為了許多淡水人緬懷與思念的回憶。而這一切皆要歸功於所有有著文化認同與文化保育價值。 | 程氏古厝倖存於這場舊與新時代之間的角力,它成為了淡海新市鎮的與眾不同,成為了許多人的放鬆休憩之地,成為了許多淡水人緬懷與思念的回憶。而這一切皆要歸功於所有有著文化認同與文化保育價值。 | ||
− | |||
行 84: | 行 83: | ||
{{map1|25.18922, 121.42813}} | {{map1|25.18922, 121.42813}} | ||
− | + | ||
− | |||
− | |||
}} | }} | ||
行 302: | 行 299: | ||
</pre> | </pre> | ||
+ | |||
+ | ==相關連結== | ||
+ | [https://www.facebook.com/ChanceGarden1875 公司田溪程氏古厝FB] | ||
+ | |||
+ | [https://www.tshs.ntpc.gov.tw/xmdoc/cont?xsmsid=0G245647764477694327 程氏古厝古蹟博物館] |
於 2021年6月28日 (一) 19:10 的修訂
• 目前所在分類:主分類 > 淡水 > 學術研究 > 淡水環保志
|
附錄:字幕檔(輔助檢索用)
各位沿著這邊來講的話 公司田橋 是一個蠻重要的 這條溪 其實劃定那邊叫北投里 這邊叫作崁頂里 往下走這條路呢 其實就是崁頂里和北投里的分界 十九世紀初的時候 嘉慶年間的時候 民眾就感覺說 這邊有通商功能的需要 做了木版架設在公司田溪的上面 有幾棵大樹 在這邊就作為他們航運的指標 到公司田橋碑的時候 就可以看到一個歷史的變化 可以看到淡水的人文哦 我們現在來到這個地方 有沒有發現現在是個大轉彎的地方 那剛剛謝老師有講就是說 其實早期整個地形 你知道現在淡海新市鎮的開發 它是遇到凹的地方就填起來 遇到凸地方就把它推平 所以我們原本站的這個地方呢 其實應該要更下面 整個是斜坡一直到溪邊嘛 現在這個地方其實是整個就會堆高起來的 那也因為這樣堆高 我們跟溪流的關係就會變的很 距離很近 但是關係很疏離 因為根本下不去 反而是對面比較緩坡 還有機會可以下到溪邊 公司田溪程氏古厝這個房子在當時就是被保留下來 那我們可以看到它這一間三合院的一個格局 後面的是正身 有左右護龍 前面的部分是一個圍牆 這個三合院 它算是一間農家 主要它比較不一樣的地方 它有槍口 然後它有貓洞 再來就是這個房子 它有穿衣服 它有穿草衫 也有穿瓦衫 程家人在這邊大概生活了一百年 這個地方算是一個舊的房子 舊的聚落 傳承了以前歷史跟文化的部分 我是正港淡水囝仔 小時候就會跟一群小朋友 就是會調皮搗蛋嘛 到處亂跑跑到這邊來 在裡面玩耍 躲貓貓啊 幹什麼亂七八糟的 那五六十年前的事情了 就是一片荒蕪啊 然後有很多那個夜總會(墳墓) 我是在淡水長大的 土生土長的 以前就像 地方性的廟會 是一個就是我們淡水鎮這個主要的宗教信仰中心 還有那個福佑宮 龍山寺 其實那時候就是會凝結一些鎮內的一些居民 然後你就會感覺說 這個鎮上有時候會因為一個慶典 凝聚一些…怎麼講 那是一個地方上的特色 以前我記得廟會那個神轎就是用抬的 我印象很深刻 淡海新市鎮本身它的基礎建設做的比較完整 他所有的東西地下化 中華電信的網路 光纖地下化 天然瓦斯地下化 汙排的部分整體地下化 你看到新市鎮本身沒有在挖馬路 凸出來的只有路燈和行道樹 所以它的街道景致非常漂亮 老人家或者是小孩走在馬路上 你會覺得是安全 從人行步道到我們的大門口 它還要退縮六米 對面要退縮六米 所以我們整體的綠帶 人走的綠帶又多了12米 所以新市鎮沒有壓迫感 你會覺得很舒服,非常宜居 最重要的原因是在這個地方 它是有規劃的 以一個老淡水人的角度來看 坦白講我是覺得淡水發展的太快 啊 也已經失去以前我們那個小時候那種淡水小鎮那種感覺了 太過都市化 但是這沒辦法 因為大家都要促進經濟 我們也擋不住時代的巨輪 以我們就是從小在淡水長大 然後看到這個地方很大的改變 其實會覺得有點可惜 就是它可能沒有依照當時淡水的一些人文或是地理的特色去做一些規劃 如果當初有一些空間 或是說可能它在設計過程裡面 可能有些比較慢的或是一些比較細緻的一些討論的時候 也許其實會做的更好 交通那時候 我們淡水就是因為有了那個登輝大道 就是我們稱的淡金公路 那一條通往三芝這條馬路一建設起來 其實也帶動繁榮 到後面鐵路淡水線改成捷運 一直到淡海新市鎮的開發 輕軌的完成 說實在 其實我覺得交通便利性 已經對我們來說 我們居住在這裡 我是認為已經足夠了 而且很便利 真的很便利 因為我本身是淡水的居民我從小就是住在這個地方 要讓一個城市完全是停滯的 還是讓他是有希望 這一定是對立的 我們把這個文化傳承留下來 我們是認同 可是我不是一味的我要保留這個要犧牲所有的東西 這是我的想法啦 我們進駐在古厝今年是第八年 主要就是想說 我們利用這邊作為一個就是藝文工作者他們的分享空間 古厝那時候的規劃 正好有認識一個蠻適合的藝術家就特別找了藝術家 他進來就是等於是駐館這邊 然後帶學生去做 做一些木作 我們木工課裡面就會設計很多可能像是做檯燈阿 做椅子 做桌子 做書櫃 那你這邊也要 我隨便畫一下好了 這邊也要 你不要上到這裏就好了 主要是我為了要上木工課 然後他的教室就在這裡 然後我就過來看 我就覺得很喜歡 這個地方很早以前 大概就知道這個地方 可是 我第一次來學木工 才進來這裏 主要是後來發現社大有這個木工 因為有興趣所以過來學 老師懂的很多啊 所以他會教我們做細節的東西 我們有時候會舉辦一些導覽 那我們會想說利用這空間可以分享給新市鎮在這邊新搬過來的新淡水人 基本上古厝能保留下來 其實是牽涉到說 新市鎮開發利用的一個理想 在傳統的面貌被毀的情況之下 我們留下它 而且經過一段適度的整理 變成一個這樣的面貌 所以它堅固的一個指標性 就是等於是歷史文化的介紹 比如說這個古厝裡面可以看到說 兩百多年我們先民在淡水活動的時候 他們過怎麼樣生活 每個區塊它的生活功能能夠透過古厝的每個空間 可以展現到兩百年鄉村文化的一個變遷 而且又能夠前瞻的考量到它變成一個淡海新市鎮 可能一二十萬人口的一個觀光休閒公園式的體驗 古厝好像就是一個窗口 它提供就是很多在地的一些資訊 透過古厝這邊的一些導覽的服務阿 或是旅遊的服務 然後甚至一些生活諮詢的讓他們可以很快的融入淡水這個地方環境 以前跟這邊的一個歷史連結點要在哪邊 就透過程氏古厝可以達到這樣的目標 我覺得是我們可以朝這個方向去努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