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佳音" 修訂間的差異

出自 淡水維基館
前往: 導覽搜尋
(已建立頁面,內容為 "翁佳音,現為中央研究院副研究員,臺灣大學歷史學碩士畢業,研究專長為十七世紀(荷蘭、西班牙與明鄭時代)臺灣史。 =...")
(無差異)

於 2020年3月25日 (三) 12:08 的修訂

翁佳音,現為中央研究院副研究員,臺灣大學歷史學碩士畢業,研究專長為十七世紀(荷蘭、西班牙與明鄭時代)臺灣史。

著作目錄

學位論文

  • 翁佳音。1986,〈臺灣漢人武裝抗日史研究(1895-1902)〉,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期刊論文

  1. 翁佳音。2011,〈日本統治時代台灣史研究の繼承と斷絕-原住民史的研究を中心に〉,《現代台灣研究》,第39號,頁86-90。
  2. 翁佳音。2006,〈「牽手khan-chhíu」來看臺灣世界史——從臺灣歷史慣用語論大福佬文化圈概念〉,《臺灣史研究》,第13卷第2期,頁1-31。
  3. 翁佳音。2005,〈十七世紀東亞大海商亨萬(Hambuan)事蹟初考〉,《故宮學術季刊》,22卷4期,頁83-102。
  4. 翁佳音。2005,〈似曾相似:荷鄭時代漢系臺灣人的國族認同〉,《國立政治大學中山所「全球化研討會」》。
  5. 翁佳音。2005,〈近代初期的澎湖-追想澎湖初會紅毛番〉,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澎湖文化局編,《澎荷初會四百週年》講座論文。臺南: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頁44-56。
  6. 翁佳音。2004,〈『康熙台灣與圖』史料調查研究計畫期末報告〉,《台南: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7. 翁佳音。2004,〈西拉雅族羅馬字的成立與衰亡〉,《成功大學主辦「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Taiwanese Romanization」》。
  8. 翁佳音。2003,〈世變下的早期臺灣原住民〉,《福爾摩沙─十七世紀的臺灣、荷蘭與東亞》臺北:故宮博物院,頁105-124。
  9. 翁佳音。2003,〈人神湊熱鬧?媽祖與鄭成功信仰的「新」論〉,《第五屆中國近代文化的解構與重建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261-278。
  10. 翁佳音。2003,〈西拉雅族的沈默男性祭司:十七世紀臺灣社會、宗教的文獻與文脈試論〉,《中研院民族所主辦之「族群意識與文化認同:平埔族群與臺灣社會大型研討會」》。
  11. 翁佳音。2003,〈「新港文書」研究的回顧與展望〉,《中研院臺史所籌備處主辦之「王世慶先生祝壽「臺灣社會經濟史國際學術研討會」》。
  12. 翁佳音。2003,〈他們說什麼話?近代初期東亞世界的交通語(lingua franca)〉,《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主辦之「西班牙時期臺灣相關文獻與圖像國際研討會」》。
  13. 翁佳音。2002,〈諸神禪讓:鄭成功廟形成的一個原因〉《歷史月刊》179,頁108-113。
  14. 翁佳音。2002 ,〈重寫鄭成功歷史的必要〉《臺灣之父鄭成功》歷史小說導讀,臺北:實學社,頁14-19。
  15. 翁佳音。2002,〈「荷蘭時代臺灣史」中的澎湖〉《澎湖研究第一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澎湖:澎湖文化局,頁418-432。
  16. 翁佳音。2001 W. Ginsel著,〈荷蘭時代臺灣教會史(二)〉,《臺灣文獻》五十四卷一期,譯注。
  17. 翁佳音。2000 W. Ginsel著,〈荷蘭改革宗教會在臺灣的宣教事工〉,《臺灣文獻》五十三卷四期。譯注。
  18. 翁佳音。2001,〈再看風櫃尾紅毛城—「1623年澎湖島地圖」新解〉,《石老 石古 石:澎湖縣立文化季刊》,十二月號,頁36-52。
  19. 翁佳音。2001,〈重覓鄭成功大軍登陸舞台臺灣近代初期史研究筆記(二)〉,《臺灣文獻》,52卷3期,頁281-300。
  20. 翁佳音。2000,〈地方議會、瞨社與王田──臺灣近代初期史研究筆記 (一)〉,《臺灣文獻》,51卷3期,頁263-281。
  21. 翁佳音。1998,〈荷蘭時代石門鄉的若干舊地名〉,《臺北縣立文化中心季刊》,55期,頁14-16。
  22. 翁佳音。1998,〈論十三行遺址的主人──荷蘭時代的十三行番社〉,《北縣文化》,56期,頁14-26。
  23. 翁佳音。1997,〈西班牙道明會在北臺灣的宣教〉,《臺灣教會公報》,2381期,第10版。
  24. 翁佳音。1996(1997年7月出刊),〈歷史記憶與歷史事實──原住民史研究的一個嘗試〉,《臺灣史研究》,3卷1期,頁5-30。
  25. 翁佳音。1992,〈被遺忘的原住民史──Quata(大肚番王)初考〉,《臺灣風物》,42卷4期,頁145-188。
  26. 翁佳音。1991,〈府城教會報所見日本領臺前後歷史像〉,《臺灣風物》,41卷3期,頁83-100。
  27. 翁佳音。1991,〈地名考證與歷史研究──兼論臺灣舊興直、海山堡的地名起源〉,《臺北文獻》,直字第96期,頁99-110。
  28. 翁佳音。1990,〈一件單語新港文書的試解〉,《民族學研究所資料彙編》,1期,頁143-152。
  29. 翁佳音。1989,〈二十三號新港文書與西拉雅族的姓名制考〉,《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田野研究通訊》,13期,頁45-47。
  30. 翁佳音。1986,〈吳鳳傳說沿革考〉,《臺灣風物》,36卷1 期,頁39-56。

學術會議論文(僅列尚未正式出版的學術會議論文)

  1. 翁佳音。2012,〈《東番記》所展現的漢番初期關係〉,共10頁,發表於第二屆沿山地區聚落與族群學術研討會,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館北棟3樓第一會議室: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2012年6月19-20日。
  2. 翁佳音。2012,〈臺灣.海濱的地名:地名學視野下的十六、七世紀臺灣史〉,共23頁,發表於第四屆國際漢學會議,人文社會科學館北棟三樓 第一會議室:歷史語言研究所、民族學研究所、近代史研究所、中國文哲研究所、臺灣史研究所、語言學研究所、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2012年6月20-22日。
  3. 翁佳音。2010,〈近代初期的臺、潮人物往來初論〉,發表於東亞海域與臺灣-慶祝曹永和院士九十壽誕國際學術研討會,國立臺灣大學圖書館B1國際會議廳: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國立臺灣大學圖書館,2010年10月27-28日。
  4. 翁佳音。2010,〈看得見與看不見的:清初輿圖所 展現的臺灣歷史圖像〉,發表於清代臺灣史研究學術研討會,中研院人文社會科學館北棟3樓第一會議室:國立故宮博物院 、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2010年12月2-3日。
  5. 翁佳音。2010,〈Hoanya考辨〉,發表於第六屆「嘉義研究」學術研討會,國立嘉義大學民雄校區圖書館國際會議廳:嘉義縣政府、財團法人嘉義縣新港奉天宮,2010年10月29-30日。
  6. 翁佳音。2010,〈「盜」與「道」:近代初期東亞海域的商業文化與網絡〉,發表於黃富三教授榮退暨第二屆臺灣商業傳統國際學術研討會,中研院人文館北棟3樓 第一會議室: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林本源中華文化教育基金會,2010年9月23-25日。
  7. 翁佳音。2009,〈西拉雅語文的發展與族群認同關係之探討〉,發表於2009平埔原住民學術研討會,國立臺灣大學社會科學院暨法律學院國際會議廳(台北市徐州路21號):台南縣政府文化處,2009年5月30日。
  8. 翁佳音。2009,〈荷治時期沿山地區的龜崙人(Coullonders)村落〉,發表於沿山地區聚落與族群學術研討會,中研院人文社會科學館北棟3樓第一會議室: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2009年12月11-12日。
  9. 翁佳音。2008,〈荷蘭文獻中的水沙連〉,發表於 2008 年水沙連區域研究學術研討會-劉枝萬先生與水沙連區域研究,國立暨南國際大學人文學院會議廳:國立暨南國際大學人類學研究所,2008年10月18-19日。
  10. 翁佳音。2008,〈蕃薯圖像的形成--十六、十七世紀臺灣地圖的研究〉,發表於空間新思維──歷史輿圖學國際學術研討會,國立故宮博物院文會堂:國立故宮博物院,2008年11月6-7日。
  11. 翁佳音。2008,〈嘉義地區的潮州人後裔〉,發表於第四屆「嘉義研究」學術研討會,嘉義大學 台灣文化研究中心:嘉義大學 台灣文化研究中心,2008年10月24日。
  12. 翁佳音。2007,〈十七世紀臺江內海一帶的產業、社會發展〉,發表於中研院台史所社會經濟史研究群 產業發展與社會變遷國際研討會,中研院台史所:中研院台史所,2007年6月21-22日。
  13. 翁佳音。2007,〈族群遷徙論的文獻學反思〉,發表於族群、歷史與地域社會學術研討會,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館北棟3樓: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2007年12月20-21日。
  14. 翁佳音。2007,〈十七世紀臺江內海一帶的產業、社會發展〉,發表於產業發展與社會變遷國際研討會,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館北棟3樓: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2007年6月21-22日。
  15. 翁佳音。2006,〈臺灣「早期史」的回顧與問題〉,發表於『臺灣史研究相關系所之現況與展望探討』國際學術研討會,國立政治大學臺灣史研究所:國立政治大學臺灣史研究所,2006年12月15-17日。
  16. 翁佳音。2006,〈新港文書研究:典契的解讀與格式〉,共頁97-144頁,發表於建構西拉雅國際研討會,臺南縣政府:臺南縣政府,2006。
  17. 翁佳音。2006,〈雞籠日誌:有關VOC的臺灣「日記」之問題與研究〉,發表於紀念林獻堂先生逝世50週年──日記與臺灣史研究研討會,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2006年12月22-23日。
  18. 翁佳音。2005,〈似曾相似:荷鄭時代漢系臺灣人的國族認同〉,國立政治大學中山所「全球化研討會」,10頁。
  19. 翁佳音。2005,〈新港有個臺灣王:十七世紀東亞國家主權紛爭小插曲〉,發表於國家與原住民:亞太地區族群歷史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中研院臺灣史研究所:中研院臺灣史研究所,2005年11月24-25日。
  20. 翁佳音、江愛華。2005,〈荷蘭聯合東印度公司在福爾摩沙之組織文化探討〉,基隆,國立海洋大學「海洋臺灣研討會」,2005年6月10。
  21. 翁佳音。2004,〈西拉雅族羅馬字的成立與衰亡〉,發表於成功大學主辦「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Taiwanese Romanization」,2004年10月。
  22. 翁佳音。2003,〈荷蘭、西班牙與明鄭時代臺灣地圖中的文化意涵與觀點〉,臺大地理環境資源學系「臺灣、地圖與觀點」研討會,頁1-10。
  23. 翁佳音。2003,〈人神湊熱鬧?媽祖與鄭成功信仰的「新」論〉,政治大學學術研討會,5月。
  24. 翁佳音。2003,〈「新港文書」研究的回顧與展望〉,本所舉辦王世慶先生祝壽「臺灣社會經濟史國際學術研討會」。
  25. 翁佳音。2003,〈他們說什麼話?近代初期東亞世界的交通語(lingua franca)〉,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西班牙時期臺灣相關文獻與圖像國際研討會」。
  26. 翁佳音。2002,〈東亞一海商傳奇—Hambuang〉,發表於第九屆中國海洋發展史學術研討會,台北:中研院社科所,2002。
  27. 翁佳音。2000,〈近代初期的臺海風雲〉,發表於「近代早期東亞海洋史與臺灣島史:慶祝曹永和院士八十大壽國際學術研討會」,2000年10月26-27日。
  28. 翁佳音。1998,〈十七世紀的臺灣基督教史〉,發表於「臺灣基督教史──史料與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

專書(論文集)之一章

  1. 翁佳音。2011,〈府城無城牆時代的故事〉,石文誠、林慧芬編,《古城‧新都‧神仙府:臺南府城歷史特展》,頁10-28,臺南: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2. 翁佳音。2011,〈荷蘭時代的西拉雅族〉,謝仕淵、陳靜寬編,《行腳西拉雅》,頁95-106,臺南市: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3. 翁佳音。2010,〈地圖的遊戲(導言)〉,高賢治編,《縱覽台江-大員四百年輿圖》,頁4-7,台南:台江國家公園管理處。
  4. 翁佳音。2008,〈荷蘭檔案有關臺灣「日誌」的運用與問題〉,許雪姬編,《日記與臺灣史研究:林獻堂先生逝世50週年紀念論文集》,頁1-35,台北:中研院臺灣史研究所。
  5. 翁佳音。2007,〈從舊地名與古地圖看臺灣近代初期史〉,國立歷史博物館編,《臺灣史十一講》,台北:國立歷史博物館。
  6. 翁佳音。2006,〈新市鄉重要文化遺產:新港文書〉,《新市鄉志》,臺南:編者。
  7. 翁佳音。2005,〈近代初期的澎湖-追想澎湖初會紅毛番>,《澎荷初會四百週年》,頁44-56,臺南: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8. 吳國聖、翁佳音。2005,〈新港文書典契的解讀與格式〉,臺南縣政府編,《建構西拉雅研討會論文集》,臺南:臺南縣政府。
  9. 翁佳音、吳密察、李文良、林欣宜。2004,〈臺灣史料集成提要〉,遠流出版社編,《臺灣史料集成提要》,臺北:遠流出版社。
  10. 翁佳音。2003,〈世變下的早期臺灣原住民〉,《福爾摩沙 —十七世紀的臺灣、荷蘭與東亞》,頁105-124,台北:故宮博物院。
  11. 翁佳音。2003,〈西拉雅族的沈默男性祭司:十七世紀臺灣社會、宗教的文獻與文脈試論〉,《族群意識與文化認同:平埔族群與臺灣社會大型研討會論文集》,台北:中研院民族所。
  12. 翁佳音。2002,〈「荷蘭時代臺灣史」中的澎湖〉,《澎湖研究第一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418-432,澎湖:澎湖文化局。
  13. 翁佳音。2002,〈重寫鄭成功歷史的必要〉,《臺灣之父鄭成功》,頁14-19,臺北:實學社。
  14. 翁佳音。1999,〈近代初期北部臺灣的商業與原住民〉,收於《臺灣商業傳統論文集》,頁45-80。臺北:中研院臺灣史研究所籌備處。
  15. 翁佳音。1999,〈十七世紀福佬海商〉,收於《中國海洋發展史論文集第七輯上冊》。臺北:中研院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
  16. 翁佳音。1997,〈萬里鄉的地名特色與發展史〉,收於萬里鄉公所編,《萬里鄉志》,頁21-47。臺北:編者。
  17. 翁佳音。1997,〈十七世紀臺灣東西交通路線〉,收於施添福(主撰),《臺東縣志地理篇》。
  18. 翁佳音。1996,〈近代初期的鹿港宗教〉,收於《鹿港鎮志宗教篇》。彰化鹿港:鹿港鎮公所。
  19. 翁佳音。1996,〈關於G. Psalmanazar的臺灣史偽書〉,收於薛絢譯,《福爾摩啥》,頁6-15。臺北:大塊文化出版社。
  20. 翁佳音。1995,〈「攻臺戰紀」地圖、地名的初步解說〉,收於《攻臺戰紀》,頁55-59。臺北:遠流出版社。
  21. 翁佳音。1995,〈西班牙、荷蘭文獻選錄〉,收於《凱達格蘭書目彙編》,頁103-105。臺北:臺北縣立文化中心。
  22. 翁佳音。1989,〈清代臺灣漢人社會史研究的若干問題〉,收於國立臺灣大學編,《民國以來國史研究的回顧與展望研討會論文集》,頁1499-1510。臺北:編者。
  23. 翁佳音。1988,〈清嘉慶朝前的臺灣土地糾紛〉,收於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編,《近代中國初期歷史研討會論文集》,頁1041-1064。臺北:編者。
  24. 翁佳音。1986,〈一九一三年馬力埔事件的探析〉,收於中華民國臺灣史蹟研究中心編,《臺灣史研究暨史料發掘研討會論文集》,頁337-361。臺北:編者。

專書

  1. 翁佳音。2008,《荷蘭時代:臺灣史研究的連續性問題》,共248頁,臺北:稻鄉出版社。
  2. 翁佳音。2007,《荷蘭臺灣長官致巴達維亞總督書信集(1)》,共293頁,臺北:南天書局。
  3. 翁佳音。2002,〈重寫鄭成功歷史的必要〉,《臺灣之父鄭成功》歷史小說導讀,頁14-19。臺北:實學社。
  4. 翁佳音。1998,《大臺北古地圖考釋》,200頁。臺北:臺北縣立文化中心。
  5. 翁佳音、許雪姬合著。1995,《彰化縣立文化中心典藏古地契解說》。彰化:彰化縣立文化中心。
  6. 翁佳音。1992,《臺灣通史類著作解題與分析》,智庫叢書34。臺北:業強出版社。
  7. 翁佳音。1986,《臺灣漢人武裝抗日史研究(1895-1902)》,國立臺灣大學文史叢刊74,235頁。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委員會。

主編之專書(論文集)

  1. 翁佳音。2001, 中村孝志著,《荷蘭時代臺灣史,下冊》,臺北:稻鄉出版社。共編校。
  2. 黃富三、翁佳音主編。1999,《臺灣商業傳統論文集》,555頁。臺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籌備處。
  3. 翁佳音、吳密察合編;中村孝志著。1997,《荷蘭時代臺灣史》上冊。臺北:稻鄉出版社。
  4. 翁佳音、黃富三、林滿紅合編。1997,《清末臺灣海關歷年資料 Maritime Customs Annual Returns and Reports of Taiwan, 1867-1895》二冊,1140頁。臺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籌備處。
  5. 翁佳音、施添福、廖秋娥等合編。1996,《臺灣地名辭書》。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6. 翁佳音。1995,《英國東印度公司臺灣資料》。臺北:國立臺灣大學。
  7. 翁佳音、張炎憲合編;王詩琅譯。1988,《臺灣社會運動史──文化運動》,547頁。臺北:稻鄉出版社。
  8. 翁佳音、張炎憲編校;連溫卿著。1988,《臺灣政治運動史》,臺灣文化系列001,374頁。臺北:稻鄉出版社。
  9. 翁佳音、張炎憲合編。1986,《陋巷清士──王詩琅選集》,418頁。臺北:弘文館。

資料彙編

  1. 翁佳音、莊英章、潘英海、詹素娟合編。1988,《臺灣平埔研究書目彙編》,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田野研究室資料叢刊1,257頁。臺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其他

  1. 翁佳音。2008,〈台南姑娘「娶」荷蘭台灣長官〉,《歷史月刊》,245,55。
  2. 翁佳音。2007,〈荷蘭文獻與臺灣研究〉,《中研院週報》,第1129輯,頁5-6。
  3. 翁佳音。2007,〈三八查某舉雨傘:傘的社會文化史〉,《歷史月刊》,4: 24-31。
  4. 翁佳音。2007,〈大橋的故事:一位法國人臺灣長官〉,《歷史月刊》,3: 34-37。
  5. 翁佳音。2007,〈臺灣鹽業史另一章〉,《歷史月刊》,8: 4-9。
  6. 翁佳音。2007,〈路是人走出來——十七世紀中葉臺灣島內南北交通路線表〉,《歷史月刊》,5: 33-38。
  7. 翁佳音。2006,〈「福爾摩沙」名稱來源──並論1582年葡萄牙人在臺船難〉,《翰林社會天地》,第5輯,頁4-13。
  8. 翁佳音。2004,《臺灣史料集成提要》,臺北:遠流出版公司,吳密察、李文良、林欣宜共撰
  9. 翁佳音。2004,「『康熙臺灣與圖』史料調查研究計畫期末報告」,臺南:國立臺灣博物館,六月。
  10. 翁佳音。2004,「荷蘭臺灣長官信件原檔譯註」,南投:國史館臺灣文獻館,六月(共譯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