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牛稠蔡厝大道公" 修訂間的差異

出自 淡水維基館
前往: 導覽搜尋
(簡介)
(簡介)
行 5: 行 5:
 
==簡介==
 
==簡介==
  
  清乾隆6年(1741),泉州移民從其原鄉白礁慈濟宮乞求保生大帝分香火來台奉祀,[[保生大帝]]及[[媽祖]]共同建爐於滬尾碼頭,起初是以木造茅草屋供往來碼頭信眾祭拜,嘉慶年間,因碼頭船戶共同發起創建福佑宮,經同安鄉親開會推舉,由頭人[[燕樓李家]]開臺祖[[李鼎成]],將保生大帝香爐迎請至李家草厝奉祀,嘉慶元年(1796)開始由八庄輪祭;清嘉慶7年(1802)塑造老祖金身參與[[八庄輪祭]]。八庄大道公信仰具有祖籍神崇祀特質,因此可以從八庄境內的漢人移民祖籍、背景來觀察,台北州二市七郡之中,以淡水郡的同安籍人口比例最多,同安祖籍人口顯然是八庄境內優勢族群,由此族群的祖籍特色可以襯托出八庄大道公信仰的祖籍神性格。1930年代,住在八連溪以北的永定客家人也來一同參加八庄大道公祭祀活動,1945年以後,大道公信仰的遶境路線也加入八連溪以北的地區,後來的三芝與土地公埔的永定客家人也融入此祭祀圈,永定客家人正式加入遶境祭祀活動,由此看來,大道公信仰也產生整合地域社會的功能,並超越祖籍神的性質,成為淡水及三芝人民共同信仰的神祇。
+
  清乾隆6年([[1741年]]),泉州移民從其原鄉白礁慈濟宮乞求保生大帝分香火來台奉祀,[[保生大帝]]及[[媽祖]]共同建爐於滬尾碼頭。起初是以木造茅草屋供往來碼頭信眾祭拜,嘉慶年間,因碼頭船戶共同發起創建福佑宮,經同安鄉親開會推舉,由頭人[[燕樓李家]]開臺祖[[李鼎成]],將保生大帝香爐迎請至李家草厝奉祀。嘉慶元年([[1796年]])開始由八庄輪祭;清嘉慶7年([[1802年]])塑造老祖金身參與[[八庄輪祭]]。八庄大道公信仰具有祖籍神崇祀特質,因此可以從八庄境內的漢人移民祖籍、背景來觀察,台北州二市七郡之中,以淡水郡的同安籍人口比例最多,同安祖籍人口顯然是八庄境內優勢族群,由此族群的祖籍特色可以襯托出八庄大道公信仰的祖籍神性格。1930年代,住在八連溪以北的永定客家人也來一同參加八庄大道公祭祀活動,1945年以後,大道公信仰的遶境路線也加入八連溪以北的地區,後來的三芝與土地公埔的永定客家人也融入此祭祀圈,永定客家人正式加入遶境祭祀活動,由此看來,大道公信仰也產生整合地域社會的功能,並超越祖籍神的性質,成為淡水及三芝人民共同信仰的神祇。
  
 
==參考資料==
 
==參考資料==

於 2015年1月16日 (五) 11:06 的修訂

• 本頁分類:主分類 > 淡水 > 文化


簡介

  清乾隆6年(1741年),泉州移民從其原鄉白礁慈濟宮乞求保生大帝分香火來台奉祀,保生大帝媽祖共同建爐於滬尾碼頭。起初是以木造茅草屋供往來碼頭信眾祭拜,嘉慶年間,因碼頭船戶共同發起創建福佑宮,經同安鄉親開會推舉,由頭人燕樓李家開臺祖李鼎成,將保生大帝香爐迎請至李家草厝奉祀。嘉慶元年(1796年)開始由八庄輪祭;清嘉慶7年(1802年)塑造老祖金身參與八庄輪祭。八庄大道公信仰具有祖籍神崇祀特質,因此可以從八庄境內的漢人移民祖籍、背景來觀察,台北州二市七郡之中,以淡水郡的同安籍人口比例最多,同安祖籍人口顯然是八庄境內優勢族群,由此族群的祖籍特色可以襯托出八庄大道公信仰的祖籍神性格。1930年代,住在八連溪以北的永定客家人也來一同參加八庄大道公祭祀活動,1945年以後,大道公信仰的遶境路線也加入八連溪以北的地區,後來的三芝與土地公埔的永定客家人也融入此祭祀圈,永定客家人正式加入遶境祭祀活動,由此看來,大道公信仰也產生整合地域社會的功能,並超越祖籍神的性質,成為淡水及三芝人民共同信仰的神祇。

參考資料

  • 淡水學用語辭典

相關頁面

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