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者:愛吃薯條/研習成果" 修訂間的差異
(已建立頁面,內容為 "{{導覽條1|古蹟}} {{檔案:原英商嘉士洋行倉庫縣定古蹟碑.jpg}} 檔案:原英...") |
|||
行 4: | 行 4: | ||
==園區簡介== | ==園區簡介== | ||
− | + | 淡水捷運站一帶舊稱「鼻仔頭」,淡水開港後,洋樓、洋行林立,除五大洋行─寶順、德記、水陸、和記、怡記洋行外,嘉士洋行也並列其中,位於今鼻頭街22號的殼牌(Shell)公司之儲油倉庫及油槽,前身便是「英商嘉士洋行倉庫」,現為「淡水文化基金會」與「淡水社區大學」用地。 | |
− | + | 同治元年 (1862) 淡水海關正式開市,淡水港迅速成為北臺灣第一大港、佔全臺貿易量六成以上,茶、煤、樟腦為出口大宗。最著名便是英商寶順洋行住宅及殼牌公司之儲油槽倉庫。百年後,大多數的洋行、倉庫都已不復蹤跡,但殼牌倉庫因產權的糾葛被留下來,且在淡水河岸景觀保衛的行動下,進而被提報成歷史古蹟,而成為淡水開港通商的黃金時代之重要證物。現為市定古蹟。 | |
− | + | 新北市市定古蹟原英商嘉士洋行倉庫(淡水殼牌倉庫)擁有四座大倉庫、三座小建築物、油槽遺址,約近4千坪的土地面積,見證淡水開港、日本領台、二次世界大戰美軍轟炸台灣等重要歷史時刻,是北台灣少數僅存的洋行倉庫,也是台灣少數僅有的工業遺址古蹟。 | |
− | + | 2000年6月指定為新北市市定古蹟,同年年底台灣殼牌公司將殼牌倉庫地上物捐贈予淡水文化基金會,經歷7年古蹟修復工程,於2011年11月正式以「淡水文化園區」對外開放。 | |
淡水文化園區內設有「淡水殼牌故事館」,常設展出殼牌倉庫的歷史、發展沿革,亦為淡水社區大學辦學場域,並不定期舉辦各項藝文展演活動,推動淡水創發展與國際文化交流,淡水文化園區期能成為大淡水地區最具有人文精神、在地特色與國際視野的文化生活博物館。 | 淡水文化園區內設有「淡水殼牌故事館」,常設展出殼牌倉庫的歷史、發展沿革,亦為淡水社區大學辦學場域,並不定期舉辦各項藝文展演活動,推動淡水創發展與國際文化交流,淡水文化園區期能成為大淡水地區最具有人文精神、在地特色與國際視野的文化生活博物館。 | ||
− | + | 1862年淡水開港通商,砲台埔、鼻仔頭被劃為洋商租借區,英商范嘉士於1894年向鼻仔頭居民紀化三永久租斷土地,設置嘉士洋,經營茶葉、樟腦外銷,1897年與殼牌運輸貿易公司合作油品生意,1901年殼牌公司買下倉庫,陸續增建倉庫、油槽,作為儲放油品的倉庫,並興建鐵路側線,透過北淡線鐵路運送油品。1944年二次世界大戰時,美軍轟炸北台灣,發生「火燒臭油棧」事件,油槽付之一炬,2000年6月指定公告為古蹟。 | |
行 33: | 行 33: | ||
===園區相關相片=== | ===園區相關相片=== | ||
<gallery widths="300px" heights="200px"> | <gallery widths="300px" heights="200px"> | ||
+ | |||
檔案:淡水文化園區殼牌倉庫-出入口大門正面照.jpeg|<center>出入口大門正面照(圖一)</center> | 檔案:淡水文化園區殼牌倉庫-出入口大門正面照.jpeg|<center>出入口大門正面照(圖一)</center> | ||
檔案:淡水文化園區殼牌倉庫-鐵道、地磅平臺.jpeg|<center>鐵道、地磅平臺(圖二)</center> | 檔案:淡水文化園區殼牌倉庫-鐵道、地磅平臺.jpeg|<center>鐵道、地磅平臺(圖二)</center> | ||
行 59: | 行 60: | ||
*導覽服務:每周六、日15:00~17:00提供免費導覽服務,平日接受團體預約導覽。 | *導覽服務:每周六、日15:00~17:00提供免費導覽服務,平日接受團體預約導覽。 | ||
*停車資訊:園區內未設置停車場,請將車輛停至[[淡水捷運站]]地下停車場或鄰近私人停車場。 | *停車資訊:園區內未設置停車場,請將車輛停至[[淡水捷運站]]地下停車場或鄰近私人停車場。 | ||
− | |||
− | |||
− | |||
− | |||
− | |||
==交通地圖== | ==交通地圖== | ||
*地址:新北市淡水區[[草東里]]鼻頭街22號 | *地址:新北市淡水區[[草東里]]鼻頭街22號 | ||
{{Map1|25.166980, 121.446817}} | {{Map1|25.166980, 121.446817}}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相關連結== | ==相關連結== | ||
− | *[ | + | *[[原英商嘉士洋行倉庫]] |
− | + | *[http://www.tamsui.org.tw/ 淡水文化基金會] | |
− | + | *[https://tour.ntpc.gov.tw/zh-tw/Attraction/Detail?wnd_id=60&id=110415 淡水文化園區-殼牌倉庫] | |
− | *[http://www.tamsui.org.tw/ | ||
− | *[ | ||
− | |||
[[Category:古蹟]] | [[Category:古蹟]] |
於 2019年5月19日 (日) 14:22 的修訂
• 本頁分類:主分類 > 淡水 > 古蹟園區簡介
淡水捷運站一帶舊稱「鼻仔頭」,淡水開港後,洋樓、洋行林立,除五大洋行─寶順、德記、水陸、和記、怡記洋行外,嘉士洋行也並列其中,位於今鼻頭街22號的殼牌(Shell)公司之儲油倉庫及油槽,前身便是「英商嘉士洋行倉庫」,現為「淡水文化基金會」與「淡水社區大學」用地。
同治元年 (1862) 淡水海關正式開市,淡水港迅速成為北臺灣第一大港、佔全臺貿易量六成以上,茶、煤、樟腦為出口大宗。最著名便是英商寶順洋行住宅及殼牌公司之儲油槽倉庫。百年後,大多數的洋行、倉庫都已不復蹤跡,但殼牌倉庫因產權的糾葛被留下來,且在淡水河岸景觀保衛的行動下,進而被提報成歷史古蹟,而成為淡水開港通商的黃金時代之重要證物。現為市定古蹟。
新北市市定古蹟原英商嘉士洋行倉庫(淡水殼牌倉庫)擁有四座大倉庫、三座小建築物、油槽遺址,約近4千坪的土地面積,見證淡水開港、日本領台、二次世界大戰美軍轟炸台灣等重要歷史時刻,是北台灣少數僅存的洋行倉庫,也是台灣少數僅有的工業遺址古蹟。
2000年6月指定為新北市市定古蹟,同年年底台灣殼牌公司將殼牌倉庫地上物捐贈予淡水文化基金會,經歷7年古蹟修復工程,於2011年11月正式以「淡水文化園區」對外開放。 淡水文化園區內設有「淡水殼牌故事館」,常設展出殼牌倉庫的歷史、發展沿革,亦為淡水社區大學辦學場域,並不定期舉辦各項藝文展演活動,推動淡水創發展與國際文化交流,淡水文化園區期能成為大淡水地區最具有人文精神、在地特色與國際視野的文化生活博物館。
1862年淡水開港通商,砲台埔、鼻仔頭被劃為洋商租借區,英商范嘉士於1894年向鼻仔頭居民紀化三永久租斷土地,設置嘉士洋,經營茶葉、樟腦外銷,1897年與殼牌運輸貿易公司合作油品生意,1901年殼牌公司買下倉庫,陸續增建倉庫、油槽,作為儲放油品的倉庫,並興建鐵路側線,透過北淡線鐵路運送油品。1944年二次世界大戰時,美軍轟炸北台灣,發生「火燒臭油棧」事件,油槽付之一炬,2000年6月指定公告為古蹟。
殼牌公司創辦人馬可仕、薩姆耳兄弟,殼牌公司於1897年將石油生產、油輪、貿易倉儲加以整合,以紀念其父販賣貝殼起家,遂命公司名為殼牌運輸貿易公司,並買下淡水的嘉士洋行倉庫為遠東地區貿易之一環。當時增建了兩座倉庫及三座油槽,分別為2500噸、1200噸及60噸,區內更鋪設鐵軌(臺鐵亞細亞支線)接通淡水火車線,便利貨櫃裝載油品,成為其全球業務的一環,大規模經營臺灣的煤油買賣,更開啟了嘉士洋行新使命。
建築規劃
A棟建於1870年-1880年代,原為製罐工廠,現為「淡水文化基金會」與「淡水社區大學」行政辦公室。
B棟建於1870年-1880年代,原為煤油桶倉庫,此區為園區唯一銅製通風裝置,具排放油氣,現裡有七間教室,並作為淡水社區大學上課教室。
C棟建於1910年-1920年代,原為潤滑油倉庫,為後期修繕的遺存,現作為藝文展演館,不定期舉辦各種藝文活動。
D棟建於1930年代,原為輕質汽油倉庫,為後期興建建築,現為殼牌故事館。
F棟興建年代較晚,原為鍋爐間,現為洗手間。
G棟興建年代較晚,因應消防需求而增加水壓設計,原為幫浦間,現為儲藏室。
園區相關相片
<gallery widths="300px" heights="200px">
檔案:淡水文化園區殼牌倉庫-出入口大門正面照.jpeg|參觀資訊
- 開園時間:
- 周二至周日9:00~17:30
- 聯絡電話:(02)2622-1928
- 休園時間:
- 每周一休園,逢國定假日配合開園,原休館日順延至假期後一日,園區另行公告之休園日請參考網站。
- 導覽服務:每周六、日15:00~17:00提供免費導覽服務,平日接受團體預約導覽。
- 停車資訊:園區內未設置停車場,請將車輛停至淡水捷運站地下停車場或鄰近私人停車場。
交通地圖
- 地址:新北市淡水區草東里鼻頭街2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