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繼春" 修訂間的差異
出自 淡水維基館
(未顯示由 3 位使用者於中間所作的 3 次修訂) | |||
行 2: | 行 2: | ||
==簡介== | ==簡介== | ||
− | + | [[廖繼春]]([[1902年]]-[[1976年]]),[[1902年]]出生於豐原農家,自幼家境清苦。師範學校畢業後,在未婚妻資助下,於[[1924年]]赴東京美術學校深造。[[1928年]]以作品《芭蕉之庭》入選帝展。回台後以教職終生,桃李滿天下。 | |
− | + | 基於創作上出眾的表現及在臺灣畫壇的代表性地位,廖繼春在[[1962年]]6月,受到美國國務院的邀請,赴美參觀訪問。在美國國務院的安排下,他得以參觀美國各大都市的美術館。透過此次國際性的視野觀察,調整了他的繪畫觀,更使他行將步向高峰的創作生命力,能及時反應博覽歐美藝術的啟發與衝擊。 | |
− | + | 廖繼春是臺灣前輩畫家中,極富眾望與親和力的一位。他在繪畫方面的成就輝煌,擅於掌控色彩,濃重的彩度及明快的節奏是他作品的特色之一,畫作明朗有深度,歡悅中見抒情。他不僅在戰前,即擁有可觀的繪畫資歷與創作成就,到了戰後,也同樣以常春的創作活力,贏得了新生代的敬重。 | |
− | + | 雖然廖繼春一生曾經歷烽火歲月與憂患貧苦,但他的彩筆卻揮灑一片令人嚮往的抒情世界。他的藝術,如同一道七色耀眼的彩虹,超然而壯麗地跨越了新舊時代之間的鴻溝,昂然從戰前的過去闊步到戰後的現代。與[[淡水]]有關的作品例如[[1956年]]的《觀音山》、[[1961年]]的《淡江風景》、[[1972年]]的《淡江風景》等等作品。[[1976年]],廖繼春因肺癌去世。 | |
==參考資源== | ==參考資源== | ||
− | + | *[[淡水學用語辭典]] | |
− | == | + | ==相關連結== |
− | + | [[Category:畫家]][[Category:人物]][[Category:1902年出生]][[Category:1976年逝世]] | |
− | [[ | + | [[zh:廖繼春]] |
+ | [[en:Liao Chi-chun]] |
於 2019年8月9日 (五) 02:00 的最新修訂
簡介[編輯]
廖繼春(1902年-1976年),1902年出生於豐原農家,自幼家境清苦。師範學校畢業後,在未婚妻資助下,於1924年赴東京美術學校深造。1928年以作品《芭蕉之庭》入選帝展。回台後以教職終生,桃李滿天下。
基於創作上出眾的表現及在臺灣畫壇的代表性地位,廖繼春在1962年6月,受到美國國務院的邀請,赴美參觀訪問。在美國國務院的安排下,他得以參觀美國各大都市的美術館。透過此次國際性的視野觀察,調整了他的繪畫觀,更使他行將步向高峰的創作生命力,能及時反應博覽歐美藝術的啟發與衝擊。
廖繼春是臺灣前輩畫家中,極富眾望與親和力的一位。他在繪畫方面的成就輝煌,擅於掌控色彩,濃重的彩度及明快的節奏是他作品的特色之一,畫作明朗有深度,歡悅中見抒情。他不僅在戰前,即擁有可觀的繪畫資歷與創作成就,到了戰後,也同樣以常春的創作活力,贏得了新生代的敬重。
雖然廖繼春一生曾經歷烽火歲月與憂患貧苦,但他的彩筆卻揮灑一片令人嚮往的抒情世界。他的藝術,如同一道七色耀眼的彩虹,超然而壯麗地跨越了新舊時代之間的鴻溝,昂然從戰前的過去闊步到戰後的現代。與淡水有關的作品例如1956年的《觀音山》、1961年的《淡江風景》、1972年的《淡江風景》等等作品。1976年,廖繼春因肺癌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