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者:T28906/網頁測試" 修訂間的差異

出自 淡水維基館
前往: 導覽搜尋
行 3: 行 3:
  
 
<!--Banner開始-->
 
<!--Banner開始-->
<table border="0" bgcolor="#EEE8AA" >
+
<table border="0" bgcolor="#BBFFEE" >
 
<tr>
 
<tr>
 
<td width="65%">
 
<td width="65%">

於 2014年11月8日 (六) 01:04 的修訂

<MARQUEE onMouseOver="this.stop()" onMouseOut="this.start()" scrollAmount="1" behavior="alternate" scrollDelay="0" width="100%" height="50%"> 淡水臺銀日式宿舍 英商嘉士洋行倉庫縣定古蹟碑 滬尾偕醫館 淡水紅毛城 小白宮 淡水紅樓 馬偕墓園 </marquee> 淡水維基館 Tamsui Wiki

 註冊帳號  淡水維基館FB

淡水發展史淡水大事記淡水八景


2024年06月27日(週四)15:32

2,307個頁面|5,561張圖片 
[[Special:Statistics|模板:NUMBEROFVIEWS]]次點閱|923位註冊使用者



淡水今昔

  「淡水維基館」創建於2013/09/13,旨在紀錄淡水的一切:歷史文化、風土民情、生活點滴、觀光旅遊、吃喝玩樂 ... 等等,只要與淡水有關無所不包。
  淡水往昔是一個地方的概稱,指依靠淡水河建立的城鎮聚落,隨著時代演進,地理範圍亦有所變化。歷史上曾有淡水廳、淡水縣、淡水郡、淡水街、淡水鎮、淡水區等行政區劃,清治時期淡水甚至曾是北台灣的總稱。如今的淡水是指新北市的轄區淡水區,位於台灣西北部淡水河出海口北岸,遠在中國清朝時期即因其地理位置而成為台灣北部船舶往來的重要港口,進而帶動其繁榮與發展。

古蹟巡禮

重建街16號.JPG
  重建街16號街屋建築與重建街14號建築同樣位居古街的重要通道轉角點,為古街上坡與南下階梯通福佑宮的重要節點建築。此建築格局外觀整體上仍保有1930年代日治時期的始建風貌。屋主世代經營漢藥房,服務淡水街及其週遭鄉鎮,在淡水醫療及醫藥史上有其象徵意義,「重建街16號」街屋因又與先前指定之「重建街14號」街屋不論建築形式、時代、起造者、歷史內涵和現貌都是一體。欲保存重建街14號,沒有理由不保存重建街16號。如此,可保存一小段崁頂古街屋之舊風貌。 ---更多內容

更新日期:2015/01/09 (編輯)



美食推薦

淡水滬尾豆花.jpg

  淡水滬尾豆花店位於淡水英專路巷內。滬尾豆花主要是豆花的製成從研磨黃豆到凝固成形,完全是採用手工的傳統方法,保留黃豆的原味,這些由老闆親自手工完成,老闆是要讓客人吃得健康與安心。

(編輯)

淡水訊息

--更多訊息 (編輯)


紀錄片:大淡水地區全紀錄 - 食貨志 / 人物誌

  琉傳天下藝術館,坐落於淡水工業區裡的寶藏巖。琉璃是光的容器,在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光線下,所看到的會是不一樣的光景,而在不同的心境下觀看,會帶給你不同的感覺和思考。


編輯教學

 要怎麼開始編輯?  先試試身手!  去哪裡問問題?

導覽選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