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沙灣漁港" 修訂間的差異
出自 淡水維基館
(→歷史) |
(→歷史) |
||
行 8: | 行 8: | ||
==歷史== | ==歷史== | ||
*日本時期 | *日本時期 | ||
− | 早期二沙灣及三沙灣均有小溪流從後側山丘注入沙灣,因此在日本時期初就已經在此形成小聚落。 | + | :早期二沙灣及三沙灣均有小溪流從後側山丘注入沙灣,因此在日本時期初就已經在此形成小聚落。 |
*1899年 | *1899年 | ||
:[[三沙灣漁港]]是在日本時期1899年(日明治32年),在第二期築港工程過程中,被闢建成漁港。 | :[[三沙灣漁港]]是在日本時期1899年(日明治32年),在第二期築港工程過程中,被闢建成漁港。 |
於 2021年11月26日 (五) 18:29 的修訂
簡介
三沙灣漁港,位於基隆市中正區。屬於早期的內港,又稱「水產窟仔」,附近一帶有魚市場、製冰廠、鐵工廠、船舶修理廠等因而得名。近幾年三沙灣漁港經歷過大幅度的建設,三沙灣地區無法看見過去漁港樣貌,但現今三沙灣地區很是熱鬧,擁有許多的公家機關佇立在此。
歷史
- 日本時期
- 早期二沙灣及三沙灣均有小溪流從後側山丘注入沙灣,因此在日本時期初就已經在此形成小聚落。
- 1899年
- 三沙灣漁港是在日本時期1899年(日明治32年),在第二期築港工程過程中,被闢建成漁港。
- 1903年
- 1910年
- 三沙灣漁港興建於1910年,後來因為港口太小,而將港口移至八尺門,並將三沙灣漁港填海造陸成為住宅地區等。
- 1911年
- 在1911年完工後基隆的水產業開始蓬勃發展,後因不敷使用,在1919年進行擴張工程,但還是有漁船擁擠的情況出現,也因此發生衝突。
- 1927年
- 後來1927年(日昭和2年)《臺北州漁村調查報告書》中提出解決三沙灣漁港擁擠的問題,最後選擇八尺門作為新建漁港,也是理想中的位置。
- 民國時期
- 在安全性考量下,1971年配合基隆港擴建工程經由港務局徵收,將原本的三沙灣漁港填平,得到新的海埔新生地,進而建造平民住宅、中正國宅,並向外拓寬變成現今所見的中正路及東岸碼頭,最終三沙灣漁港於1973年宣告退休。
地圖
- 原址:基隆市中正區
- 無法提供Google街景導覽
- OpenStreetMap:
讀取地圖中...
相關頁面
參考資源
官方網站
電子書
- 《日治時期基隆漁港產業聚落空間的構成》,(吳沛穎,2019)。台灣碩博士論文加值系統
- 《基隆市港區歷史建築調查:第二階段:歷史建築測繪調查研究》。國家圖書館:臺灣記憶
電子書
- 《日治時期基隆漁港產業聚落空間的構成》,(吳沛穎,2019)。台灣碩博士論文加值系統
- 《基隆市港區歷史建築調查:第二階段:歷史建築測繪調查研究》。國家圖書館:臺灣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