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者:許惠琳" 修訂間的差異

出自 淡水維基館
前往: 導覽搜尋
 
(未顯示同一使用者於中間所作的 7 次修訂)
行 1: 行 1:
[[使用者:許惠琳/團踏心得|團踏心得]] | [[使用者:許惠琳/個人踏查心得|個人踏查心得]] | [[使用者:許惠琳/期中期末心得|期中期末心得]]
+
[[使用者:許惠琳/團踏心得|團踏心得]] | [[使用者:許惠琳/個人踏查心得|個人踏查心得]] | [[使用者:許惠琳/實習心得|實習一心得]] | [[使用者:許惠琳/實習二|實習二]]
  
*淡江大學資圖系三年級,目前在維基組實習,同時也在系學會擔任美宣長一職
+
*淡江大學資圖系大四老屁股,大三在維基組實習,同時也在系學會擔任美宣長一職,現已退任
 
*喜歡做勞作跟畫圖
 
*喜歡做勞作跟畫圖
*平時喜歡聽音樂(JPOP、KPOP、搖滾樂)、看日本特攝片、閱讀日本文學小說、偶爾玩玩手機遊戲。
+
*平時喜歡聽音樂(JPOP、KPOP、搖滾樂)、看日本特攝片、閱讀日本文學小說、(偶爾)玩玩手機遊戲
 
*特愛小動物(尤其是小狗小貓)
 
*特愛小動物(尤其是小狗小貓)
  
行 14: 行 14:
 
  我第一次看到有新住民志這個體裁,通常很少人會去紀錄當地的新住民的生活,而淡水維基館做到這一件事情,記錄當地的新住民,採訪他們去做紀錄,了解到在淡水的故事並不是只有當地人本地人,新住民進到淡水這個家,增添淡水的故事。
 
  我第一次看到有新住民志這個體裁,通常很少人會去紀錄當地的新住民的生活,而淡水維基館做到這一件事情,記錄當地的新住民,採訪他們去做紀錄,了解到在淡水的故事並不是只有當地人本地人,新住民進到淡水這個家,增添淡水的故事。
 
現在結婚或是移民到台灣的新住民很多,我的家庭也是其中之一,看到紀錄片中許多新住民媽媽為了小孩跟自己求生存而努力打拼,因為新住民在台灣其實相當弱勢,語言不通的話,溝通困難,也會有一些不太好刻板印象,因此必須學習台灣當地語言跟文化差異,費一番苦力,這些紀錄片讓我很感動。
 
現在結婚或是移民到台灣的新住民很多,我的家庭也是其中之一,看到紀錄片中許多新住民媽媽為了小孩跟自己求生存而努力打拼,因為新住民在台灣其實相當弱勢,語言不通的話,溝通困難,也會有一些不太好刻板印象,因此必須學習台灣當地語言跟文化差異,費一番苦力,這些紀錄片讓我很感動。
 
==10/20第一團體踏查大稻埕==
 
  第一個探查的地點是'''大稻埕變電所(建成變電所)''',外觀上就是個滿老舊的建築,前端的台電標誌大概已經模糊不清,隱約看到一點點的形狀。道側邊門口看了一下,或許是因為我們假日才去看,可能沒有人在裡面活動的樣子。在拍外觀建築的照片時,前面有捲起來的大布幕,我們不知道這是什麼用途,還以為是塊沒有用的布,有個路人爸爸帶著他的小孩走過去,對著他小孩說「以前我小時候都在這裡看電影呢」,當我們聽到這句話的時候,感到不好意思,還說這是塊沒用的布。我們很想過去詢問個清楚,但不好意思打擾他們。就到前方祭拜媽祖的集會詢問,才知道是因為國曆10月(農曆9月)雙連媽祖會在這裡集會,每個晚上會播映電影在那塊布幕上。這突如其來的因緣,讓我們知道不一樣的訊息,雖然對變電所有點無關,了解台灣的宗教集會也是很難得機會。
 
 
  第二個探查的地點是'''新芳春茶行''',在出發前我們先在粉絲專頁上得知假日有導覽服務,因此特地在這次團踏時去參觀,茶行一樓裡面收錄許多從開始經營的時期所保留的文件、明信片、證書、獎狀等,同時也有說明此茶行每個經歷的時期,從小茶行經銷至全世界的歷程,後面房間擺設當時製作茶葉的器具與機器。二樓則是一些台灣出版作品、特製的茶葉,以及王家族所保存的茶具與經銷用的器材等。三樓是王家祭祀祖先的神明廳,去年年底取消觀光客參觀的路線,因此三樓已經不開放給外人。自從被公告為市定古蹟,王家搬到隔壁房子居住,但還是會回到茶行三樓的神明廳祭拜。
 
 
  第三個探查的地點是'''李春生紀念教堂''',原本是要先去霞海城隍廟,突然教堂的牧師先生打電話給我們說可以幫我們導覽,因此趕快趕過去,牧師先生很貼心的整理許多資料幫我們介紹,教會成立、這棟建築建立、拆除跟不拆除的過程等,因為之前粉絲專頁貼文我是負責這篇介紹,牧師先生說網路上這段消息是錯誤的,讓我有點錯愕,也讓我知道即使是政府的資訊也是會有錯誤的。其中有一個觀點讓我感到很有興趣,牧師先生介紹教堂上方的天花板呈現風箏菱形,其原因是建築師想讓上帝能夠指引信徒們往前進,而風箏的線為上帝與信徒們之間的連結。牧師先生的觀點是就像上帝派下天使在這教堂照護著信徒們。這間教堂在李家的想法是想拆除的,因為對於他們來說可能就只是兼具有歷史悠久的建築,但政府公告這間教堂為市定古蹟,因此認為說不定是上帝希望他們將它保留下來,同時也能藉由這間教堂傳遞訊息,像是想了解這間教堂的人們,能夠介紹給更多人認識。
 
 
==11/14 政大工作坊實習心得==
 
 
  第一次去類似於工作坊的地方擔任助手,聽著老師介紹維基館跟淡水文化,最後教導參與者維基語法如何編寫,我們擔任協助者的身分下去協助學員能夠初步了解如何編寫。這學期才開始接觸維基語法,其實心中多少有點緊張感,深怕自己會忘記語法,早上助教讓我們去研究室複習重要的語法跟練習及準備,希望我們能夠不會太緊張。早上我第一次學習圖片上傳的語法,其實覺得圖片上傳步驟有點麻煩,語法也有點難背,心中感覺到「啊...糟糕了」的感覺,但一步一步慢慢學起來,就不會太困難。在工作坊時,學員問了一些語法問題,
 
  
 
 
==11/15 第一次個人踏查==
 
 
  第一個踏查地點為'''台灣新文化運動紀念館''',志工很熱情的介紹此紀念館,遞給我們導覽書,也提供觀展的路線,此紀念館保存許多在日治時期台灣在新文化運動發起的背景、經歷、出版物、建築照片等,運用虛擬導覽方式,站在螢幕前用手揮著點選想看訊息,當時有位志工很熱心跟我們介紹這個功能,不然我是不敢去體驗這次服務,我覺得這一點非常的棒。看到許多老照片跟介紹,而且最後還可以結合早期報紙照片跟它合影,滿獨特的體驗!碰巧遇到紀念館所舉辦的特展「自由戀愛」,介紹在日治時期,當時人們如何去選擇戀愛對象、發生的事情、約會場地等,其中有個小遊戲是約會路線的搭配,只要符合敘述要求,就能配對成功亮燈,滿特別的遊戲呢。我在玩的時候,很煩惱該怎麼選擇,一位志工過來關心我們的進度,說可以參考牆上的提示去排列,並且鼓勵我們,讓我們感到太貼心了。接著到另一個空間,是選擇對象標準,有個天秤可以衡量自己的標準,接著有個很大的牆上寫著,靠自己第一個直覺,選擇一個櫃子拉開,可以獲得一張信紙,上面寫著對於感情的詩句等。旁邊有可以寫自己的戀愛問題掛在牆上,滿特別的小活動。最後填問卷可以換取一張小貼紙!整體參加的感覺非常有趣。
 
 
==期中實習心得==
 
 
  學期初的會議討論出我們這一屆的主要目標為大稻埕地區的資料量蒐集,擬定出我們朝向哪些地方、建築、商店等文化去做整合,但我們發現到大稻埕這個地區的資料在維基館十分的少,而且可信度也讓我們懷疑,因為這些建築的重要依據是參考哪些,編寫得不明不白,因此我們就決定往歷史古蹟、歷史建築去做資料整合。剛開始查資料時,發現到資料只有政府所提供的,其餘資訊都是來自部落格等網站,更詳盡的資料我們必須要去聽導覽之類的出外踏查才能找出資訊,
 

於 2020年10月1日 (四) 02:47 的最新修訂

團踏心得 | 個人踏查心得 | 實習一心得 | 實習二

  • 淡江大學資圖系大四老屁股,大三在維基組實習,同時也在系學會擔任美宣長一職,現已退任
  • 喜歡做勞作跟畫圖
  • 平時喜歡聽音樂(JPOP、KPOP、搖滾樂)、看日本特攝片、閱讀日本文學小說、(偶爾)玩玩手機遊戲
  • 特愛小動物(尤其是小狗小貓)

對於維基組的看法[編輯]

  會認識到維基組是在大一下學期的資圖週攤位上認識到維基組,玩著學長姐所製作認識淡水維基館的小遊戲,讓我對維基組產生一點興趣,再加上阿成老師在課堂上極力推廣淡水維基館,發掘到許多所沒在課本上見過的照片,想到未來會是我們第七屆成員們維護或是更新網站,讓更多人能夠見到許多淡水河周邊的資訊,讓人為之興奮呀。

觀看維基館淡水人文紀錄片感想[編輯]

  • 淡水新住民志

  我第一次看到有新住民志這個體裁,通常很少人會去紀錄當地的新住民的生活,而淡水維基館做到這一件事情,記錄當地的新住民,採訪他們去做紀錄,了解到在淡水的故事並不是只有當地人本地人,新住民進到淡水這個家,增添淡水的故事。 現在結婚或是移民到台灣的新住民很多,我的家庭也是其中之一,看到紀錄片中許多新住民媽媽為了小孩跟自己求生存而努力打拼,因為新住民在台灣其實相當弱勢,語言不通的話,溝通困難,也會有一些不太好刻板印象,因此必須學習台灣當地語言跟文化差異,費一番苦力,這些紀錄片讓我很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