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者:Don861711/測試頁面" 修訂間的差異

出自 淡水維基館
前往: 導覽搜尋
(新頁面: {{色條|#007979|#C1FFE4||center|內容=<font size="4" ><font face="微軟正黑體"> 我的測試頁面 主頁 [...)
 
(維基教學)
 
(未顯示由 3 位使用者於中間所作的 6 次修訂)
行 3: 行 3:
  
 
</font></font>}}
 
</font></font>}}
 +
<onlyinclude>
 +
 +
<onlyinclude>
 +
[[image:滬尾砲台-北門鎖鑰.JPG|350px|thumb|{{image:滬尾砲台-北門鎖鑰.JPG}}]]
 +
{{youtube|NwFTEuxEji0|350|right|台北好讚16 淡水站03滬尾礮臺}}
 +
 +
==簡介==
 +
  礟臺位於油車里油車口4號,今[[淡水高爾夫球場]]西側,面積26,711平方公尺。中法戰爭後,[[劉銘傳]]深知臺灣海防的脆弱及重要性,決定加強台灣海防的建設並在各海口增建礟台以利防禦。西元[[1886年]](光緒12年)劉銘傳聘請德國技師[[巴恩士]](Lieut Max E.Hecht)負責督造,於澎湖、基隆、[[滬尾]]、安平、旗後等五處海口建造十座新式礟臺。其中,滬尾砲臺有兩座礟臺,一為「'''北門鎖鑰'''」即今日的[[滬尾礟台]],另一為「'''保固東瀛'''」今已不見其遺跡,並透過應[[怡和洋行]]向英國購買「阿姆斯托朗」大礟31尊全數安裝於這10座新礟臺上。[[1889年]](光緒15)大礟安裝完竣後,滬尾礟台便未曾實際參與戰事,所以建築部分至今保存相當完整。
 +
 +
 +
  日治時期日軍撤走滬尾礟台內的四門大廠,改將此地做為礟兵涉及的練習場,[[1918年]]日本人再礟臺東側建造號稱東洋第一的高爾夫球場,[[1928年]]再北邊興建[[淡水無線電收信所]]用於和東京、大阪、鹿耳島聯繫之基地,顯示礟臺軍事的防衛功能逐漸消退。台灣光復後,滬尾礟台改由國軍駐防,民國74年([[1985年]])8月19日公告為臺閩地區第二級古蹟、類別為觀賽,之後開放民眾參觀。
 +
 +
 +
===命名===
 +
</onlyinclude>
 +
 +
==維基教學==
 +
<pre>
 +
[[紅毛城]]
 +
[[紅毛城|聖多明哥城]]
 +
 +
https://www.google.com
 +
[https://www.google.com]
 +
[https://www.google.com]
 +
[mailto:123@tku.com]
 +
 +
[[檔案:馬偕醫院-門口.jpg|right|300px|馬偕醫院]]
 +
[[檔案:馬偕醫院-門口.jpg|thumb|300px|{{檔案:馬偕醫院-門口.jpg}}]]
 +
 +
<gallery widths="300px" heights="200px">
 +
檔案:馬偕醫院-門口.jpg|門口
 +
檔案:滬尾小學校禮堂側牆局部.jpg|側牆局部
 +
檔案:滬尾小學校禮堂側面.jpeg|側面局部
 +
檔案:滬尾小學校禮堂1.jpeg|
 +
檔案:滬尾小學校禮堂2.jpeg|
 +
檔案:滬尾小學校禮堂3.jpeg|
 +
</gallery>
 +
 +
 +
{{youtube|Oh1N19uOnv8|300|center|金家壞系副}}
 +
{{Map1|25.1750006,121.4425766}}
 +
 +
</pre>
 +
[[紅毛城]]
 +
[[紅毛城|聖多明哥城]]
 +
 +
https://www.google.com
 +
[https://www.google.com]
 +
[https://www.google.com]
 +
[mailto:123@tku.com]
 +
 +
[[檔案:馬偕醫院-門口.jpg|right|300px|馬偕醫院]]
 +
[[檔案:馬偕醫院-門口.jpg|thumb|300px|{{檔案:馬偕醫院-門口.jpg}}]]
 +
 +
<gallery widths="300px" heights="200px">
 +
檔案:馬偕醫院-門口.jpg|門口
 +
檔案:滬尾小學校禮堂側牆局部.jpg|側牆局部
 +
檔案:滬尾小學校禮堂側面.jpeg|側面局部
 +
檔案:滬尾小學校禮堂1.jpeg|
 +
檔案:滬尾小學校禮堂2.jpeg|
 +
檔案:滬尾小學校禮堂3.jpeg|
 +
</gallery>
 +
 +
 +
{{youtube|Oh1N19uOnv8|300|center|金家壞系副}}
 +
{{Map1|25.1750006,121.4425766}}
 +
 +
{| border="1"
 +
|-
 +
|第一格||第二格||rowspan="2"|上下合併
 +
|-
 +
|第二列||第二列第二格
 +
|-
 +
|colspan="3"|左右合併
 +
|}

於 2018年10月15日 (一) 10:33 的最新修訂



圖檔描述:滬尾砲台入口處:北門鎖鑰
拍攝日期:2012-03-25
拍攝地點:滬尾砲台
所有人:Rocio
攝影者:Rocio

Alt text
CC-BY-SA授權,引用時請註明出處以相同方式分享
  • 影片描述:台北好讚16 淡水站03滬尾礮臺
  • 影片來源:YouTube


簡介[編輯]

  礟臺位於油車里油車口4號,今淡水高爾夫球場西側,面積26,711平方公尺。中法戰爭後,劉銘傳深知臺灣海防的脆弱及重要性,決定加強台灣海防的建設並在各海口增建礟台以利防禦。西元1886年(光緒12年)劉銘傳聘請德國技師巴恩士(Lieut Max E.Hecht)負責督造,於澎湖、基隆、滬尾、安平、旗後等五處海口建造十座新式礟臺。其中,滬尾砲臺有兩座礟臺,一為「北門鎖鑰」即今日的滬尾礟台,另一為「保固東瀛」今已不見其遺跡,並透過應怡和洋行向英國購買「阿姆斯托朗」大礟31尊全數安裝於這10座新礟臺上。1889年(光緒15)大礟安裝完竣後,滬尾礟台便未曾實際參與戰事,所以建築部分至今保存相當完整。


  日治時期日軍撤走滬尾礟台內的四門大廠,改將此地做為礟兵涉及的練習場,1918年日本人再礟臺東側建造號稱東洋第一的高爾夫球場,1928年再北邊興建淡水無線電收信所用於和東京、大阪、鹿耳島聯繫之基地,顯示礟臺軍事的防衛功能逐漸消退。台灣光復後,滬尾礟台改由國軍駐防,民國74年(1985年)8月19日公告為臺閩地區第二級古蹟、類別為觀賽,之後開放民眾參觀。


命名[編輯]

維基教學[編輯]

[[紅毛城]]
[[紅毛城|聖多明哥城]]

https://www.google.com
[https://www.google.com]
[https://www.google.com]
[mailto:123@tku.com]

[[檔案:馬偕醫院-門口.jpg|right|300px|馬偕醫院]]
[[檔案:馬偕醫院-門口.jpg|thumb|300px|{{檔案:馬偕醫院-門口.jpg}}]]

<gallery widths="300px" heights="200px">
檔案:馬偕醫院-門口.jpg|門口
檔案:滬尾小學校禮堂側牆局部.jpg|側牆局部 
檔案:滬尾小學校禮堂側面.jpeg|側面局部 
檔案:滬尾小學校禮堂1.jpeg| 
檔案:滬尾小學校禮堂2.jpeg| 
檔案:滬尾小學校禮堂3.jpeg| 
</gallery>


{{youtube|Oh1N19uOnv8|300|center|金家壞系副}}
{{Map1|25.1750006,121.4425766}}

紅毛城 聖多明哥城

https://www.google.com [1] [2] [3]

馬偕醫院
圖檔簡述:馬偕醫院門口
拍攝日期:2017-12-13
拍攝地點:馬偕醫院
所有人:楊寶棠
攝影者:Don861711

Alt text
CC-BY-SA授權,引用時請註明出處以相同方式分享


  • 影片描述:金家壞系副
  • 影片來源:YouTube
讀取地圖中...


第一格 第二格 上下合併
第二列 第二列第二格
左右合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