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忠社區" 修訂間的差異

出自 淡水維基館
前往: 導覽搜尋
(新頁面: {{導覽條1|地區}} ==簡介==   行忠社區忠寮里忠山里組成,位於山崙的兩側,當地居民幾乎是從泉州同安移民至此的李氏族...)
 
行 2: 行 2:
  
 
==簡介==
 
==簡介==
 +
  [[行忠社區]]由[[忠寮里]]與[[忠山里]]組成,位於山崙的兩側,當地居民幾乎都是從泉州同安移民至此的李氏族親。李家開臺祖為[[李鼎成]],於1751年渡臺,第二代[[李臣春]]購買北投子庄的山林地開墾為良田,成為富甲一方的滬尾地主,並繁衍子孫達數千人,成為[[淡水]]的旺族。李應時為淡水地區於清領時代少數能高中文舉人者,臺灣割讓日本時,臺灣民主國成立並號召各地組織義軍,李應時組織部隊進行游擊戰,最終戰敗。因此日治時代,李氏家族拒絕參與日本新式學校教育,因語言與文字的隔閡,不再成為[[淡水]]最重要的仕紳。
  
  [[行忠社區]]由[[忠寮里]]與[[忠山里]]組成,位於山崙的兩側,當地居民幾乎是從泉州同安移民至此的李氏族親。李家開臺祖為[[李鼎成]],於1751年渡臺,第二代[[李臣春]]購買北投子庄的山林地開墾為良田,成為富甲一方的滬尾地主,並繁衍子孫達數千人,成為淡水的旺族。李應時為淡水地區於清領時代少數能高中文舉人者,臺灣割讓日本時,臺灣民主國成立並號召各地組織義軍,李應時組織部隊進行游擊戰,最終戰敗。因此日治時代,李氏家族拒絕參與日本新式學校教育,因語言與文字的隔閡,不再成為淡水最重要的仕紳。
+
  [[行忠社區]]的三合院式古厝以石材、紅磚砌成,典雅樸實,散發傳統氣息。[[行忠堂]]是此社區的信仰中心,歷經五代李氏宗親的經營,已發展成兩殿兩廊兩護龍的規模。1900年,由忠寮李氏發起興建[[行忠堂]],並由漢學家[[李錫疇]]在此興辦私塾,在歷代子孫的濟世救人原則下,逐漸開發成祀奉五聖恩主的道廟,以關聖帝君為主。[[行忠堂]]椰林步道有十多座並列的石燈,原屬於日治時代座落[[油車口]]的神社,因國民政府將神社改建為[[忠烈祠]],擬將石燈棄置,才連夜雇車將其移至[[行忠堂]],反而保存了重要的史蹟。
  [[行忠社區]]的三合院式古厝以石材、紅磚砌成,典雅樸實,散發傳統氣息。[[行忠堂]]是此社區的信仰中心,歷經五代李氏宗親的經營,已發展成兩殿兩廊兩護龍的規模。1900年,由忠寮李氏發起興建[[行忠堂]],並由漢學家[[李錫疇]]在此興辦私塾,在歷代子孫的濟世救人原則下,逐漸開發成祀奉五聖恩主的道廟,以關聖帝君為主。[[行忠堂]]椰林步道有十多座並列的石燈,原屬於日治時代坐落油車口的神社,因國民政府將神社改建為[[忠烈祠]],擬將石燈棄置,才連夜雇車將其移至[[行忠堂]],反而保存了重要的史蹟。
+
  
 
 
 
==參考資料==
 
==參考資料==
 
 
:*淡水學用語辭典
 
:*淡水學用語辭典
  
 
==相關頁面==
 
==相關頁面==
 
 
:*[[忠寮里]]
 
:*[[忠寮里]]
 
:*[[忠山里]]
 
:*[[忠山里]]
行 20: 行 18:
  
 
==相關網頁==
 
==相關網頁==
 
  
 
[[Category:地區]]
 
[[Category:地區]]

於 2018年10月5日 (五) 18:25 的修訂

• 本頁分類:主分類 > 淡水 > 地區

簡介

  行忠社區忠寮里忠山里組成,位於山崙的兩側,當地居民幾乎都是從泉州同安移民至此的李氏族親。李家開臺祖為李鼎成,於1751年渡臺,第二代李臣春購買北投子庄的山林地開墾為良田,成為富甲一方的滬尾地主,並繁衍子孫達數千人,成為淡水的旺族。李應時為淡水地區於清領時代少數能高中文舉人者,臺灣割讓日本時,臺灣民主國成立並號召各地組織義軍,李應時組織部隊進行游擊戰,最終戰敗。因此日治時代,李氏家族拒絕參與日本新式學校教育,因語言與文字的隔閡,不再成為淡水最重要的仕紳。

  行忠社區的三合院式古厝以石材、紅磚砌成,典雅樸實,散發傳統氣息。行忠堂是此社區的信仰中心,歷經五代李氏宗親的經營,已發展成兩殿兩廊兩護龍的規模。1900年,由忠寮李氏發起興建行忠堂,並由漢學家李錫疇在此興辦私塾,在歷代子孫的濟世救人原則下,逐漸開發成祀奉五聖恩主的道廟,以關聖帝君為主。行忠堂椰林步道有十多座並列的石燈,原屬於日治時代座落油車口的神社,因國民政府將神社改建為忠烈祠,擬將石燈棄置,才連夜雇車將其移至行忠堂,反而保存了重要的史蹟。   

參考資料

  • 淡水學用語辭典

相關頁面

相關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