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魚丸" 修訂間的差異
出自 淡水維基館
(→相關店家) |
|||
行 18: | 行 18: | ||
==相關店家== | ==相關店家== | ||
+ | :*[[登峰魚丸博物館]] | ||
+ | :*[[登峰魚丸]] | ||
:*[[淡水可口魚丸]] | :*[[淡水可口魚丸]] | ||
於 2015年5月22日 (五) 13:15 的修訂
簡介
魚丸是由魚肉打出來的,將魚肉剁碎不斷地攪拌至肉質細密黏稠,魚肉就會漸漸形成漿狀,這也就是魚漿。內容使用鮪魚、旗魚、花枝等材料都可以,不過必須是使用新鮮魚肉,這樣才能做出有彈性的好吃魚漿。後將魚漿攪拌至黏稠後再加入少許太白粉、水(或蛋白)以及鹽、白胡椒等調味料再次拌勻,最後經機器製成丸子狀,冷卻後再包裝好放入冷凍庫保存,後要食用時再退冰,非常方便,加熱後美味的冷凍魚丸就完成了。
淡水早期是漁港,漁獲量大,以致於供過於求,捕來的漁獲除了在市場販賣外,更延伸出許多附加產品,如魚乾、魚酥、魚丸等。魚丸要做得好吃,主要食材要新鮮;如要有又 Q 又脆的口感,必需維持在低溫下製作(0~5度),早期皆是純手工製作,所以魚丸的製作過程是非常艱苦的,即使在寒冷的冬天中,雙手仍需埋在冰冷的魚漿內,才能揉捏出一顆顆飽滿又厚實的魚丸。現在因知名度大增,魚丸需求量大,所以都以機器取代人力製作,降低成本。
「六月鯊,狗不拖」大約在四、五十幾年前的淡水,魚獲多樣又豐富,港口邊,動力漁船、舢舨一艘接著一艘滿載而歸;但在當時,冷凍設備尚不普及,只有非常昂貴的魚才能放在冰庫保存,五月無乾土,六月火燒埔,每到了六月,天氣突然炎熱了起來,大量鯊魚捕獲回到漁港,很快就腐壞了,就算是流浪狗也不吃。
做法
- 使用上等鯊魚肉做為魚漿表層材料。(視季節性會加上其他的魚,大多都是帶油性的魚類,如冬天會加上部份的鬼頭刀)
- 去除魚骨後加上一些調味料。
- 絞碎後製成魚漿。
- 加上少許太白粉和水下去調製。
- 將內餡包裏在調製好的魚漿內。(內餡主要是由豬的大腿肉加上一部份的三層肉打成的豬絞肉)
- 將魚丸包成橢圓柱形。
- 以湯熬煮滾即完成。
相關店家
參考資料
- 淡水學用語辭典
- 登峰魚丸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