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薩爾瓦多城

出自 淡水維基館
(已重新導向自 雞籠城)
前往: 導覽搜尋

• 短網址:https://reurl.cc/VERMKR

圖片描述:西班牙人於基隆和平島建立之聖薩爾瓦多城模型
圖片來源:林信成
模形典藏: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斯土斯民-臺灣的故事

  聖薩爾瓦多城Fort San Salvador),位於臺灣北部,基隆社寮地區之和平島(舊稱社寮島)上,為17世紀西班牙人所建;荷蘭人時期改稱北荷蘭城;18世紀後,改名為雞籠城;現今已不存在。

  目前,在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典藏有一座該城300:1之縮小版實體模型;而在Pond5網站上則有數個該城之3D數位模型

聖薩爾瓦多城時期[編輯]

  自16世紀始,西方的海權強國開始逐鹿亞洲。西班牙人在1570年佔領了菲律賓後,就想要進一步佔領臺灣,一方面保護在菲律賓的利益,另一方面又可擴大版圖。西班牙人稱臺灣是「Hermosa」(葡萄牙人則稱臺灣為「Formosa」),當時西班牙人在菲律賓與美洲的殖民地間,每年有大帆船航行進行貿易,其航線是從菲律賓經巴士海峽沿臺灣東岸,乘黑潮暖流北上至日本,再橫渡太平洋,因而對臺灣的東部及東北部的認識比荷蘭人更早、更清楚。

  1626年5月,亞洲大本營設於馬尼拉的西班牙人,為了確保菲律賓的經營,並和荷、英、葡對抗,終於派遣一支船隊,自菲律賓馬尼拉出兵,由提督卡黎尼奧(Antonio Carreno de Valdes)率大划船、戎克船(中式帆船)十二艘,載兵三百名沿臺灣東海岸北上,先抵臺灣東北的三貂角登陸,取名「聖地牙哥」(Santiago)(三貂角臺語三貂仔角,即聖地牙哥之音譯)。翌日,發現一港灣 (原巴賽族人領地,即今基隆港),將之命名為San Salvador(聖薩爾瓦多/聖救主之意),船隊由此入港,在港口的社寮島(今和平島)上舉行佔領儀式。自此,西班牙人始據雞籠,並開始於和平島上臨海築San Salvador城(聖薩爾瓦多城),又名La Santisima Trinidado(聖三位一體城),歷經十多年才完工,並在港後高地設置砲臺。此城位於雞籠港灣的出入口,可控制船隻的進出,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Salvador為西班牙語救世主之意,因此,聖薩爾瓦多城也被稱作聖救主城聖三位一體城

北荷蘭城時期[編輯]

*圖片簡述:位於基隆社寮島(和平島)之北荷蘭城(前身為聖薩爾瓦多城
Alt text
CC-BY-SA授權,引用時請註明出處以相同方式分享

  1642年,荷蘭東印度公司,為從西班牙帝國手中奪取北臺灣統治權,由南臺灣的大員北上,發動雞籠之戰(亦稱聖救主城之戰聖薩爾瓦多城之戰荷西浴血戰)。荷蘭軍隊攻打聖薩爾瓦多城,由於雙方戰力相差過大,西班牙軍對抗荷軍僅6日就投降,進而結束了臺灣西班牙統治時期。經過激烈砲擊後,該城僅剩西邊稜堡。戰後,荷蘭人把聖薩爾瓦多城加以修建,改稱北荷蘭城(Noord Holland),作為往東臺灣探金的據點;又在淡水聖多明哥城原址上,重新修築安東尼奧城,以掌控此地的硫磺貿易。

  1661年,在南臺灣一帶與鄭成功交戰失利的荷蘭人,重新轉進北臺灣。按照史料熱蘭城日誌記載,1661年國姓爺出兵攻打大員,消息很快傳到北台灣,當地原住民就開始展開反抗行動,雞籠的荷蘭守軍估算無論是軍備或存量都有問題,於是就決定搭上前來雞籠補水的船,駛離雞籠前往日本。1662年國姓爺去世後,荷蘭人想聯合清軍捲土重來,都不順利,直到1664年才重新佔領雞籠,再度整建、擴充北荷蘭城,作為長期對抗鄭氏王朝的根據地。

  1665年明鄭王朝新領導人鄭經派兵到淡水,佔領已經廢棄的堡壘,控制糧食供應,造成雞籠荷蘭人的糧荒。1666年5月黃安督水陸軍向雞籠展開進攻,但無功而返,只好在淡水與雞籠的荷軍對峙。直到1668年,荷蘭人在與明鄭軍隊對峙多年後,炸燬北荷蘭城,並從雞籠撤離。

雞籠城時期[編輯]

  明鄭時期為避免清軍利用,將北荷蘭城(原聖薩爾瓦多城)加以毀壞;18世紀後,改名為雞籠城北荷蘭城漸次頹圮;二戰時期,和平島所有堡壘遺址,幾遭盟軍炸毀。

現況[編輯]

和平島聖薩爾瓦多城位置示意圖
Alt text
CC-BY-SA授權,引用時請註明出處以相同方式分享

  如今,聖薩爾瓦多城除少部分未挖掘的城牆外,均無任何遺址。直到2004年4月,臺灣政府才對此遺址展開另一波官方探勘行動,推斷遺址約莫在和平島臺船公司附近;2011年2016年間,中央研究院考古隊在基隆市府協助下,挖掘出3具成人遺骸,證實為歐洲人;2019年,基隆市文化局向文化部爭取大基隆歷史場景再現計畫,將再啟動考古挖掘,希望能揭開更多荷、西時期謎團。

  西班牙人的臺灣體驗(1626-1642)一書的作者,臺大外文系教授鮑曉鷗認為:西班牙人前往臺灣,主要是基於世俗和宗教兩大理由:首先,荷蘭人自1625年以來便壟斷福建與馬尼拉之間的貿易關係,迫使西班牙起而與之抗衡;其次,西班牙人急於建立據點,以進入迫教甚烈的日本,此外也要在葡萄牙人所掌控的媽港之外,另尋他途以便進入中國。」西班牙人在臺灣的16年歷史,有待進一步研究與發掘。

相關報導[編輯]

資料來源:自由時報〈台北都會〉基隆聖薩爾瓦多城考古 5月再開挖 2019-04-25〔記者林欣漢/基隆報導〕

  西班牙、荷蘭四百年前先後占領基隆和平島,基隆市政府為調查西班牙人興建的聖薩爾瓦多城和修道院遺址的正確位置,邀請清華大學人類學研究所長臧振華、西班牙考古學者Maria Cruz Berrocal博士合作的考古團隊,五月初啟動考古挖掘計畫,希望能揭開更多西荷時期之謎。

3年前曾挖出3具歐洲人遺骨

  十五到十七世紀大航海時代,西班牙、荷蘭先後殖民台灣,在和平島台船公司停車場現址興建聖薩爾瓦多城和修道院,三年前曾挖出三具歐洲人遺骨,市府向文化部爭取到八億多元的大基隆歷史場景再現計畫,希望再現過去四百年間,基隆這塊土地的歷史場景。

  文化局文化資產科長郭麗雅指出,文獻記載西班牙人於一六二六年佔領雞籠後,開始興建聖薩爾瓦多城和修道院;一六二四年荷蘭人在台南「一鯤鯓」建立了熱蘭遮城(安平古堡的前身),北基隆、南台南的歷史定位不言而喻。

  郭麗雅表示,為了揭開聖薩爾瓦多城之謎,二○一一年開始,中央研究院與西班牙考古團隊在市府的協助下,在和平島平一路停車場進行考古挖掘研究,共挖掘出三具成人遺骸,人骨特徵及埋葬方式證實為歐洲人,並發掘出疑似教堂的遺址。

將透過科技 重現聖薩爾瓦多城

  文化局長陳靜萍表示,五月初將再度啟動考古挖掘計畫,預計二○二○年考古計畫結束後,將利用科技或虛擬實境方式,重現四百年前大航海時代的聖薩爾瓦多城,以新科技來展示消逝的歷史片段,無論是考古或觀光方面,對基隆來說都是莫大的突破和收穫。

相關連結[編輯]

畫廊[編輯]

1954年,荷蘭人所繪大臺北古地圖中的基隆港、和平島北荷蘭城(原為西班牙人所建之聖薩爾瓦多城),圖片來源為荷蘭國家檔案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