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碑

出自 淡水維基館
前往: 導覽搜尋

外型[編輯]

清代石碑多為長方形豎石,而豎石的功能在於避免水淹破壞,但還是有橫向石碑,依照需求放置在建築物的各處。
豎石從上至下分別為碑首(碑額)、碑身、碑座,並且分為陽面(正面)和陰面(背面)。
日治時期的石碑,其造型多變化,有方體、圓柱、不規則形狀等。

用途[編輯]

最古早的石碑,是用來觀測太陽的影子,或是用來栓祭祀用的牲口,以及追思君主、長輩,還有記錄悲傷的往事。
清代的石碑則會在碑文上寫地方官員禁止的事項、宮廟歷史、地籍契約等。
日治時代的石碑,則有歌功頌德、緬懷先烈、地景名稱等。

淡水石碑群[編輯]

鄞山寺碑文記
  • 影片描述:鄞山寺之旅
  • 影片來源:YouTube


讀取地圖中...


讀取地圖中...


資料來源[編輯]

  1. 劉樹屏主編、吳子城繪,《史上最強大的國語啟蒙書:民初學霸讀什麼?》(台北市:圓神,2018),頁176。
  2.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3. 何培夫,〈台灣碑碣概覽(上)〉,《國立中央圖書館台灣分館館刊》8卷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