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風土志/城市綠洲

出自 淡水維基館
前往: 導覽搜尋

• 目前所在分類:主分類 > 淡水 > 學術研究 > 淡水風土志

紀錄片城市綠洲

  • 影片描述:《淡水風土志》3 2015年 淡江大學大眾傳播學系製作
  • 影片來源:YouTube網站

專訪

《城市綠洲》

  • 編撰:胡佳盈、張秀鳳

前言

  太陽尚未升起,偌大的農地有個忙碌的身影,沾滿泥土的雙手拿著鋤頭鬆土,悉心地種下一顆顆菜苗,每日不辭勞苦地在農地耕作,他是牛埔有機農場的主人-盧建和。

  時間很快在他辛勤地勞作中流逝,不知不覺已是日正當中,艷陽曝曬,汗流浹背的盧大哥,絲毫沒有想要休息的念頭,他僅是心急地表示:「今天再不收割,精心培育的農作物都要毀了。」

從職場高幹變身農夫

  盧建和從小在與山水為鄰的淡水土地長大,家後一片綠地是他小時候奔跑嬉鬧的樂園,亦是父母用來簡單耕種各種蔬果的農田。在那個「有機農法」還不流行的年代,盧大哥父母耕種的蔬果皆是以傳統的慣行農法來耕種。

  盧大哥是在2000年開始接觸有機耕種。那一年,盧大哥的父親被診斷罹患肺癌末期,孝順的盧大哥為了照顧病重的父親,毫不猶豫地辭掉在外商擔任高階主管的職務。盧大哥賦閒以後,空餘的時間比想像的多,因此,決定把家中後院那一整塊荒廢已久的土地整理乾淨,並種植一些能安心食用的蔬菜供自己家人吃,那時候的盧大哥對有機種植的概念仍不甚了解。

  盧大哥與有機耕種有進一步的接觸,是源自於那時候他在淡水社大學習二胡時,因組織中的公共論壇鼓勵大家培養第二專長,盧大哥在百般抉擇後,決定以有機種植為第二專長的培養。

「酸甜苦辣」的有機之路

  那時候台灣的民眾對有機農業並不了解和注重,因此盧大哥一開始並沒有什麼信心,盧大哥擔心「種了以後要賣給誰?」所幸,盧大哥的農作物獲得二胡班上家庭主婦的喜愛,並獲他們廣為分享,給予盧大哥非常多的鼓勵,以致於他決定把全身精力投入到有機種植上。

  盧大哥視所有農作物為心中的珍寶,它們都是他親手一點一滴耕種出來的結晶。看著對有機農作物如此執著和用心的盧大哥,根本無法想像他曾經有段時間,其實不願向別人提及他是一名農夫。

  最初,他對農夫這份職業不大有自信,這樣的觀念影響盧大哥很長一段時間,心裡一直覺得無法釋懷,不解自己為什麼要退休來做這個辛苦又賺不到錢的工作。 每一天起早貪黑風雨無阻的工作,大量的出汗跟運動,使到盧建和的身體越來越強健,因任職外商工作而導致肝指數暴增的狀況也有所改善,這才讓一直悶悶不樂的盧大哥漸漸釋懷。現在談及農夫這個職業,盧大哥表示,隨著近幾年大家對食品安全的注重和對有機農場認知的提升,他現在可以很自信且自豪地告訴別人「我是種植有機蔬菜的,我是個農夫!」

踏實耕作擊退敵害

  雖然台灣對有機耕種的知識越來越普遍,但是,很多人對於有機種植一直有著錯誤的認知,即大家普遍認為,不噴農藥的就是有機蔬菜。對於這種錯誤的認知,盧大哥表示,有機種植最重要的觀念其實就是要先愛護這片土地,不灑農藥和不過度翻土,保護整個生態讓它平衡發展,才能讓這片土地可持續地被使用。

  對於有機種植,盧大哥有自己的一套:有機種植不似一般傳統種植,不能取巧,不能等到土壤已經出現一大堆的蟲害,才急著用農藥噴灑,把害蟲消滅掉,這樣不僅會傷害原本的土質,更會種出含有大量農藥的蔬果,危害民眾的身體,因此,噴灑農藥的種植技術是治標不治本的方法。

  因此,他全心全力投入使用捕夜盜蟲和成蛾的器具,去預防和撲滅蟲害。盧大哥津津樂道地為我們解釋:「一只雌性的成蛾,每次能產下400至600只幼蟲,我每用器具捕抓到一隻成蛾,其實就已先防止400-600只幼蟲的滋生。」盧大哥就是以這份樂觀和豁達,挺過一次又一次艱難的耕種時期。

  盧大哥一開始接觸有機種植時,種植技術是他最大的考驗。第一年由於土地重新翻土,土質非常好,以致於第一年的收成頗豐。但是好景不長,第二年收成狀況大反轉,蟲害大量湧現,侵蝕盧大哥辛苦種下的農作物,那一年盧大哥完全沒有收成。他近乎花費所有金錢與精力去應付蟲害,更因經驗不足的緣故,一遍又一遍,忍痛地割除所有蔬菜、然後再重新耕作。「這真的是一個蠻重的打擊」盧建和坦誠地敘述著。

家人是永遠的後盾

  經濟狀態大受打擊,好強的盧大哥非但沒有放棄,反而是咬緊牙關撐了下來,而支撐盧大哥堅持下去的便是他身後強而有力的後盾-家人的關懷與支持。盧大哥坦誠,一開始把有機耕種當成全職職業時,經濟收入非常微薄,要不是太太在大學有份穩定的收入,想必難以支撐。

  盧建和的有機事業除獲太太支持外,其身傳言教更影響了女兒-盧苡甄,高中就開始修習園藝,大學更是考上嘉南藥理大學的環境永續發展系,這一切只為了在畢業後能接手父親辛苦卻偉大的有機事業。談及女兒,盧大哥臉上有著驕傲的神情,「她一直對有機蠻有興趣的,並且也有自己的一番見解。」

  盧大哥對於對女兒未來志向的選擇深感欣慰,卻仍舊心疼女兒若投入前線種植會太辛苦,因此,他希望女兒未來能將所學運用在有機推廣上,因為「銷售不是我最終的目標,有機推廣才是我最注重的部分。」

推動力源自老客戶

  除了家人的鼓勵,老顧客長久以來對他不離不棄的支持,亦是另一個支撐他繼續下去的原因。盧大哥表示,許多客戶是從他四年前種植有機蔬菜開始,便一直默默支持他到現在,從未離開。然而,更讓盧大哥感到欣慰的是,許多客戶在接觸他種植的有機蔬菜後,其身體狀態與健康指數都變好了,這份感動便是盧大哥繼續堅持有機行業最大的推動力。

推廣有機不遺餘力

  盧大哥為有機傾注了自己全部的身心與精力,除了經營有機農場之外,盧大哥還將一部分的重心放在有機教育推廣上。盧大哥表示,台灣目前最缺乏的便是有機教育這一塊。盧大哥認為,有機教育必須從小就要扎根教育,不能等到孩子已經長大了,想法也已根深蒂固了才試圖說服他們接觸有機農法概念。

  為了推動這個理念,盧大哥堅持農場旁邊撥出一塊田地用來推廣教育,讓一些企業或小朋友可以到農場進行體驗學習。一直致力於環境生態保護的泰山企業,便是其中一個與盧大哥進行長期合作的企業。他們在牛埔有機農場認養了一片土地,並隔週到盧大哥的農地一起拔草、翻土、耕種,透過有機耕種加強公司職員的凝聚力,並透過自身的投入向社會傳遞有機耕種的重要性。

身體力行改變有機觀念

  除此之外,盧大哥還利用空閒時間,親自到台北各個學校進行有機教學與講座,以自身的經驗,當面向學生和老師傳授有機的觀念與知識。透過自身的解說,小朋友對有機的概念越發了解,從一開始的茫然,到現在能興致勃勃地學習,並在課堂上勇於發問與有機相關的問題,這不僅讓盧大哥深感欣慰,也讓他漸漸又有了信心。

  為了讓孩子們能享有到更安全的食品,盧建和將這份熱情延續到新北市國小的營養午餐上。盧大哥決定與新北市農業局合作,堅持每週二不辭辛勞、舟車勞頓,將有機蔬菜送到五股的更寮國小和林口的瑞平國小,作為小朋友營養午餐的食材。盧大哥表示,一開始這些有機蔬菜受到校方的嫌棄,學校會認為這些有機蔬菜的外觀為什麼會怎麼醜?後來,有鑒於盧大哥與農業局的努力和推廣,這些偏見與看法慢慢被改善,長久下來,他們不僅對有機蔬菜有了更深一層的認識,並且理解到有機蔬菜雖然沒辦法像慣性農法種植的蔬菜那樣漂亮,但它至少是安全並且是對身體和環境有益的。

守護淡水最後一片綠土

  盧大哥的有機農場位於一大片鋼骨水泥的高樓大廈之中,仿佛是淡水城市中僅存的一片淨土。盧大哥表示,從前的牛埔有機農場旁都居住其他同樣從事農業種植的小農,然而,近幾年由於越來越多居民紛紛遷往至都市地區居住,再加上農業政策的不便與限制,導致越來越多淡水農民選擇休耕,放棄務農的事業。

  每每談到這些農田休耕的狀況,盧大哥滿是惋惜與不捨。盧大哥表示,休耕是農耕單位一個錯誤的決策,他認為,休耕不應該是以這樣的方式進行。政府利用金錢補助要求淡水農民把地整理乾淨,因此,大家便使用最便利和快速的方式,即為「以化學除草劑快速剷除所有殘留的農作物。」這樣的休耕方式對土地的傷害是非常嚴重的,會導致這塊土地被深度污染和殘害,以後不管種植什麼農作物都會很難耕種起來或有所收成。

淡海二期始末

  樂天知命的盧大哥能以自己最喜愛興趣為職業,想必是許多人都非常羨慕的事。但是,這並不能表示他在從事有機事業的這條道路是一帆風順,並無任何煩惱的,其中最令盧大哥深受其擾的便是「淡海新市鎮二期」的開發計劃。

  民國81年起,內政部營建署為紓解台北都會區都市成長壓力,並配合土地儲備制度以及解決台北都市房價猛漲的問題,故以淡水為特定區域開發基地,征收淡水1,756公頃土地,作為淡海新市鎮一期發展範圍,原計劃年期為25年,但2006年6月被決議停止淡海新市鎮的後續發展,淡海一期發展至今,仍有一半空地沒開發,空屋率更高達39%。

  那時候,淡水民眾原以為這個困擾他們影響多時的淡海開發計劃案就此停擺,仿佛看見一道黎明的曙光。然而,新北市政府卻在這時後提出淡海二期開發計劃,征收面積更是淡海一期開發案的2倍以上。 這一期開發危及淡水大片綠地、鳥類棲地等環境範圍,更有上萬名淡水老居民被迫遷移,許多淡水農地亦受波及,其中便包括盧大哥佔地1467坪的牛埔有機農場,亦不幸被列入淡海二期征收的土地之中。

  牛埔有機農場內的一草一木皆有他親自鬆土、栽種,農地裡所有建設都是盧大哥多年來辛勤勞動的成果,從無到有的辛勤過程非旁人能夠理會。因此,當他得知牛埔有機農場確實被列入「淡海新市鎮二期開發計劃案」時,盧大哥坦誠,他當下的確深感憤怒與難過,他嚴肅的表示「我一直都很反對淡海二期的征收。」因為,一期開發案已征收那麼大塊土地,並將它們改造成建築地,不僅沒有解決當初的本意,更無端閒置了許多廢棄的空屋,所以盧大哥認為,這樣毫無意義的計劃,無需在二期開發案時,再度征收那麼大的一片土地。

不願妥協的抗爭之路

  盧大哥表示,此開發案剛開始時,許多淡水的民眾和農民不願妥協,因此,政府單位便使用各種手段,如威脅、利誘企圖說服他們配合。然而,此番說服計劃效果並不甚理想,盧大哥語帶心寒地透露,在那之後,相關單位甚至以半強迫的方式,企圖逼他們就範。而這一波說服方式,在部分財團身上奏效了,他們在商討時就二話不說就變賣自己的土地,而在這輪抗爭中堅持下來的僅剩盧大哥那般意志堅定的小農民與老百姓,盧大哥說「只有像我這樣的傻人,還堅持在這裡。」

樂觀看待、積極應對

  深感憤怒的盧大哥,一開始也是一頭熱地投入淡海新市鎮二期的抗議行動中,然而,一次又一次的抗議並沒有帶來任何顯著和直接的成效,這讓盧大哥深受打擊,並感到心灰意冷。因此,他開始以較為平和的態度應對此事,即不再加入任何抗議活動,盧大哥認為「民不與官鬥」,老百姓對政府既定的政策其實是非常非常難改變的,默默隱身至幕後,專心務農,決定走一步是一步。

  美國名詩人惠特曼說過:「大地給予所有的人是物質的精華,而最後,它從人們那裡得到的回贈卻是這些物質的垃圾。」淡海二期無節制的開發便是這句話最真實的體現,然而,同時間卻有另一群人默默地在守護淡水這片淨土,盧大哥便是其中一員。

  盧大哥雖然對這片農地傾入許多心血並滿懷深情,但迫於現實的無奈,他已做了最壞的打算,即使這片土地真的有一天會被政府征收,但他還是會把自己的全身精力投入到淡水有機農業,在淡水其他地方另找一塊土地從頭開始,繼續為有機事業和淡水這片土地貢獻所長,影響世世代代、生生不息。


專訪相片


淡水風土志簡介

  淡水風土志-淡水小農的故事,是淡江大學文學院文創大淡水地區全記錄第三期子計畫一淡水風土志的大傳系成果,於2014年8月1日起至2015年7月31日期間執行。拍攝對象為淡水地區小農:大屯山生態有機農場梁素秋、淡水小農市集召集人程進益、牛埔有機農場盧建和、頂田寮有機休閒農場鄭鵬舉、呵咪呀福利社江瑩青、江瑩華姐妹、良好有機農場張國良、牧蜂農莊簡德源以及三芝有機農場馬文權。藉由淡水小農的故事,提倡有機與環保的重要性,傳遞「有機並不貴」與「吃得健康」的概念。


淡水風土志列表

  1. 梁師良事(大屯山生態有機農場)
  2. 有機愉夫(淡水小農市集)
  3. 城市綠洲(牛埔有機農場)
  4. 蔬途(頂田寮有機休閒農場)
  5. 微笑心田(呵咪呀福利社)
  6. 一方良田(良好有機農場)
  7. 養蜂人(牧蜂農莊)
  8. 父予(三芝有機農場)



版權資訊

  • 統  籌:淡江大學文學院淡水文創整合計畫案
  • 策  劃:王慰慈
  • 監  製:王慰慈
  • 作  者:淡江大學大傳系三年級
  • 行政指導:曾小玲
  • 行政專員:王芩敏、許閔翔
  • 執行單位:淡江大學大眾傳播學系
  • 文字編審:盧逸峰
  • 美術編輯:陳颽心
  • 封面設計:何和威
  • 發 行 人:林信成
  • 出版發行:淡江大學文學院
地  址:新北市淡水區英專路151號
傳  真:(02)26209925
電  話:(02)26215656-2305



資料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