汀州路(萬新鐵路)

出自 淡水維基館
前往: 導覽搜尋
停靠公館站的新店線列車



簡介[編輯]

  汀州路的原址為新店線鐵路,也稱為萬新鐵路,興建於1921年日據時代,貫通萬華至新店,沿路設有車站供民眾搭乘,屬於客、貨共用的鐵道,一直營運至民國54年,因為載運貨物的功能不再及載客率太低,才停止營運,並由市府撥款於1968年興建寬11公尺之柏油路面自莒光路至公館止,完成後,以大陸福建省汀州縣取名「汀州路」。

歷史沿革[編輯]

萬新鐵路建造前[編輯]

  大正8年(1919年),臺北盆地邊緣大量開採煤礦,基於運輸需求,大正9年(1920年)基隆顏欽賢獨資建造平溪支線(平溪支線從侯硐到菁桐,全長12.6公里,中間有三貂嶺、大華、十分、望古、嶺腳、平溪等車站。平溪支線等於讓基隆河上游沿線的礦源發達,隨著礦業王國的興起,也帶動平溪史無前例的繁榮,而且1924年10月,宜蘭線鐵路完成,兩線在侯硐接軌,更使基隆河上游的煤礦源源輸出),臺北鐵道株式會社重新發展,於大正十年(1921年)興築萬華至新店鐵路,初稱縱貫線新店支線,全長10.4公里,同年三月二十四日試車,四月十七日營運。昭和6年(1931年)8月1日從新店再延長300公尺至郡役所前,全線增為10.7公里。

萬新鐵路設置之背景[編輯]

  日本時期公營鐵道之外,尚有私設鐵路,多係日人各株式會社經營。萬新鐵路由臺北鐵道公司經營,該公司係於明治29年(1897年)8月12日由東京日本橋區本石町一丁目二十四番地澀谷嘉助及其他51名股東,以資本金90萬圓發起臺北鐵道公司。其舖設之要旨以臺北為萬貨之集散地,旅客來往頻繁眾多;且萬新鐵路沿線為臺灣茶及煤之產地,產量年年增多,此為最初舖設之主因。

萬新鐵路沿路站名[編輯]

  • 萬華站:於大正10年(1921年)1月22日設站,在本市西南之龍山區接康定路尾,為磚造平房有月台三列,原建於萬華八甲莊與小南門相對後遷此。
  • 堀江站:日據時由萬華五八一公尺分歧,辦貨運,民國54年(1965年)3月底全線拆除,僅存萬華端起約半公里的堀江側線未拆除。
  • 馬場町站(和平):昭和11年(1936年)11月26日設馬場町乘降場,民國39年(1950年)12月1日恢復為招呼站,40年(1951年)3月1日改稱簡易站,41年(1952年)12月1日改稱和平站。
  • 螢橋站:大正10年(1921年)1月22日設站,北市古亭裡今廈門街為木造平房,月台二列。
  • 古亭町站(古亭):昭和3年(1928年)8月20日設古亭町招呼站,民國41年(1952年)改稱古亭站。
  • 仙公廟站:昭和11年(1936年)11月26日,設仙公廟招呼站。
  • 水源地站:大正10年(1921年)1月22日設水源地招呼站,地近新店溪自來水場,水源地乃成為地名,木造平房,月台二列。
  • 公館站:大正10年(1921年)1月22日設公館驛,民國50年(1961年)11月1日由三等站降為簡易站,由水源地站管理。
  • 十五份站(萬隆):大正10年(1921年)3月25日設十五份招呼站,民國44年3月1日改稱萬隆招呼站,拆除前為簡易站。
  • 製罈會社前(製瓶會社前):昭和11年(1936年)11月26日設站,後改稱製瓶會社前招呼站。
  • 景尾站(景美):大正10年(1921年)3月25日設景尾驛,民國37年(1948年)5月4日改稱景美站,即今車前路和羅斯福路交接一帶,是木柵、深坑、石碇一帶客貨之轉運站,木造平房,月台二列。
  • 二十張站:昭和13年(1938年)5月28日設站,二十張即今江陵、信義、忠孝、大鵬等。
  • 公學校前:昭和11年(1936年)11月26日設站,即今之大豐國小學校。
  • 大坪林站:大正10年(1921年)3月25日設站,拆除前為簡易站。
  • 七張犁站(七張):昭和11年(1936年)11月26日設站,拆除前為簡易站。
  • 新店站:大正10年(1921年)3月25日設站。
  • 郡役所前(區公所前):昭和6年(1931年)8月1日設站,光復後改為臺北市文山區公所。
萬新鐵路紀念碑

萬新鐵路紀念碑[編輯]

  • 地址:臺北市文山區羅斯福路六段39巷
  • 萬新鐵路紀念碑位於臺北公車「萬隆站」旁,紀念碑上刻著萬新鐵路的各項簡介與沿革歷史等資訊。






交通地圖[編輯]

  • 汀州路一段
讀取地圖中...


參考資源[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