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編輯 行忠社區

前往: 導覽搜尋

警告:您尚未登入。 若您進行任何的編輯您的 IP 位置將會被公開。 若您 登入建立帳號,您的編輯將會以您的使用者名稱標示,擁有其他優點。

此編輯可以被還原。 請檢查以下比較表,確認您是否要還原,然後儲存以下變更以完成編輯還原。
最新修訂 您的文字
行 2: 行 2:
  
 
==簡介==
 
==簡介==
  [[行忠社區]]由[[忠寮里]]與[[忠山里]]組成,位於山崙的兩側,當地居民幾乎都是從泉州同安移民至此的李氏族親。李家開臺祖為[[李鼎成]],於[[1751年]]渡臺,第二代[[李臣春]]購買北投子庄的山林地開墾為良田,成為富甲一方的滬尾地主,並繁衍子孫達數千人,成為[[淡水]]的望族。李應時為淡水地區於清領時代少數能高中文舉人者,臺灣割讓日本時,臺灣民主國成立並號召各地組織義軍,李應時組織部隊進行游擊戰,最終戰敗。因此日治時代,李氏家族拒絕參與日本新式學校教育,因語言與文字的隔閡,不再成為[[淡水]]最重要的仕紳。
+
  [[行忠社區]]由[[忠寮里]]與[[忠山里]]組成,位於山崙的兩側,當地居民幾乎都是從泉州同安移民至此的李氏族親。李家開臺祖為[[李鼎成]],於1751年渡臺,第二代[[李臣春]]購買北投子庄的山林地開墾為良田,成為富甲一方的滬尾地主,並繁衍子孫達數千人,成為[[淡水]]的旺族。李應時為淡水地區於清領時代少數能高中文舉人者,臺灣割讓日本時,臺灣民主國成立並號召各地組織義軍,李應時組織部隊進行游擊戰,最終戰敗。因此日治時代,李氏家族拒絕參與日本新式學校教育,因語言與文字的隔閡,不再成為[[淡水]]最重要的仕紳。
  
 
  [[行忠社區]]的三合院式古厝以石材、紅磚砌成,典雅樸實,散發傳統氣息。[[行忠堂]]是此社區的信仰中心,歷經五代李氏宗親的經營,已發展成兩殿兩廊兩護龍的規模。1900年,由忠寮李氏發起興建[[行忠堂]],並由漢學家[[李錫疇]]在此興辦私塾,在歷代子孫的濟世救人原則下,逐漸開發成祀奉五聖恩主的道廟,以關聖帝君為主。[[行忠堂]]椰林步道有十多座並列的石燈,原屬於日治時代座落[[油車口]]的神社,因國民政府將神社改建為[[忠烈祠]],擬將石燈棄置,才連夜雇車將其移至[[行忠堂]],反而保存了重要的史蹟。
 
  [[行忠社區]]的三合院式古厝以石材、紅磚砌成,典雅樸實,散發傳統氣息。[[行忠堂]]是此社區的信仰中心,歷經五代李氏宗親的經營,已發展成兩殿兩廊兩護龍的規模。1900年,由忠寮李氏發起興建[[行忠堂]],並由漢學家[[李錫疇]]在此興辦私塾,在歷代子孫的濟世救人原則下,逐漸開發成祀奉五聖恩主的道廟,以關聖帝君為主。[[行忠堂]]椰林步道有十多座並列的石燈,原屬於日治時代座落[[油車口]]的神社,因國民政府將神社改建為[[忠烈祠]],擬將石燈棄置,才連夜雇車將其移至[[行忠堂]],反而保存了重要的史蹟。

請注意,所有於 淡水維基館 所做的貢獻會依據 創用CC授權(姓名標示-以相同方式分享) 授權條款發佈 (詳情請見 ThisSite:版權)。 若您不希望您的著作被任意修改與散佈,請勿在此發表文章。
您同時向我們保証在此的著作內容是您自行撰寫,或是取自不受版權保護的公開領域或自由資源。 請勿在未經授權的情況下發表文章!

若要編輯此頁面,請回答以下的問題 (更多資訊):

取消 | 編輯説明(以新視窗開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