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山水道系統" 修訂間的差異

出自 淡水維基館
前往: 導覽搜尋
(參考資源)
行 1: 行 1:
 
==簡介==
 
==簡介==
  
  [草山水道系統]為臺北市第二套自來水系統,第一套自來水系統位於台北市[[公館]](現為自來水博物館),因臺北市人口擴增,原公館水道已不敷使用,草山水道系統由日本工學博士佐野藤次郎所設計,於1928年開始建立,經四年動工於1932年完工,水源豐沛處為北投竹子湖與紗帽山,以水管橋運輸水源至圓山貯水池,其中著名的水管橋為現今的[[中山橋]](明治橋)以負責運輸橫跨基隆與台北的用水。
+
  [[草山水道系統]]為臺北市第二套自來水系統,第一套自來水系統位於台北市[[公館]](現為自來水博物館),因臺北市人口擴增,原公館水道已不敷使用,草山水道系統由日本工學博士佐野藤次郎所設計,於1928年開始建立,經四年動工於1932年完工,水源豐沛處為北投竹子湖與紗帽山,以水管橋運輸水源至圓山貯水池,其中著名的水管橋為現今的[[中山橋]](明治橋)以負責運輸橫跨基隆與台北的用水。
  
 
===天母水管路===
 
===天母水管路===

於 2020年5月23日 (六) 07:14 的修訂

簡介

  草山水道系統為臺北市第二套自來水系統,第一套自來水系統位於台北市公館(現為自來水博物館),因臺北市人口擴增,原公館水道已不敷使用,草山水道系統由日本工學博士佐野藤次郎所設計,於1928年開始建立,經四年動工於1932年完工,水源豐沛處為北投竹子湖與紗帽山,以水管橋運輸水源至圓山貯水池,其中著名的水管橋為現今的中山橋(明治橋)以負責運輸橫跨基隆與台北的用水。

天母水管路

  位於臺北市天母往陽明山之路,經草山水道系統的大口徑的水管因而得名。以作為日治時期將水運輸至三角埔發電廠發電使用之工程,為維護水管而開闢的道路。

三角埔發電廠

  位於臺北市士林區天母里,「三角埔」為天母的舊稱,台灣史上第一座且唯一一座以自來水發電的發電廠,可產生500千瓦電力。將陽明山的水源經水管路引至發電廠,不僅是供應自來水同時生產電能。

  原本外觀因當時日治時期的軍事因素而漆迷彩色,日本政府離台之後漆成白色,獨留建築的門楣為迷彩色。

圓山貯水池

  貯水池旁的高塔上刻有「活水源」,由當時的台北市市長武藤針五郎所題字,但因翡翠水庫的興建而不作使用。圓山貯水池旁有一座「圓山水神社」,據說因設置圓山貯水池工程時許多工人殉職,安置這些殉職的亡魂而設立的神社。


參考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