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編輯 瑠公圳

前往: 導覽搜尋

警告:您尚未登入。 若您進行任何的編輯您的 IP 位置將會被公開。 若您 登入建立帳號,您的編輯將會以您的使用者名稱標示,擁有其他優點。

此編輯可以被還原。 請檢查以下比較表,確認您是否要還原,然後儲存以下變更以完成編輯還原。
最新修訂 您的文字
行 57: 行 57:
 
  2.<b>瑠公圳第一幹線</b>:沿著[[蟾蜍山]]向東北行,沿著台大男生宿舍、[[自來水園區|自來水廠]]前的道路,穿過辛亥路,沿著信安街北行,到達頂埔、內埔、六張犁,灌溉興雅庄(即今信義區一帶),再北行經延吉街,到達錫口(今松山)、上下塔悠庄。目前該段水圳多遭填平,如今瑠公國小就是原圳路填平所建,只剩下信義路五段的中強公園還保留一段圳路(五分埔支線)。 在分汴處的大安支線,就是進入台大校園的圳道,目前在生科館旁仍有約3公尺的明渠,而後潛入涵館,穿過舟山路後,在水工實驗所實驗室旁還有五公尺的明渠,其他皆為建物或道路所掩埋。  
 
  2.<b>瑠公圳第一幹線</b>:沿著[[蟾蜍山]]向東北行,沿著台大男生宿舍、[[自來水園區|自來水廠]]前的道路,穿過辛亥路,沿著信安街北行,到達頂埔、內埔、六張犁,灌溉興雅庄(即今信義區一帶),再北行經延吉街,到達錫口(今松山)、上下塔悠庄。目前該段水圳多遭填平,如今瑠公國小就是原圳路填平所建,只剩下信義路五段的中強公園還保留一段圳路(五分埔支線)。 在分汴處的大安支線,就是進入台大校園的圳道,目前在生科館旁仍有約3公尺的明渠,而後潛入涵館,穿過舟山路後,在水工實驗所實驗室旁還有五公尺的明渠,其他皆為建物或道路所掩埋。  
  
  3.<b>瑠公圳第二幹線與霧里薛支線</b>:流經台灣大學西側新生北路段的瑠公圳就是第二幹線,當時兩岸垂柳的美景最令人津津樂道,但隨著台北都會區的發展,民國59年該段水圳改為水泥箱涵,加蓋埋在地下。溫洲街與新生南路間為當時的九汴頭,圳道在此分為9條分渠,其中含3條主支線,為第一、第二及第三[[霧裡薛圳]]支線。 霧里薛圳是台北盆地興建水圳的最早紀錄,建於雍正年間,首創人不詳,乾隆30年前後周永清籌措資金重修築霧里薜圳陂(一名內湖陂),並邀10人分7股攤還,因此又稱周七股圳;水源來自霧裡薜溪(今景美溪),於是後稱為霧里薜圳。 第一霧里薜圳支線向東穿過台大、辛亥路後,沿復興南路北行,目前安東街就是原圳路,一直到榮星花園止皆已地下化,忠孝東路SOGO百貨即瑠公水利會租借的土地,後方為瑠公公園。 第二霧里薜圳支線穿過溫洲街、龍坡里,經過師大校園,穿過忠孝東路後到達經三板橋(林森北路九條通)、周厝崙至下陂頭,該圳道約略與新生北路平行。第三霧里薜圳支線為古亭庄至艋舺街,大約到和平西路、南昌街口,目前已經填平。 。
+
  3.<b>瑠公圳第二幹線與霧里薛支線</b>:流經台灣大學西側新生北路段的瑠公圳就是第二幹線,當時兩岸垂柳的美景最令人津津樂道,但隨著台北都會區的發展,民國59年該段水圳改為水泥箱涵,加蓋埋在地下。溫洲街與新生南路間為當時的九汴頭,圳道在此分為9條分渠,其中含3條主支線,為第一、第二及第三[[霧里薛圳]]支線。 霧里薛圳是台北盆地興建水圳的最早紀錄,建於雍正年間,首創人不詳,乾隆30年前後周永清籌措資金重修築霧里薜圳陂(一名內湖陂),並邀10人分7股攤還,因此又稱周七股圳;水源來自霧里薜溪(今景美溪),於是後稱為霧里薜圳。 第一霧里薜圳支線向東穿過台大、辛亥路後,沿復興南路北行,目前安東街就是原圳路,一直到榮星花園止皆已地下化,忠孝東路SOGO百貨即瑠公水利會租借的土地,後方為瑠公公園。 第二霧里薜圳支線穿過溫洲街、龍坡里,經過師大校園,穿過忠孝東路後到達經三板橋(林森北路九條通)、周厝崙至下陂頭,該圳道約略與新生北路平行。第三霧里薜圳支線為古亭庄至艋舺街,大約到和平西路、南昌街口,目前已經填平。 。
  
 
  4.<b>大坪林圳</b>:乾隆37年(1772)由墾首蕭妙與五庄股東合夥鑿成,灌溉新店地區農田,源頭為瑠公原開圳所鑿的腔洞。瑠公後期因資金耗盡無力開鑿,後來才由墾首蕭妙出面與新店大坪林五庄的居民,以獅山邊大潭(今碧潭)和瑠公交換水權,乾隆18年由大坪林五庄的居民繼續開鑿,乾隆25年圳路穿過石腔,乾隆37年完成,使得新店地區的農業全面進入水田耕作的時代,也因此稱為大坪林圳。 大坪林圳後來併入瑠公農田水利會,也被稱為瑠公圳;由於水源變化,新店溪沿岸採砂石嚴重,河床降低,水位下降,民國35年(1946)建大豐抽水廠,這條使用了二百多年的水源圳頭,目前只能靠抽水幫浦取水。
 
  4.<b>大坪林圳</b>:乾隆37年(1772)由墾首蕭妙與五庄股東合夥鑿成,灌溉新店地區農田,源頭為瑠公原開圳所鑿的腔洞。瑠公後期因資金耗盡無力開鑿,後來才由墾首蕭妙出面與新店大坪林五庄的居民,以獅山邊大潭(今碧潭)和瑠公交換水權,乾隆18年由大坪林五庄的居民繼續開鑿,乾隆25年圳路穿過石腔,乾隆37年完成,使得新店地區的農業全面進入水田耕作的時代,也因此稱為大坪林圳。 大坪林圳後來併入瑠公農田水利會,也被稱為瑠公圳;由於水源變化,新店溪沿岸採砂石嚴重,河床降低,水位下降,民國35年(1946)建大豐抽水廠,這條使用了二百多年的水源圳頭,目前只能靠抽水幫浦取水。

請注意,所有於 淡水維基館 所做的貢獻會依據 創用CC授權(姓名標示-以相同方式分享) 授權條款發佈 (詳情請見 ThisSite:版權)。 若您不希望您的著作被任意修改與散佈,請勿在此發表文章。
您同時向我們保証在此的著作內容是您自行撰寫,或是取自不受版權保護的公開領域或自由資源。 請勿在未經授權的情況下發表文章!

若要編輯此頁面,請回答以下的問題 (更多資訊):

取消 | 編輯説明(以新視窗開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