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蘭古道

出自 淡水維基館
於 2021年6月18日 (五) 20:53 由 陳思妍 (對話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前往: 導覽搜尋

• 目前所在分類:主分類 > 淡水 > 景點 > [[:category:{{{2}}}|{{{2}}}]][[Category:{{{2}}}]]

淡蘭古道示意圖.jpg

簡介

  淡蘭古道乃泛指清朝末期至日治時期初期淡水廳至噶瑪蘭廳的山區主要交通道路系統,以行政區劃而言,淡蘭古道的所在位置目前已和淡水沾不上邊,範圍橫跨現今的新北市、基隆市臺北市以及宜蘭縣,未包含淡水區。淡蘭古道的廣泛使用時期足稱北臺灣漢民族開始由西部往東部發展的黃金時期,到了日治時期,因鐵路、公路的開通,古道逐漸失去其原有功能,除了部份開闢為鐵公路使用外,其餘皆逐漸隱沒於荒煙蔓草之中。淡蘭古道北路現今僅存三貂嶺金字碑古道、草嶺古道和隆嶺古道等三段,古道目前部分山徑仍是登山健行者的愛好秘徑。

路徑

  淡蘭古道分為北路(官道)、中路(民道)、南路(商道):

  • 北路:以瑞芳為起點,經猴硐雙溪、貢寮到宜蘭大里、石城,從軍事防守、傳遞公文之用途到成為交通要道,為淡蘭古道中發展最早的路段。此路因馬偕博士曾經沿途傳教行醫,而又稱「馬偕之路」。
  • 中路:以暖暖為起點,經平溪雙溪宜蘭外澳,乃先民為謀生、耕山開闢的生活民道,承載著從拓墾到族群械鬥及和解的庶民記憶,沿途可見梯田駁坎與石砌土地公廟等先民信仰寄託。
  • 南路:以六張犁為起點,經深坑、石碇坪林宜蘭礁溪,原本官方闢道態度消極,後來民間的茶葉經濟力推促官方終於在1885年闢道通往宜蘭並設兵駐防,為淡蘭古道中路線最短的路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