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編輯 淡水藝術村

前往: 導覽搜尋

警告:您尚未登入。 若您進行任何的編輯您的 IP 位置將會被公開。 若您 登入建立帳號,您的編輯將會以您的使用者名稱標示,擁有其他優點。

此編輯可以被還原。 請檢查以下比較表,確認您是否要還原,然後儲存以下變更以完成編輯還原。
最新修訂 您的文字
行 2: 行 2:
  
 
==簡介==
 
==簡介==
  在地方文化人士的熱心推動下,[[淡水]]擁有二十一處的古蹟與歷史建築,除了舊市街空間中的歷史廟宇之外,主要的[[淡水]]歷史經驗中所遺留下來的各種建築風貌,其中又特別集中於[[埔頂]]地區。
+
  在地方文化人士的熱心推動下,[[淡水]]擁有二十一處的古蹟與歷史建築,除了舊市街空間中的歷史廟宇之外,主要的[[淡水]]歷史經驗中所遺留下來的各種建築風貌,其中有特別集中於[[埔頂]]地區。
  
 
  [[2000年]]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在匯集多方意見之後,選出國內十一處世界遺產潛力點。其中[[淡水]][[紅毛城]]即為人文遺產潛力點之一。有鑑於此,臺北縣政府文化局為迎接「挑戰2008國家重要發展計畫」,並針對古蹟的保存、維護、再生及世界遺產資料的收集等方向努力,希望透過結合社區總體營造的力量,經營出一個具優質文化的觀光重鎮,因此成立「淡水古蹟園區」,營造文化產業發展的新氣象。
 
  [[2000年]]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在匯集多方意見之後,選出國內十一處世界遺產潛力點。其中[[淡水]][[紅毛城]]即為人文遺產潛力點之一。有鑑於此,臺北縣政府文化局為迎接「挑戰2008國家重要發展計畫」,並針對古蹟的保存、維護、再生及世界遺產資料的收集等方向努力,希望透過結合社區總體營造的力量,經營出一個具優質文化的觀光重鎮,因此成立「淡水古蹟園區」,營造文化產業發展的新氣象。
行 8: 行 8:
 
  配合[[紅毛城]]重新開幕,[[淡水古蹟園區]]正式定名為「[[淡水古蹟博物館]]」以成為[[淡水]]地區古蹟與在地文化工作的專責單位。
 
  配合[[紅毛城]]重新開幕,[[淡水古蹟園區]]正式定名為「[[淡水古蹟博物館]]」以成為[[淡水]]地區古蹟與在地文化工作的專責單位。
  
  「中央廣播電臺」位於[[滬尾砲台]]北側,於民國九十四年七月移撥臺北縣政府,在考量[[淡水]]地區的豐富人文資源的條件下,計畫將此一建築空間劃作為「[[亞洲國際藝術村]]」,主要是提供國際藝術家在亞洲的一個創作據點。因此本計畫需要配合目前[[淡水古蹟博物館]]的推動機制,來提擬未來的營運計畫,持續強化週邊環境的意象,以助於提升園區之整體形象,也同時藉由舊建築改造工程來擴大小鎮居民對於古蹟園區的社會認知,這是政府成立古蹟園區的用心所在。提案是以「文化空間」與「地域營造」作為操作的依據進行具體之空間改造工作,並將以發展一套有關於地域環境特色經營的機制作為目標,建立「亞洲國際藝術村」的永續經營機制。
+
  「中央廣播電臺」位於[[滬尾砲台]]北側,於民國九十四年七月移撥臺北縣政府,在考量[[淡水]]地區的豐富人文資源的條件下,計畫將此一建築空間劃作為「[[亞洲國際藝術村]]」,主要是提供國際藝術家在亞洲的一個創作據點。因此本計畫需要配合目前[[淡水古蹟博物館]]的推動機制,來提擬未來的營運計畫,持續強化週邊環境的意象將有助於整體園區之形象,也同時藉由舊建築改造工程來擴大小鎮居民對於古蹟園區的社會認知,這是政府成立古蹟園區的用心所在。提案是以「文化空間」與「地域營造」作為操作的依據進行具體之空間改造工作,並將以發展一套有關於地域環境特色經營的機制作為目標,建立「亞洲國際藝術村」的永續經營機制。
  
 
==參考資料==
 
==參考資料==

請注意,所有於 淡水維基館 所做的貢獻會依據 創用CC授權(姓名標示-以相同方式分享) 授權條款發佈 (詳情請見 ThisSite:版權)。 若您不希望您的著作被任意修改與散佈,請勿在此發表文章。
您同時向我們保証在此的著作內容是您自行撰寫,或是取自不受版權保護的公開領域或自由資源。 請勿在未經授權的情況下發表文章!

若要編輯此頁面,請回答以下的問題 (更多資訊):

取消 | 編輯説明(以新視窗開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