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編輯 淡水環保志/河盼-陳建志

前往: 導覽搜尋

警告:您尚未登入。 若您進行任何的編輯您的 IP 位置將會被公開。 若您 登入建立帳號,您的編輯將會以您的使用者名稱標示,擁有其他優點。

此編輯可以被還原。 請檢查以下比較表,確認您是否要還原,然後儲存以下變更以完成編輯還原。
最新修訂 您的文字
行 1: 行 1:
 
{{淡水環保志模板|河盼-陳建志|{{youtube|1DAko6fwacQ|450|center|陳建志}}|
 
{{淡水環保志模板|河盼-陳建志|{{youtube|1DAko6fwacQ|450|center|陳建志}}|
  
==專訪==
+
 
 +
 
 
===河畔,何盼===
 
===河畔,何盼===
 
[[檔案:建志.jpg | thumb |280px |首次於無論如河書店進行的建志老師個人訪談 ]]
 
[[檔案:建志.jpg | thumb |280px |首次於無論如河書店進行的建志老師個人訪談 ]]
行 7: 行 8:
 
   「我家門前有小河,後面有山坡。山坡上面野花多,野花紅似火。小河裡,有白鵝,鵝兒戲綠波。戲弄綠波,鵝兒快樂,昂首唱清歌......」
 
   「我家門前有小河,後面有山坡。山坡上面野花多,野花紅似火。小河裡,有白鵝,鵝兒戲綠波。戲弄綠波,鵝兒快樂,昂首唱清歌......」
  
兒歌「我的家」描寫了台灣半世紀前家的樣貌,有山川、大地、生態的輪廓,涓涓細流緩緩地流過山坡地,灌溉著 野花野草,給予魚兒鴨兒資源豐沛的家園,流水匯流成河,養 著一代代的台灣孩子。記憶鮮明地回到小時候去溪邊遊玩後, 特地換掉被河川浸濕的衣物,躡手躡腳地回家,百般小心地清 理身上的水漬,深怕被父母發現臭罵一頓......陳建志老師興致激昂地講述關於他小時候的河川印象,我與一同拍攝紀錄片的 組員們卻沒有太大的共鳴,我們仍舊拿穩攝像機,記錄下這一刻。我們雖然對建志老師記憶中的河川感到陌生,甚至覺得不可思議,但他溢於言表的喜悅之情仍感染了我們。對於不熟悉 的河川生態,勾起了大家的興趣,不單只有河川,還有魚、 蝦、青蛙、蝌蚪、蜻蜓、水蛇、泥鰍、水蛭朋友們在水中開派對的畫面,好想親眼見識。
+
兒歌「我的家」描寫了台灣半世紀前家的樣貌,有山川、大地、生態的輪廓,涓涓細流緩緩地流過山坡地,灌溉著 野花野草,給予魚兒鴨兒資源豐沛的家園,流水匯流成河,養 著一代代的台灣孩子。記憶鮮明地回到小時候去溪邊遊玩後, 特地換掉被河川浸濕的衣物,躡手躡腳地回家,百般小心地清 理身上的水漬,深怕被父母發現臭罵一頓......陳建志老師興致激昂地講述關於他小時候的河川印象,我與一同拍攝紀錄片的 組員們卻沒有太大的共鳴,我們仍舊拿穩攝像機,記錄下這一刻。我們雖然對建志老師記憶中的河川感到陌生,甚至覺得不可思議,但他溢於言表的喜悅之情仍感染了我們。對於不熟悉 的河川生態,勾起了大家的興趣,不單只有河川,還有魚、 蝦、青蛙、蝌蚪、蜻蜓、水蛇、泥鰍、水蛭朋友們在水中開派 對的畫面,好想親眼見識。
  
這次敞開心胸的談天,並不是我們初識建志老師時的樣子,那時的老師多了點嚴肅,認真沈穩地闡述自己為環境奉獻的大小事。訪談地點選在「無論如河」書店,這間獨特的書店隱身於人聲鼎沸的淡水老街,位在靠近淡水河畔的街段,進到 裡頭,還能隱約聽見外頭街頭藝人賣唱的歌聲,書店的露台上有一面夢想之牆,寫著斗大的「在我死前我想要......」歡迎拜訪的人們在牆上寫下自己的夢想清單,露台上的風景盡是廣闊的淡水河風光,與對岸的八里遙遙相望。說起這家書店,與建志老師的淵源可不淺,「無論如河」的前身「有河Book」書店的老闆,是老師就讀淡江大學時期結識的好友,所以老師三不五時會到無論如河裡頭坐坐、吃吃點心,靜靜地看著他呵護一生的淡水河。
+
這次敞開心胸的談天,並不是我們初識建志老師時的樣子,那時的老師多了點嚴肅,認真沈穩地闡述自己為環境奉獻的大小事。訪談地點選在「無論如河」書店,這間獨特的書店隱身於人聲鼎沸的淡水老街,位在靠近淡水河畔的街段,進到 裡頭,還能隱約聽見外頭街頭藝人賣唱的歌聲,書店的露台上 有一面夢想之牆,寫著斗大的「在我死前我想要......」歡迎拜訪的人們在牆上寫下自己的夢想清單,露台上的風景盡是廣闊的淡水河風光,與對岸的八里遙遙相望。說起這家書店,與建 志老師的淵源可不淺,「無論如河」的前身「有河Book」書店的老闆,是老師就讀淡江大學時期結識的好友,所以老師三不五時會到無論如河裡頭坐坐、吃吃點心,靜靜地看著他呵護一生的淡水河。
 
   對建志老師的第一印象,是一位淡泊名利、不修邊幅的人,然而在平淡的外表下卻藏著為大自然實踐環保的狂熱之心,那些曾經歷過的激烈社會抗爭,被以教授授課的口吻述說,有種說不出的怪異感,猶如魚刺哽喉,好像說清了事件的始末,卻道不出情感,我想應該是因為初次見面彼此不熟悉惹的禍吧?
 
   對建志老師的第一印象,是一位淡泊名利、不修邊幅的人,然而在平淡的外表下卻藏著為大自然實踐環保的狂熱之心,那些曾經歷過的激烈社會抗爭,被以教授授課的口吻述說,有種說不出的怪異感,猶如魚刺哽喉,好像說清了事件的始末,卻道不出情感,我想應該是因為初次見面彼此不熟悉惹的禍吧?
  
陳建志畢業於淡江大學國際企業學系經貿管理組,對於環保的啟蒙源自就讀大學時期的社團活動,當年參加了學生會 前身組織舉辦的環保小組,耗時半年策展、研究議題,在探索 議題中接觸到校外的環保性質社團,也讓當時還是學生的陳建 志得知淡水河的清流計畫,就這麼一頭栽進環保人生當中。而環保小組在策展結束後成立了「環保生態社」,再傳承三、四 屆之後,最終因招不到社員而倒社......然而這些經歷卻影響建志老師的一生與環保的決心,他坦然地和我們分享這段過往, 在田野調查中他發現人類貪圖方便製造了許多「不環保」,而從小生活在都市環境的年輕一代,沒有河川記憶、環境教育的催化,很難擁有具體的環保意識。
+
陳建志畢業於淡江大學國際企業學系經貿管理組,對於環保的啟蒙源自就讀大學時期的社團活動,當年參加了學生會 前身組織舉辦的環保小組,耗時半年策展、研究議題,在探索 議題中接觸到校外的環保性質社團,也讓當時還是學生的陳建 志得知淡水河的清流計畫,就這麼一頭栽進環保人生當中。而 環保小組在策展結束後成立了「環保生態社」,再傳承三、四 屆之後,最終因招不到社員而倒社......然而這些經歷卻影響建志老師的一生與環保的決心,他坦然地和我們分享這段過往, 在田野調查中他發現人類貪圖方便製造了許多「不環保」,而從小生活在都市環境的年輕一代,沒有河川記憶、環境教育的催化,很難擁有具體的環保意識。
  
 
[[檔案:建志老師.jpg| thumb |280px |老師在每次帶領學員走讀時常會拿起手中的相機捕捉紀錄眼前的生態景象|left ]]
 
[[檔案:建志老師.jpg| thumb |280px |老師在每次帶領學員走讀時常會拿起手中的相機捕捉紀錄眼前的生態景象|left ]]
行 18: 行 19:
 
「平常的交通方式是騎ü-bike下山到淡水捷運站,要從 捷運站上山到淡江大學就走路,畢竟腳踏車爬坡並沒有比較輕 鬆。」建志老師居住在淡江大學附近的水源街上,在得知他平 時的交通方式時,不免吃了一驚,原來真的有人如此熱衷環保,連大眾運輸工具都選擇不搭?這已經不是單純實踐環保的方式,環保已融入他的生活成為一種信仰,靠自己雙腳可以到 達的地方,很少倚賴交通工具,即便是大眾運輸工具也不例外。
 
「平常的交通方式是騎ü-bike下山到淡水捷運站,要從 捷運站上山到淡江大學就走路,畢竟腳踏車爬坡並沒有比較輕 鬆。」建志老師居住在淡江大學附近的水源街上,在得知他平 時的交通方式時,不免吃了一驚,原來真的有人如此熱衷環保,連大眾運輸工具都選擇不搭?這已經不是單純實踐環保的方式,環保已融入他的生活成為一種信仰,靠自己雙腳可以到 達的地方,很少倚賴交通工具,即便是大眾運輸工具也不例外。
  
紀錄片導演洪淳修曾說,建志老師是一位「沒有慾望的人」,物慾之低令人嘖嘖稱奇。對此老師也笑著回應:「我不能說是完全沒有慾望,還是有慾望的啦!我喜歡看電影、探討議題,如果是電影,我想看好多好多部呢!但的確在物質上, 像衣服、名牌、名車之類的,並不吸引我。」談到電影,彷彿看見建志老師眼裡閃爍著光芒,娓娓談論《鑰命監獄》的觀影 心得,一開口就是半個小時,除了向我們介紹劇情大綱,連帶探討了南非當年種族政策下的政治迫害者,與片中推動南非民主化進程的重要人物。
+
紀錄片導演洪淳修曾說,建志老師是一位「沒有慾望的人」,物慾之低令人嘖嘖稱奇。對此老師也笑著回應:「我不能說是完全沒有慾望,還是有慾望的啦!我喜歡看電影、探討議題,如果是電影,我想看好多好多部呢!但的確在物質上, 像衣服、名牌、名車之類的,並不吸引我。」談到電影,彷彿 看見建志老師眼裡閃爍著光芒,娓娓談論《鑰命監獄》的觀影 心得,一開口就是半個小時,除了向我們介紹劇情大綱,連帶探討了南非當年種族政策下的政治迫害者,與片中推動南非民 主化進程的重要人物。
  
 
作為全方面環保人士的建志老師,研究最深的還是河川,而台灣河流最主要的問題在於如何永續。台灣大部分的河川都屬於荒溪型河川,除了全年降水量較平均的北部之外,其餘河川大多都受降水時空不平均的影響,降雨大多集中在夏季,河川流量變化大,再加上短小流急的特性,使台灣很難留 住水資源,修築水庫又容易因為泥沙淤積而縮短蓄水的年限, 下游的海岸線,也會因為上游的泥沙被攔截在水庫中而使海岸線倒退。
 
作為全方面環保人士的建志老師,研究最深的還是河川,而台灣河流最主要的問題在於如何永續。台灣大部分的河川都屬於荒溪型河川,除了全年降水量較平均的北部之外,其餘河川大多都受降水時空不平均的影響,降雨大多集中在夏季,河川流量變化大,再加上短小流急的特性,使台灣很難留 住水資源,修築水庫又容易因為泥沙淤積而縮短蓄水的年限, 下游的海岸線,也會因為上游的泥沙被攔截在水庫中而使海岸線倒退。
行 27: 行 28:
 
建志老師目前正致力於推廣雨撲滿、地下儲水槽、水撲滿等設施的理念,盡量在降雨時就儲存好每一戶所需用水,就不用使用水庫中截斷的大量河水,水資源的永續利用、人與大自然間交互的關係,都是影響河川生命力的重要課題之一。
 
建志老師目前正致力於推廣雨撲滿、地下儲水槽、水撲滿等設施的理念,盡量在降雨時就儲存好每一戶所需用水,就不用使用水庫中截斷的大量河水,水資源的永續利用、人與大自然間交互的關係,都是影響河川生命力的重要課題之一。
  
社大走讀、宣揚地方歷史也是建志老師一直在做的事, 透過介紹地方歷史、水系讓更多人貼近大自然。老師帶領著內 湖社大「水水內湖班」走讀了關渡、南港、五堵等地區。我們 跟隨著班級一同學習,從捷運站開始,老師比劃著地圖,告訴 我們今天走讀的大概路徑,接著不疾不徐地領著社大班級,在隊伍前頭走著,時不時會停下來講解路上的路標、街道上的花 朵、昆蟲、或浪貓,以及那些不廣為人知有趣和新奇的小知識。我們不斷向前,直到看見河流,那是介於關渡捷運站及紅樹林捷運站的淡水河流段,那是河川匯集之地,滔滔江水、波光粼粼的水面,一望無際、河天一線,地平線上的高樓築地而 起,遠方的大樓上頭還貼著建商廣告。
+
社大走讀、宣揚地方歷史也是建志老師一直在做的事, 透過介紹地方歷史、水系讓更多人貼近大自然。老師帶領著內 湖社大「水水內湖班」走讀了關渡、南港、五堵等地區。我們 跟隨著班級一同學習,從捷運站開始,老師比劃著地圖,告訴 我們今天走讀的大概路徑,接著不疾不徐地領著社大班級,在 隊伍前頭走著,時不時會停下來講解路上的路標、街道上的花 朵、昆蟲、或浪貓,以及那些不廣為人知有趣和新奇的小知 識。我們不斷向前,直到看見河流,那是介於關渡捷運站及紅 樹林捷運站的淡水河流段,那是河川匯集之地,滔滔江水、波光粼粼的水面,一望無際、河天一線,地平線上的高樓築地而 起,遠方的大樓上頭還貼著建商廣告。
 +
[[檔案:建志老師4.jpg| thumb |300px |走讀過程經過一些歷史文化留下來的文物,老師總會停下腳步為學員們仔細講解|left ]]
  
河水連結著古今的歷史,從上一代經過這代人再到下一代,默默看著人文地景的變遷,從茅草屋、鐵皮屋、平房,再 到高樓大廈,溫柔地的擁抱我們,養育著台灣土地上的血脈。 建志老師與學員們沿著親水橋上的階梯而坐,稍微休憩,繼續講述水文歷史。提起水患問題,老師說起2001年襲台的納莉颱風,當時颱風滯留在本島將近兩天時間,使得北台灣地區大淹水,台北捷運癱瘓近三個月之久,台北市政府為防範同樣的慘劇再度重演,建造了員山子分洪道解決台北短時間、強降雨疏洪的問題,目前看來也頗有成效,納莉颱風過後台北再沒有過 那麼嚴重的水患了。
+
河水連結著古今的歷史,從上一代經過這代人再到下一代,默默看著人文地景的變遷,從茅草屋、鐵皮屋、平房,再 到高樓大廈,溫柔地的擁抱我們,養育著台灣土地上的血脈。 建志老師與學員們沿著親水橋上的階梯而坐,稍微休憩,繼續 講述水文歷史。提起水患問題,老師說起2001年襲台的納莉颱 風,當時颱風滯留在本島將近兩天時間,使得北台灣地區大淹水,台北捷運癱瘓近三個月之久,台北市政府為防範同樣的慘 劇再度重演,建造了員山子分洪道解決台北短時間、強降雨疏 洪的問題,目前看來也頗有成效,納莉颱風過後台北再沒有過 那麼嚴重的水患了。
  
 
   建志老師將環保活成人生典範,從他的身上似乎能看見保育環境與社會經濟發展的平衡點,雖然社大的學生們總是擔心老師是不是都沒吃飯,每天趕場到不同地點身體還好嗎?但建志老師就像是需要行程滿檔的進行環保活動,才能令他挺直腰桿、充滿活力的度過每一個明天。那追尋永續環保的理想, 正一步步扎實地向前邁進,也許我們再也喚不回兒歌當中「家門前的那條小河」,但是我們總會找到經濟發展與環境永續並存的最佳生活方式。
 
   建志老師將環保活成人生典範,從他的身上似乎能看見保育環境與社會經濟發展的平衡點,雖然社大的學生們總是擔心老師是不是都沒吃飯,每天趕場到不同地點身體還好嗎?但建志老師就像是需要行程滿檔的進行環保活動,才能令他挺直腰桿、充滿活力的度過每一個明天。那追尋永續環保的理想, 正一步步扎實地向前邁進,也許我們再也喚不回兒歌當中「家門前的那條小河」,但是我們總會找到經濟發展與環境永續並存的最佳生活方式。
 +
[[檔案:建志老師3.jpg | thumb |280px |在個人訪談中老師與我們分享了許多小時候對於河川的記憶與情懷]]
  
 
展望河川與環境永續,我們不需要想的太複雜,只要盡個人能力所及去關注台灣的水資源問題,多多思考問題的解藥,了解環境教育,又或者更單純地去離家最近的河濱公園走走,找尋那丟失已久的河川記憶,也許能如同神隱少女裡的白龍一般,找回自己丟失的名字,尋回那遺忘已久,對大山、大河、大海純粹地感動。
 
展望河川與環境永續,我們不需要想的太複雜,只要盡個人能力所及去關注台灣的水資源問題,多多思考問題的解藥,了解環境教育,又或者更單純地去離家最近的河濱公園走走,找尋那丟失已久的河川記憶,也許能如同神隱少女裡的白龍一般,找回自己丟失的名字,尋回那遺忘已久,對大山、大河、大海純粹地感動。
[[檔案:建志老師4.jpg| thumb |300px |走讀過程經過一些歷史文化留下來的文物,老師總會停下腳步為學員們仔細講解|left ]]
 
[[檔案:建志老師3.jpg | thumb |300px |在個人訪談中老師與我們分享了許多小時候對於河川的記憶與情懷]]
 
  
 +
<gallery>
 +
image:建志老師3.jpg|在個人訪談中老師與我們分享了許多小時候對於河川的記憶與情懷
 +
image:建志老師5.jpeg|每經過一個區域,老師都會為我們解說這個區域的生態環境
 +
image:建志老師4.jpg|走讀過程經過一些歷史文化留下來的文物,老師總會停下腳步為學員們仔細講解
 +
 +
</gallery>
  
  

請注意,所有於 淡水維基館 所做的貢獻會依據 創用CC授權(姓名標示-以相同方式分享) 授權條款發佈 (詳情請見 ThisSite:版權)。 若您不希望您的著作被任意修改與散佈,請勿在此發表文章。
您同時向我們保証在此的著作內容是您自行撰寫,或是取自不受版權保護的公開領域或自由資源。 請勿在未經授權的情況下發表文章!

若要編輯此頁面,請回答以下的問題 (更多資訊):

取消 | 編輯説明(以新視窗開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