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門" 修訂間的差異

出自 淡水維基館
前往: 導覽搜尋
(建築特色)
(歷史沿革)
行 3: 行 3:
  
 
==歷史沿革==
 
==歷史沿革==
The History of Taipei Cty Wall
+
光緒五年(1879)臺北知府陳星聚臺北建城事宜,城墙周長1506丈城高1丈8尺。厚1丈2尺,城上置雉堞、馬道、城外環以壕溝護城河,城門五座:承思門(北們)、景福門(東門)、寶成門(西門)、麗正門(大南門)、重熙門(小南門),其中北門及東門置有外廓(甕城)重北城橋以石材建築,為台灣城池中唯一的長方型平面格局,在規劃及構造上為全臺等级最高及最壯麗的城池,城坦及城門樓於光緒十年竣工(1884)。(取自北門廣場碑文)
先緒五年(1879)北知府陳星聚况刻壹北速域事宜城墙周長一千五百零六丈城高一文八尺。
 
厚一丈二尺,城上置維煤、两道域外環以缘講護城河,城門五座:承思門比门)、景福門(表门)
 
寶成門(西門)龐正門(大南的重駅門(小南門)其中北門·東門置有外席()重北城物以石材
 
傅集,為基博城施中唯一的長方型平面格局·在儿劃及構造上為全壹等级最高及最壯施的城池,城
 
坦及城門楼於光緒十年竣工(1884)
 
  
 
==建築特色==
 
==建築特色==

於 2020年7月24日 (五) 11:39 的修訂

簡介

北門,正式名稱為承恩門,竣工於清光緒十年(1884年),為了方便與西北方的大稻埕往來,城門被建於城牆偏西處。日治時期由於闢建道路,城牆被拆,北門成為道路交會的圓環,坐落於現今臺北市忠孝西路、延平南路與博愛路交叉口,門外原建有甕城,今已不存在。

歷史沿革

光緒五年(1879)臺北知府陳星聚臺北建城事宜,城墙周長1506丈城高1丈8尺。厚1丈2尺,城上置雉堞、馬道、城外環以壕溝護城河,城門五座:承思門(北們)、景福門(東門)、寶成門(西門)、麗正門(大南門)、重熙門(小南門),其中北門及東門置有外廓(甕城)重北城橋以石材建築,為台灣城池中唯一的長方型平面格局,在規劃及構造上為全臺等级最高及最壯麗的城池,城坦及城門樓於光緒十年竣工(1884)。(取自北門廣場碑文)

建築特色

  • 1.北門城牆:甕城係為防禦城門的外廓城,另於城門之外築起一道小型圍城。其門道與主門偏斜,以達防禦為敵長驅直入之功能;因此,倘敵軍破外門,守軍仍可於圍城內抵禦外敵。該設計模式,僅有北門、東門設有甕城。以北門而言,呈現為矩形平面甕城。

照片

影片

  • 影片描述:【我們的島】第923集 聆聽北門 (2017-09-18)
  • 影片來源:YouTu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