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編輯 北門

前往: 導覽搜尋

警告:您尚未登入。 若您進行任何的編輯您的 IP 位置將會被公開。 若您 登入建立帳號,您的編輯將會以您的使用者名稱標示,擁有其他優點。

此編輯可以被還原。 請檢查以下比較表,確認您是否要還原,然後儲存以下變更以完成編輯還原。
最新修訂 您的文字
行 20: 行 20:
  
 
==歷史沿革==
 
==歷史沿革==
*光緒五年(1879)臺北知府陳星聚規劃臺北建城事宜,城墙周長1506丈、城高1丈8尺、厚1丈2尺,城上置雉堞、馬道、城外環以壕溝護城河,城門五座:承思門(北們)、景福門(東門)、寶成門(西門)、麗正門(大南門)、重熙門(小南門),其中北門及東門置有外廓(甕城)。臺北城牆以石材構築,為台灣城池中唯一的長方型平面格局,在規劃及構造上為全臺等级最高及最壯麗的城池,城垣及城門樓於光緒十年竣工(1884)。(取自北門廣場碑文)
+
*光緒五年(1879)臺北知府陳星聚規劃臺北建城事宜,城墙周長1506丈、城高1丈8尺、厚1丈2尺,城上置雉堞、馬道、城外環以壕溝護城河,城門五座:承思門(北們)、景福門(東門)、寶成門(西門)、麗正門(大南門)、重熙門(小南門),其中北門及東門置有外廓(甕城)。臺北城牆以石材構築,為台灣城池中唯一的長方型平面格局,在規劃及構造上為全臺等级最高及最壯麗的城池,城坦及城門樓於光緒十年竣工(1884)。(取自北門廣場碑文)
  
 
*北門曾長期欠缺應有的的史蹟與地景維護,而民國67年(1978)啟用忠孝橋引道的北門高架橋緊貼北門旁通過,使北門在視覺上遭到嚴重遮蔽,顯不被重視。
 
*北門曾長期欠缺應有的的史蹟與地景維護,而民國67年(1978)啟用忠孝橋引道的北門高架橋緊貼北門旁通過,使北門在視覺上遭到嚴重遮蔽,顯不被重視。

請注意,所有於 淡水維基館 所做的貢獻會依據 創用CC授權(姓名標示-以相同方式分享) 授權條款發佈 (詳情請見 ThisSite:版權)。 若您不希望您的著作被任意修改與散佈,請勿在此發表文章。
您同時向我們保証在此的著作內容是您自行撰寫,或是取自不受版權保護的公開領域或自由資源。 請勿在未經授權的情況下發表文章!

若要編輯此頁面,請回答以下的問題 (更多資訊):

取消 | 編輯説明(以新視窗開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