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者:Ppp4830/心得 Comment" 修訂間的差異

出自 淡水維基館
前往: 導覽搜尋
(2014-12-15周宗賢老師演講-淡水重建街的人文情懷)
行 22: 行 22:
  
 
  建築是以黑瓦紅五包黏土所建成,而門窗是洞偶數,柱奇數,這也是考慮到風水。日本人則將牆壁磨平,使用洗石子與水泥建房屋。家家戶戶的屋頂皆是斜屋頂,裡面結構有半閣樓,若是秀才,房屋的燕尾式屋脊。
 
  建築是以黑瓦紅五包黏土所建成,而門窗是洞偶數,柱奇數,這也是考慮到風水。日本人則將牆壁磨平,使用洗石子與水泥建房屋。家家戶戶的屋頂皆是斜屋頂,裡面結構有半閣樓,若是秀才,房屋的燕尾式屋脊。
  
 
  許順記位於中正路路口,賣金紙。
 
  
  日本淡水警察局局長的宿舍的樓梯,一階階緊密連接,與重建街上和漢人所建的一崁崁樓梯不同。
+
  日本淡水警察局局長的宿舍的樓梯,一階階緊密連接,與重建街上和漢人所建的一崁崁樓梯不同。戀愛巷通往清水街。許順記位於中正路路口,賣金紙。
  
 
  重建街有條小巷叫仇人巷:防風 通風 交通要道  
 
  重建街有條小巷叫仇人巷:防風 通風 交通要道  
  
 
  1945年美國炸日本統治時期的台灣,位於淡水的中正路。
 
  1945年美國炸日本統治時期的台灣,位於淡水的中正路。
  
 
  戀愛巷通往清水街。
 
  
 
  以前的重建街商店分布圖以食餅業為最大宗,依序是飲食業、柑仔店、中醫店/出租業....。
 
  以前的重建街商店分布圖以食餅業為最大宗,依序是飲食業、柑仔店、中醫店/出租業....。
  
 
  經過周宗賢老師的解說,我對重建街又有了更深的認識,尤其在歷史背景上,老師藉由以前的照片將過去重建街的生活描繪得栩栩如生,也讓我看到許多藝術家們對淡水的熱情,這就是人文關懷。
 
  經過周宗賢老師的解說,我對重建街又有了更深的認識,尤其在歷史背景上,老師藉由以前的照片將過去重建街的生活描繪得栩栩如生,也讓我看到許多藝術家們對淡水的熱情,這就是人文關懷。

於 2014年12月19日 (五) 10:02 的修訂

2014-10-03 重建街

  • 一條老街的故事

  重建街為最老的淡水老街也是最後一條保有原貌淡水的老街,從福佑宮旁不起眼的小徑裡往上走,在與中正路截然不同的氛圍中,沒有人聲鼎沸的叫賣聲,印入眼簾是一條無人的階梯小路,走側牆壁上有著一幅幅藝術品,再往裡走,每個屋子的門口前都有著小階梯,裡面彷彿都藏著一個古老的故事。我們走進未知的岔路裡,古老的建築上架起鐵皮屋防止木頭建築被風吹雨淋,原來那是日本時期的警察宿舍,再往裡面走,竟有家餐廳紅樓,以紅色的磚石堆砌而成的城堡,遠望淡水河的美好風光;我們還從一條小路走到清水廟裡,沒想到在這隱密的廟裡,已有許多信徒在燒香拜佛;在路途中,我們經過了幾家餐廳,每家餐廳都各有特色,但缺少了古色古香的氣氛,有著屬於店家的新故事,來到香草街屋,裡面還保有原有建築的樣貌,往裡走每個空間都須經過幾個小台階,裡面的老闆,開始跟我們說有關這條街的故事......。

  這條街因都市更新計畫,打算拆除,但因大家的盡力守護著淡水最後一條保有原貌的老街,都市計畫已暫停,但更新的計畫,每年還是會被提起,陷入歷史古蹟與經濟發展的弔詭中,各有各的理,卻難以找到最佳平衡點。

  離開時,步伐變得沉重,陷入困惑中,看著路邊已荒廢的空房裡,小貓們在裏頭睡覺,對於它們來說是個家,對居民來說是個歷史回憶,對其他人來說只剩下軀殼,想注入新的回憶新的開始,每個人的想法不同,抓不準誰對誰錯。

2014-10-20 參觀「大屯山生態有機農場」空拍計畫

  在淡水的路上,轉進不起眼的小巷裡,一大片的農田,老鷹在空中盤旋,居民用好奇的眼神看著我們這群客人,還有一隻狗跑來跑去。突然被親切的老師們,抓下田去當農夫,體驗農夫生活,覺得很好玩很新鮮,也變成了空拍計畫的背景演員,很期待影片的結果。   令我最印象深刻的莫過於,老師們專業熱情又用心的指導我們種田的技巧,把雜草拔掉,把小石頭撿起堆成小山,用土壤把高麗菜撐起,留下深溝,讓下雨時水能流通,不會淹沒田地,在艷日下,農夫們能保有熱情,辛勞工作,真了不起,期待大傳系能把影片拍的感動人心!

期中心得

  一開始以為只要去寫頁面,沒想到多了很多其他的實習體驗,像是去了解自己寫的每個頁面的故事,例如:老師會問妳知道這個人嗎?這個地方?或是想些其他的點子,例如寫專題,做更完整創新的網站,甚至親自去拜訪,例如走老街和校內參觀、校外教學。讓我了解到科技只是工具,重點是只有內容,只有了解才能做出感動人的網站。另外在資圖系的訓練下,總是以讀者出發點為考量提供服務,而維基館本身是協作平台,讓我學到必須考量到協作者的需要,這是另外的收穫,最近的自己也會開始關心淡水、好奇淡水的一切,注意淡水有關的新聞消息或是節目報導,對淡水的關心已變成一種習慣。

2014-12-15周宗賢老師演講-淡水重建街的人文情懷

  周老師開始做這個研究啟發是來自王昶雄醫生,王昶雄醫生是文學家也是牙醫,喜愛文學也喜愛淡水,許多的文學作品中都有淡水的痕跡,而他的故居是在重建街30號。

  重建街在媽祖廟的後側,也可以公車站北淡水站下車後進入重建街,全長200多公尺,依地形而蓋,在周老師的古早照片與介紹中,了解重建街是台灣第一條有自來水的道路,以前的重建街是有騎樓且兩側有水溝,但現在水溝消失而房子與房子間的騎樓通道已封閉,每戶間互不相通,這也是文化的改變。

  石頭公信仰,是重建街小朋友以前玩樂的回憶,而該棟房子由於風水(開門見壁)不吉利,但認為石頭有保靈保佑因此把門開在左側。

  建築是以黑瓦紅五包黏土所建成,而門窗是洞偶數,柱奇數,這也是考慮到風水。日本人則將牆壁磨平,使用洗石子與水泥建房屋。家家戶戶的屋頂皆是斜屋頂,裡面結構有半閣樓,若是秀才,房屋的燕尾式屋脊。

  日本淡水警察局局長的宿舍的樓梯,一階階緊密連接,與重建街上和漢人所建的一崁崁樓梯不同。戀愛巷通往清水街。許順記位於中正路路口,賣金紙。

  重建街有條小巷叫仇人巷:防風 通風 交通要道

  1945年美國炸日本統治時期的台灣,位於淡水的中正路。

  以前的重建街商店分布圖以食餅業為最大宗,依序是飲食業、柑仔店、中醫店/出租業....。

  經過周宗賢老師的解說,我對重建街又有了更深的認識,尤其在歷史背景上,老師藉由以前的照片將過去重建街的生活描繪得栩栩如生,也讓我看到許多藝術家們對淡水的熱情,這就是人文關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