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者:Irene" 修訂間的差異

出自 淡水維基館
前往: 導覽搜尋
行 8: 行 8:
 
#放鬆
 
#放鬆
  
==心得感想==
+
==111上學期==
  
 
===期初心得===
 
===期初心得===
  
*淡水維基館
 
一聽到淡水維基館,下意識就會認為這是一個跟淡水有關的網站吧,但其實不然,淡水維基館的「淡水」二字包含了淡水河流域(淡水河、基隆河、新店溪、大漢溪)的所有週邊地區,淡水、基隆、新竹等地都在其中,並不只跟淡水河、淡水有關。<br>
 
而內容也不僅限於嚴肅的歷史知識,舉凡風土民情、歷史文化、古蹟、建築、地形地貌等等,一切跟淡水河流域週邊地區有關的發展脈絡、生活,甚至是美食,都可以在這裡一起「共筆」!記錄你所知的淡水,當然,協助淡水學、臺北學、地方學和臺灣史的教學研究、歷史普及也是淡水維基館的重要目標之一,有不少相關計畫的主題頁面。
 
基於維基百科「共筆」的特性,所有在平台註冊的人都可以對內容進行編輯、修改,也可以點擊查看編輯的歷程,利用共筆來集合眾人的智慧,但這也點出了另一個問題,在任何人都可以編輯的情況下,資訊的正確性、引用來源就需要特別注意了。而維基百科具連結的特性,也讓條目之間能夠彼此互相關聯,讓民眾可以藉由這些關聯來對特定主題有更深入、更多元、更寬廣的認識,也或許會透過各種關聯找到意外的驚喜,對原先不曾注意到的主題或人事時地物燃起興趣,接著主動進行進一步的了解,最後開發新的主題條目,這樣一個正向的循環對維基館的內容豐富度來說也是一個很大的助益呢!<br>
 
淡水維基館是一個數位人文共筆平台,所謂數位人文,就是用科技來輔助人文研究的進行。例如「淡金海岸石滬群」這個頁面中用空拍機來拍攝石滬群,就是利用科技的力量來幫助人文學研究的進行、紀錄;從「文創大淡水地區全紀錄」這項計畫中的「淡水風土志」、「淡水裨史志-淡水生命軌跡 坊間人物故事」、「淡水新住民志」、「淡水里民志」這些主題頁面中,可以看到不同科系的合作,為數位人文的合作這部分增添了濃墨色彩的一筆。<br>
 
  
*對淡水維基館的觀察、想法
+
===每週心得記錄===
在淡水維基館有看到一些name space為「模板」的內容蠻適合放在一起的,像是在「淡金海岸石滬群」頁面最下方的相關步道、廣場、聚落、街道、鄰里、遺址、隧道等等的淡水地名表格,與「文創大淡水地區全紀錄」街道地區下方有關小說、手稿、期刊、圖書、漫畫的淡水書籍表格,這些內容很棒,也適合放在一起,如果能有一頁都是這樣的內容放在一起,使用者可以在同一個頁面很過癮的瀏覽這些相關資料,當然現在name space為「分類」,頁面標題為「分類:模板管理」的頁面有將name space為「模板」的各種導覽盒都放在同一個頁面了,只是現在的模式是將這些導覽盒的「連結」都放在一起,而且這個放在一起的頁面目前是「分類:模板管理」,如果可以再進一步細分,把適合分類內容放在一起,並建一個屬於該分類的頁面,直接接讓該類標題與相關「內容」一起呈現,使用者的體驗應該會更順暢,對淡水維基館的推廣也會更有力。<br>
+
<tabber>
在「淡水人物錄」這個主題頁面,目前是以出生的年份做區隔劃分,以五十年為一個時期,目前有建置到的人物時期橫跨了三個世紀。因為各個人物本身都有各自單獨一個主題頁面,所以在人物錄這個頁面中以特定年份作為劃分,每位人物以姓名、生卒年與一句話簡介這樣的方式呈現很不錯,頁面功能很明顯,也不會撞到人物各自專頁的功能性,能一目了然淡水河流域有哪些人物並且簡單、初步認識他們;除了以年代作為劃分,也可以以身分來做為另一種分類標準,將有相同身分的人物歸類放在一起,如音樂家、畫家、作家、政治家等等,這樣一來,如果對淡水河流域有哪些音樂家、畫家等資訊有興趣的人也可以在此人物錄的頁面中獲得初步的認識。如果對這些人物有興趣的話也能點入該人物的主題專頁,更深入的認識他們,而如果本身經由某些管道已經對這些人物有更多的認識的話也能一起加入編輯的行列,這樣對淡水維基館來說又是另一個正向的循環。<br>
 
從淡水維基館首頁右邊的「近期新增」中,可以發現便利商店(如7-11、全家)、飲料店等門市資訊佔了很大的比例,有鑑於生活資訊也是淡水維基館收錄的內容之一,可以考慮將相關頁面集中在一起,讓想要了解淡水河流域的生活相關資訊的人可以順暢地找到想要的資訊,飲食上如美食、飲料連鎖店、速食連鎖店,教育方面如國小、國中、高中、高職、大學、科技大學,休閒層面如商場、服飾品牌等等,可以將已經建立的相關頁面整合在一起,方便使用者查詢,也降低民眾對編輯維基的心理阻礙,擴大淡水維基館的觸及範圍,「地方記憶,數位共筆」,讓熟知相關生活資訊的人編輯生活資訊,讓維基組的組員、老師透過踏查、研究、訪談來挖掘地方歷史記憶,將在地文化內涵融入其中。<br>
 
從「淡水維基館VR園區」頁面中,可以看到三檔目前已經完成的展覽詳細資訊,分別是「淡金海岸石滬群VR特展」、「河海山城老淡水—蔡坤煌攝影VR展」、「基淡雙城四百年VR展」,將這些以VR為特色啟動的數位策展系列計畫整合在一起,讓有興趣的人能夠在同一個頁面中瀏覽相關資訊,將淡水維基館中的數位內容選定主題後,以虛擬實境(Virtual Reality, VR)技術來進行展示,以達到讓更多人認識在地歷史脈絡及文化底蘊的目的。<br>
 
  
*大馬華人維基館
+
十月=
一提到「大馬華人維基館」,腦中會浮現的資訊會有3種,大馬、華人、維基,大馬華人,言下之意就是在馬來西亞的華人,現在可能已經是遷居的第三、四代了。<br>
 
「大馬華人維基館」,跟「淡水維基館」一樣是一個數位人文的共筆協作平台,期望能透過數位協作,了解馬來西亞華人保留下來的的傳統華人文化、他們的人物、事蹟、歷史、典故、古蹟、建築、教育、宗教信仰、文學、藝術、城鄉聚落、風土民情、族群融合等等面貌,以及發展出的新文化。
 
  
*對大馬華人維基館的觀察、想法
 
從「大馬華人維基館」的首頁,可以看到有不同的大分類,有大馬華人(人物略傳)、文教機構(博物館、紀念館、學校、圖書館、書籍)、華教(馬來西亞華文教育、華團、華文報)、檳城(城鎮、人物、地物、聯外交通)、吉隆坡(人、時與事、地與物、學校)、馬六甲(人、時與事、地與物、學校)、霹靂州(城鎮、人物、事件、地物、學校),每一個大分類的右邊則是關於該分類的推薦影片,可以幫助使用者(尤其是對大馬華人文化還不熟悉的人)在短時間內建立對該大分類的初步印象。首頁的大分類下方內容以名字與連結為主要元素,沒有其他過多的說明,讓使用者可以一次性瀏覽相關條目,感到好奇的再點入看更詳盡的介紹。首頁最上方的推薦閱覽也提供還不熟悉馬來西亞華人歷史文化的使用者一些建議的頁面,提供參考。<br>
 
從首頁的「人物略傳」這個大分類中可以一目了然看到列出的名單,尤其對在台灣出生長大、接受教育的我來說,名單上的第一位鄭和會最先吸引到我的目光,畢竟在歷史課上大家多多少少都會對「鄭和下西洋」這件事有印象,在這裡看到鄭和就會引起好奇心,會想要點進去進一步查看是否真的是自己記憶中下西洋的那位鄭和;而名單上最後一位梁靜茹想必也會吸引到大家的目光,跟童年記憶中的一位歌手名字相同,也會忍不住點進去確認究竟這一位梁靜茹是不是自己記憶中那位歌手呢?從大家的共同記憶中來引起好奇心,這點我覺得很厲害也很有用。<br>
 
在「大馬華人人物錄」的主題頁面中明確指出收錄的是「與大馬華人歷史文化有關的人物,而不是以種族或國籍來區分」,並且依照出生年份每一百年為一個時期。也正因為這個收錄的條件,朱棣(明成祖,派鄭和下西洋的那位)跟鄭和(被指派下西洋七次的那位)這兩位會在歷史課本上見到的人物也有收錄於此。其他收錄的人物也遵循著「與大馬華人歷史文化有關」的條件,以姓名、生卒年及一句簡單的介紹為頁面呈現的特色,讓人物錄這個頁面乾淨、清爽,讓使用者能夠一目瞭然瀏覽,認識這些與大馬華人歷史文化有關的人們,並且對他們有初步的了解,這個主題頁面由人物作為開頭引起使用者對馬來西亞華人的好奇心,只要列出的人名、生卒年、簡介中有任何一項因為任何原因引起了使用者的興趣,不管是從這個頁面連結中點下去在大馬華人維基館中繼續瀏覽相關資料,或是因為相關頁面尚未建置完成等等因素,轉而到網路上繼續搜尋相關資訊,那這個頁面就成功完成它的使命了!即使使用者因為各種原因沒有繼續從大馬華人維基館中瀏覽相關資訊,但曾經在大馬華人維基館中瀏覽過的資訊依舊存在使用者的腦海中,在網路上查找的時候看到記憶中剛剛在大馬華人維基館中好像有看到的相關資訊,使用者就會又回到大馬華人維基館的頁面中,查找剛剛出現在腦海中的畫面了,而就在這個為了找尋記憶中的畫面而在大馬華人危機館中快速瀏覽、切換畫面的過程中,可能又會看到其他自己因為沒看過而產生好奇、或本身就對相關主題感興趣、或是最近因為時事而對其感到有趣因此想要進一步了解的名詞,進而在大馬華人維基館中或是其他搜尋引擎介面中繼續查找相關資訊,只要引起使用者的興趣,就會形成一個對大馬華人維基館來說很好的循環。透過這個主題頁面讓使用者初步概覽這些與大馬華人歷史文化有關的人、他們因為哪些事情留名至今、在歷史長流中對馬來西亞華人文化的貢獻,每個人的付出、努力,堆疊出今日呈現在我們眼前的馬來西亞華人文化,而大馬華人維基館要做的就是將更多人的努力付出挖掘出來,透過各種紙本文獻、網路上的各種資料、踏查、訪談等方式,將每個人付出的努力一點一滴地蒐集起來,呈現在大馬華人維基館的各個主題頁面中,將我們從文獻、訪談等各種方式獲取的內容,以文字、圖片、影片、地圖、大馬華人維基館內已經存在的相關主題頁面、網路上的相關網頁等方式加以組織、編排後,透過維基語法將這些人的努力付出呈現在大馬華人維基館的各個主題頁面中,在這個人人隨時隨地上網學習新知、娛樂放鬆的資訊量爆炸的時空背景下,在網路上以網頁的形式,透過網際網路傳播給更多人知曉,在跟馬來西亞華人歷史文化有關的歷史文化中,曾經有過這麼一群人、曾經有人做了這樣的事、曾經有人得到過這樣的榮譽,或許使用者在瀏覽這些資訊之前根本不知道原來在這個世界上還有這些不一樣的人、事,透過大馬華人維基館的內容引起的好奇心、對這個世界的新的認識。針對這一個頁面,除了以出生年作為劃分,覺得也可以職業或身分等等其他方式來做另一種分類依據,例如歌手、運動員、文學作家、企業家等等,讓使用者多一些從不同角度認識這些與馬來西亞華人歷史文化有關的人物,也別有一番樂趣。<br>
 
首頁的「文教機構」這個大分類下方列出的是一些跟華人有關的博物館、紀念館、圖書館、學校、書籍,從名字連結點下去可以看到詳細的資訊,如簡介、展覽、歷史、交通等等資訊,學校特色、辦學宗旨、書籍的詳細書目資料、資料參考來源等等也都可以在各自頁面中獲得;而「華文教育」列出的是跟馬來西亞華文教育有關的重要人士、學校(含小學、中學、大學)、團體、公會、研究中心、相關報紙等相關頁面連結,對此分類內容有興趣的人可以點擊進去查看更多相關資訊,進一步了解「華教」;在「檳城逛一逛」的大分類下可以看到檳城的城鎮、跟檳城有關的人物、地點、公司、以及對外的交通方式等等頁面連接,也才知道原來口語所說的「檳城」,指的有可能是檳城州,也有可能指的是檳榔嶼或喬治市,而喬治市還有另一個身分是世界文化遺產城市,這點也很令人感到驚訝;在「來去吉隆坡」這個大分類底下列出了一些跟吉隆坡有關的人、時與事、地與物、學校,像是巴生戰爭、吉隆坡中央車站、關帝廟、國家皇宮、馬來西亞伊斯蘭藝術博物館等都挺吸引人點進去進一步查看的。<br>
 
  
*自己的一些感想
+
|-|
接下這份任務,其實心裡非常緊張不安,一方面因為自己之前並不是維基組的組員,擔心有些細節會被遺漏,另一方面是因為這是我第一次擔任這種助教類型的職務,雖然之前已經有過一些類似的經驗,但畢竟是全新的體驗,還是會擔心自己做的是不是維基組所要的。<br>
+
十一月=
但在前兩週的工作坊與自己的練習中,對淡水維基館、大馬華人維基館和維基語法有了更多的認識,尤其在瀏覽淡水維基館時,因為是在臺灣,自己即使不認識也會因為從小學一路到現在的課程中有學過而對其有印象,對淡水維基館的內容有基礎的背景知識,再加上從這三年大學課程、報告中學到的知識、得到的經驗,在瀏覽過程中常常會有想法出現,意外地為自己增添了一些信心,也希望藉由這個機會強迫自己加強將想法輸出為文字以及自主學習的能力!<br>
+
 
 +
 
 +
|-|
 +
十二月=
 +
 
 +
 
 +
</tabber>
  
 
===期末心得===
 
===期末心得===
 +
  
  
行 46: 行 38:
 
:文字內縮,用:
 
:文字內縮,用:
 
::再縮一層,就再多用一個冒號,即::
 
::再縮一層,就再多用一個冒號,即::
 +
 +
每週心得用此方式
 +
<tabber>
 +
 +
月份=
 +
*日期
 +
:建置頁面:[[頁面連結]]
 +
:心得記錄
 +
 +
*日期<b>(活動名稱)</b>
 +
:建置頁面:[[頁面連結]]
 +
:心得記錄
 +
 +
|-|
 +
下個月份=
 +
*日期
 +
:建置頁面:[[頁面連結]]
 +
:心得記錄
 +
 +
*日期
 +
:建置頁面:[[頁面連結]]
 +
:心得記錄
 +
 +
</tabber>
  
 
===練習用次標===
 
===練習用次標===
行 56: 行 72:
 
#用[ [ 頁面標題#章節 ] ],如[[萬華#過去的艋舺]]
 
#用[ [ 頁面標題#章節 ] ],如[[萬華#過去的艋舺]]
 
#用[ [ 頁面標題#章節|要顯示的文字 ] ],如[[萬華#過去的艋舺|過去的艋舺]]
 
#用[ [ 頁面標題#章節|要顯示的文字 ] ],如[[萬華#過去的艋舺|過去的艋舺]]
#重定向
+
#重定向,用#Redirect [[頁面名稱]]
  
 
*外部連結
 
*外部連結
行 62: 行 78:
 
#用 [ 外部網址 ],如[https://www.dils.tku.edu.tw/]
 
#用 [ 外部網址 ],如[https://www.dils.tku.edu.tw/]
  
*圖檔處理
+
*圖檔
 +
先上傳圖檔後,用[ [Image:檔名|thumb|大小px|位置|說明文字] ],如
 +
 
 +
*相簿
 +
 
 +
*影片
 +
用{ {youtube|影片代碼|大小|位置|說明文字} },如{{youtube|gVaXJZlRUNs|350}}
 +
 
 +
*地圖(使用OpenStreetMap)
 +
用{ {map1|經度, 緯度} },記得是map1,逗號後面記得空一格,如覺生紀念圖書館{{map1|25.17537, 121.44972}}
 +
用{ {map|經度, 緯度|縱軸大小|橫軸大小|縮放} },先縱軸再橫軸,記得這裡是map,逗號後面一樣空一格,如{{map|25.17537, 121.44972|縱軸大小|橫軸大小|10}}

於 2022年10月3日 (一) 23:14 的修訂

自我介紹

我是映辰,讓我們一起學習成長吧!
就讀淡江大學

  • 興趣
  1. 閱讀
  2. 游泳
  3. 音樂
  4. 放鬆

111上學期

期初心得

每週心得記錄

期末心得

練習用大標

文字

文字內縮,用:
再縮一層,就再多用一個冒號,即::

每週心得用此方式

  • 日期
建置頁面:頁面連結
心得記錄
  • 日期(活動名稱)
建置頁面:頁面連結
心得記錄

  • 日期
建置頁面:頁面連結
心得記錄
  • 日期
建置頁面:頁面連結
心得記錄

練習用次標

  • 項目清單,用*
  1. 編號清單,用#,會自動編號
  • 內部連結
  1. 用[ [ 頁面標題 ] ],如淡水河
  2. 用[ [ 頁面標題|要顯示的文字 ] ],如TKU
  3. 用[ [ 頁面標題#章節 ] ],如萬華#過去的艋舺
  4. 用[ [ 頁面標題#章節|要顯示的文字 ] ],如過去的艋舺
  5. 重定向,用#Redirect 頁面名稱
  • 外部連結
  1. 用 [ 外部網址 顯示文字 ],中間記得空一格,如淡江資圖系
  2. 用 [ 外部網址 ],如[1]
  • 圖檔

先上傳圖檔後,用[ [Image:檔名|thumb|大小px|位置|說明文字] ],如

  • 相簿
  • 影片
用{ {youtube|影片代碼|大小|位置|說明文字} },如
  • 影片描述:{{{4}}}
  • 影片來源:YouTube


  • 地圖(使用OpenStreetMap)
用{ {map1|經度, 緯度} },記得是map1,逗號後面記得空一格,如覺生紀念圖書館
讀取地圖中...
用{ {map|經度, 緯度|縱軸大小|橫軸大小|縮放} },先縱軸再橫軸,記得這裡是map,逗號後面一樣空一格,如
讀取地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