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者:Cafotw/心得

出自 淡水維基館
< 使用者:Cafotw
於 2016年1月2日 (六) 17:25 由 Cafotw (對話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新頁面: == 104學期實習心得 ==   當時進來維基實習組,我在自我介紹中寫道我從小住在淡水、對淡水有興趣,想加入維基館的建置團隊…。事實...)

(差異) ←上個修訂 | 最新修訂 (差異) | 下個修訂→ (差異)
前往: 導覽搜尋

104學期實習心得

  當時進來維基實習組,我在自我介紹中寫道我從小住在淡水、對淡水有興趣,想加入維基館的建置團隊…。事實上,並不是因為我是淡水人、很了解淡水所以可以建置這個網站,而是因為我是淡水人,卻不了解淡水,所以才要來建置這個網站。我想我有義務要了解這個我住了快20年的地方。

  剛開始,每次開會都可以聽到許多我根本沒聽過的地方,像是五虎崗,我甚至不知道那是指淡水的五座山崙,又有些地方,我走過了無數次,卻不知道它有個名子,像是海關碼頭、鼻頭街、各種街道、小路等等。加入了維基實習組,我總算想開始去了解這些我早就該知道的東西。

  這學期我們每一周都會建置數個條目,而這並不是只要坐在電腦前打打字就好,有時也要親身出們去拍照和記錄,認識了許多以前不知道的地方。在建置頁面時,我們也不能像一般部落格,依自己的方式撰寫,必須依循格式,如分類、參考連結、相關連結等等。也不是每一樣東西都是和建入維基館,要是有文化價值或歷史故事性的東西才適合收錄、建置店家時有時間性的如價錢等資訊不要寫入,什麼該寫什麼不該寫、還要思考如何和其他相似網站做出區別,這堆小細節都是很有邏輯的,每個動作為何要這樣做都是有原因的,讓我覺得我的思考模式又更完備了一些,對數位典藏、使用者的角度也有了一些了解。看著自己建立的條目越來越多、網站的內容越加的豐富,就有一種成就感。

  除了內容的建置,我們也對社群的推廣做了不錯的貢獻,學習當一個粉專的小編,並思考每一篇發文、什麼樣的文能引起別人的興趣?文案要如何編寫?還要注意客觀性的問題、不斷的分析洞察報告,這些都是不錯的經驗。回想從一開始的600讚,到現在的2000讚,增加了兩倍不止,付出總是有得到回報。在這之中,我認為短時間拉讚並不是一個很好的方法,推廣社群應該要是針對特定的閱讀群眾,要先讓他們知道有維基館的存在。應該要讓每個讚都有意義─即讓每個按讚的人都是想閱讀淡水、對淡水有興趣的人,而非病毒式拉讚,這樣即使讚數再多也只會被取消追蹤,是沒有意義的。另外,充實內容也很重要,我們的網站應該要有能力提供該群眾完整、豐富的資料,讓他人需要資訊時,必須、只能到維基館查找,成為一個獨特的、無法被替代的網站,到了這步,許多資料只能在我們這裡被查找到時,搜尋引擎自然會是會佳的社群推廣工具。對於淡水維基館社群的推廣,我認為是遠比棒球、籃球維基館還要辛苦的,淡水維基館不像運動競技總是帶來很不錯的娛樂性,相比來說,淡水的文化、歷史、建築、美食等等雖然必有其保存的價值,但就吸引力來講,是大大不如的。即使努力了半個學期,依然沒有找到幾個編輯者,我想我們還要繼續努力。

  文創大淡水地區全紀錄早在2011年,我還在高中時就開始了,這幾年也完成了許多成果,例如淡水學用語辭典的電子書和淡水維基館的建置,這些都是我認為很有意義而且很喜歡的部分。淡水是一個富含獨特文化和許多歷史的地方,但這些東西會隨著時間以及文化的融合被人遺忘,所以才需要執行計畫或和數位典藏的方式來保存這些寶物,就像是之前參訪去過的九崁28和一些不起眼的小店,即使現在以利益取向的商店林立,也還是有人願意抱著保存文化的心去經營他們想守護的東西。

  最後我認為我們在活動規畫方面還不夠有系統,希望能有一套標準的程序來進行規劃,效率方面也要有所提升,這是我們還需要加強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