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編輯 使用者:Andylu11/故事館

前往: 導覽搜尋

警告:您尚未登入。 若您進行任何的編輯您的 IP 位置將會被公開。 若您 登入建立帳號,您的編輯將會以您的使用者名稱標示,擁有其他優點。

此編輯可以被還原。 請檢查以下比較表,確認您是否要還原,然後儲存以下變更以完成編輯還原。
最新修訂 您的文字
行 12: 行 12:
 
<p class="mw-customtoggle-R2" style="cursor:pointer; min-height: 1.6em; background-color: #FFFFFF; font-weight: bold; font-size: 14pt;">'''[[灰窯仔]]'''</p>
 
<p class="mw-customtoggle-R2" style="cursor:pointer; min-height: 1.6em; background-color: #FFFFFF; font-weight: bold; font-size: 14pt;">'''[[灰窯仔]]'''</p>
 
<p align="right">'''說故事:[[周宗賢]]老師'''</p>
 
<p align="right">'''說故事:[[周宗賢]]老師'''</p>
  灰窯仔就是早期台灣民間再做的石灰,從荷蘭人時代,他們為了要建造紅毛城或安平古堡等建築,需要大量的石灰,用貝殼去搗如牡蠣等,淡水[[新市鎮]]或海岸邊通常都是牡蠣聚集的地方,也都是以那些地方的牡蠣加水去燒做提煉,變成水泥或拿來塗牆壁等用途。
+
  [[灰窯仔]]就是早期台灣民間再做的石灰,從荷蘭人時代,他們為了要建造紅毛城或安平古堡等建築,需要大量的石灰,用貝殼去搗如牡蠣等,淡水[[新市鎮]]或海岸邊通常都是牡蠣聚集的地方,也都是以那些地方的牡蠣加水去燒做提煉,變成水泥或拿來塗牆壁等。
  
  另外也可以用灶的,古時候的人很聰明,會去尋找哪個地方的土壤可以做磚塊,不是所有的土都可以拿來做磚塊,有的可以有的不行,例如[[鶯歌]]的土就很軟,很適合拿來當材料。
+
  另外也可以用灶的,古時候的人民很聰明,會去尋找哪個地方的土壤可以做磚塊,不是所有的土都可以拿來做磚塊,有的可以有的不行,例如[[鶯歌]]的土就很軟,很適合拿來當材料。
  
  古時候住淡水的人就建灰窯仔來做石灰當作基礎建材,而這張照片拍攝的時間大概在光復左右,距今現在40~50年前所拍,照片裡的煙囪就是利用磚塊所堆疊(上面窄下面寬)而成,這一類的煙囪都可達到10幾公尺高,建築的過程不僅要用鐵片圍起來還要用鐵釘去釘去做支撐,其煙囪的底還有小洞能使熱氣散發出來,而窯就是在煙囪底下,並持續地悶燒,到達一定溫度後,就能取出磚塊來做建材。
+
  古時候住淡水的人就在灰窯址來做石灰當作建材,而這張照片拍攝的時間大概在光復左右,距今現在40~50年前所拍,照片裡的煙囪就是利用磚塊所堆疊(上面窄下面寬)而成,這一類的煙囪都可達到10幾公尺高,建築的過程不僅要用鐵片圍起來還要用鐵釘去釘去做支撐,其煙囪的底還有小洞能使熱氣散發出來,而窯就是在煙囪底下,並持續地悶燒,到達一定溫度後,就能許出磚塊來做建材。
  
 
  從日據時期到光復初年都需要用此磚塊來作為建築的材料,是當時很重要的基礎工業。
 
  從日據時期到光復初年都需要用此磚塊來作為建築的材料,是當時很重要的基礎工業。

請注意,所有於 淡水維基館 所做的貢獻會依據 創用CC授權(姓名標示-以相同方式分享) 授權條款發佈 (詳情請見 ThisSite:版權)。 若您不希望您的著作被任意修改與散佈,請勿在此發表文章。
您同時向我們保証在此的著作內容是您自行撰寫,或是取自不受版權保護的公開領域或自由資源。 請勿在未經授權的情況下發表文章!

若要編輯此頁面,請回答以下的問題 (更多資訊):

取消 | 編輯説明(以新視窗開啟)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