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編輯 使用者:黃筱庭/實習二

前往: 導覽搜尋

警告:您尚未登入。 若您進行任何的編輯您的 IP 位置將會被公開。 若您 登入建立帳號,您的編輯將會以您的使用者名稱標示,擁有其他優點。

此編輯可以被還原。 請檢查以下比較表,確認您是否要還原,然後儲存以下變更以完成編輯還原。
最新修訂 您的文字
行 1: 行 1:
 
==實習規劃==
 
==實習規劃==
===個人===
+
===個人踏查===
*目標地區:[[萬華]]、[[大稻埕]]
+
*目標地區:[[萬華]]
*目標頁面:人、事、時、地、物,至少建置各20頁
+
*目標頁面:人、事、時、地、物,至少建置20頁
 
 
==工作日誌==
 
*2020/07/01
 
實習(一)承接實習(二)的工作任務,因為是熟悉的人事物,目標清楚,上手速度快。比起上學期的實習內容,這學期實習更為複雜、進階,個人認為較大的不同點有二,(1)獨力完成自定區域,(2)頁面間的串聯。
 
 
 
*2020/07/02
 
[[淡水]]石滬的發展興衰是非常有趣的議題,因為大家都知曉的只有澎湖的雙心石滬,殊不知在台灣本島也有這麼一群石滬群,石滬因人為和自然的破壞而消失,是值得深思的議題,但比較可惜的是因鄰近期末考試,同學對導覽有些興致缺缺,相對來說是我們的導覽不夠貼合他們,無法在那短短幾分鐘的簡介過程抓到聽眾的專注力,這部分實在很難說到如何改進,或許經驗累積多了會有幫助。
 
 
 
*2020/07/13
 
「[[萬華區]]」是個行政區名,若「[[萬華]]」一詞被指定在地名之意,則是專指[[艋舺]]這一地區,[[艋舺]]是[[萬華]]舊稱。今天被這一串文字繞了超久的,總算搞明白後,在編寫方面就會特別去注意資料中的「萬華」指的是現在的萬華區,還是過去的「[[艋舺]]」。
 
 
 
*2020/07/14
 
現今[[萬華區]]會大致分為3大生活圈,[[北萬華]]、[[中萬華]]、[[南萬華]],與其過去區域開發及人口組成是極為相關的。
 
 
 
*2020/07/15
 
艋舺是歷史悠久的地區,許多道路皆有其巷弄特色,非常有趣,可以透過街名探查出過去此地居民的生活。[[西昌街]]為人熟知的,[[大眾廟]]對面的「青草巷」,在醫療缺乏的年代,一旦身體有恙,依靠的就是口耳相傳的草藥和赤腳仙,至今巷弄內仍販售許多的藥草作為養身活體的保健食品。
 
 
 
*2020/07/16
 
過去一直認為「​​​​​​​[[剝皮寮]]」會稱為「剝皮」寮是因為過去此地可能是刑場,有拔人皮的行為,遂有此稱呼,但不論是剝人皮還是獸皮,答案都是否定的,是因為日治時期稱此地為「北皮寮」,與閩南語「[[剝皮寮]]」相似,而有此沿革,剝皮寮的歷史建築群還有一個非常有趣的特色,康定路173巷北面未清代時期所建置的傳統店屋,而南面為日治時期,因市區改正,建置了西式牌樓厝,可於一地同時觀察兩種不同形式的建築風格。
 
 
 
*2020/07/20
 
剝皮寮頁面自訂架構分為簡介、地名與土地利用沿革、建築特色、特色店屋、參觀資訊,比較困擾的是若將資料放在同一頁中太龐雜,但若分頁文字撰寫部分又嫌太少,索性踏查時照片拍得多,才不致畫面太顯空曠。
 
 
 
*2020/07/21
 
包裝贈禮時才發現,一年365天幾乎每天都必做的事,並不那麼容易,拆了又繫,繫了又拆,身體內完美主義的基因總出來作祟,沒有天賦那只好靠後天的努力了。
 
上午場結束後又匆匆趕著下午的參訪,聽魚丸老闆口述農曆4月18日滬尾拜門口的歷史,老闆本身是台大機械系畢業的,雖從事非相關的工作,但魚丸機械器具有些是老闆親自設計的呢!
 
魚丸真滴好吃~
 
 
 
*2020/07/22
 
今天維基館出現挺多bug,可能同時太多人上線伺服器卡卡的,像是驗證碼怎麼key都顯示錯誤諸如此類的bug,不過最後都有驚無險的結束了。
 
幫助學員編輯順便複習一下自己對維基語法的熟悉度,發現有些語法之前編輯時自己也沒有嘗試過,例如:相簿的維基語法,想說之後要自己試試,有時候踏查太多相片,單獨一張一張放顯得有些雜亂無章。
 
 
 
*2020/07/23
 
「紀錄片」對真實事件做戲劇性的處理。
 
影片採平鋪直敘的拍攝,追求完全的真實,觀眾大概會因無趣而直接睡著,針對影片類型做創新的處理,像是拍攝者介入提問、影片留白、個別訪談等,是慣用的手法。
 
 
 
*2020/07/24
 
有學員落單,所以我這名無所事事的工作人員,就跟隨這名落單組員一起至[[關渡]][[慈濟人文志業中心]]實地參訪。
 
[[慈濟]]的建築別具特色,人字形的建築裝潢,代表「尊重生命 以人為本」;建築內部多以「竹」為飾,在閩南語中「竹」的發音與「德」相似,代表積德,內部中空代表虛心,竹子隨風飄逸不腰折代表保持一顆柔軟的心;多以佛教語言闡釋,法滑坡就是一般我們俗稱得無障礙坡道。
 
有一幅非常特別的菩薩像,是由4656片深淺不一郵票大小的慈濟志工照片所拼成的,表達出「遠看是佛陀 近看也佛陀」的意象,佛並非不可及,在你我身邊就充斥著許多活菩薩。
 
 
 
*2020/07/27
 
因為是臨時起意,沒事先做好規劃,所以這次團踏沒像之前[[大稻埕]]一樣那麼順利,可以說是災難連連,本來要去[[地熱谷]],結果人家星期一公休,而且大熱天踏查是件錯誤的事,在大太陽底下行走汗流浹背,又沒做好功課,真的很累。
 
 
 
*2020/07/28
 
雖然是閉幕茶會,但還是有許多來賓欲實際體驗VR的,有過多次導覽經驗已經不會像第一次那麼手忙腳亂,但不得不說VR設備發展可能還不純熟,導致狀況多多。
 
 
 
*2020/07/29
 
實習倒數兩天,[[萬華]]還有很多頁面還未建成,實習開始時本來想說資料會很少,沒想到頁面再去延伸頁面會多到完成不了,有太多的歷史風情還未被記錄到,雖然實習時數已經宣告一段落了,但撰寫仍持續著。
 
 
 
*2020/07/30
 
 
 
 
 
==實習總心得==
 

請注意,所有於 淡水維基館 所做的貢獻會依據 創用CC授權(姓名標示-以相同方式分享) 授權條款發佈 (詳情請見 ThisSite:版權)。 若您不希望您的著作被任意修改與散佈,請勿在此發表文章。
您同時向我們保証在此的著作內容是您自行撰寫,或是取自不受版權保護的公開領域或自由資源。 請勿在未經授權的情況下發表文章!

若要編輯此頁面,請回答以下的問題 (更多資訊):

取消 | 編輯説明(以新視窗開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