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編輯 使用者:侯皓文

前往: 導覽搜尋

警告:您尚未登入。 若您進行任何的編輯您的 IP 位置將會被公開。 若您 登入建立帳號,您的編輯將會以您的使用者名稱標示,擁有其他優點。

此編輯可以被還原。 請檢查以下比較表,確認您是否要還原,然後儲存以下變更以完成編輯還原。
最新修訂 您的文字
行 131: 行 131:
 
===三叉山===
 
===三叉山===
 
[[image:三叉山.PNG|right|thumb|170px|{{image:三叉山.PNG}}]]
 
[[image:三叉山.PNG|right|thumb|170px|{{image:三叉山.PNG}}]]
三叉山,布農族原住民稱為「哈陰沙山」或是「霞雲沙山」,都是從布農語「Hainsaran」、「Hainsaja」音譯,再輾轉簡化得來。三叉山整座基盤,北起拉庫音溪源頭的最低鞍部,西南到向陽山北峰的東鞍,東方則遠至連理山西峰的西鞍。在這個範圍內,嶺脊上稜脈紛歧,除中央山脈主脊曲折扭轉外,東伸出新康山列,以及南延的布拉克桑山支稜;在地形恰可解釋「三叉山」的字意。在行政區劃分上,三叉山也是高雄縣桃源鄉、台東縣海端鄉與花蓮縣卓溪鄉,三個縣三個鄉的分界點。<br>
+
三叉山,布農族原住民稱為「哈陰沙山」或是「霞雲沙山」,都是從布農語「Hainsaran」、「Hainsaja」音譯,再輾轉簡化得來。至於是否與三叉山有關,不得而知。若從宏觀的角度來看這座嶺脊龐大的山,三叉山整座基盤,北起拉庫音溪源頭的最低鞍部,西南到向陽山北峰的東鞍,東方則遠至連理山西峰的西鞍。在這個範圍內,嶺脊上稜脈紛歧,除中央山脈主脊曲折扭轉外,東伸出新康山列,以及南延的布拉克桑山支稜;在地形恰可解釋「三叉山」的字意。在行政區劃分上,三叉山也是高雄縣桃源鄉、台東縣海端鄉與花蓮縣卓溪鄉,三個縣三個鄉的分界點。<br>
  根據《花蓮縣誌》稿卷四地形篇記載:「三叉山舊稱「哈音沙山」,海拔3498公尺,位於中央山脈嶺脊,為花蓮、高雄、台東三縣交界點。三角平頂峰,脊緩起伏,西北接南雙頭山,西南連于跨高雄、台東兩縣之向陽山。西側屬高雄,向拉古因溪急傾,對南面山,南伸小稜線,止於台東新武路溪上游,東側當卓溪鄉南部,東稜線介樂樂溪、清水溪間,東南稜線介清水溪、新武路溪間,合成三叉山支脈。岩層為粘板岩類,土層屬高山腐植土,皆草生地。」(上河文化,2018)<br>
+
  《花蓮縣誌》稿卷四地形篇記載:「三叉山舊稱「哈音沙山」,海拔3498公尺,位於中央山脈嶺脊,為花蓮、高雄、台東三縣交界點。三角平頂峰,脊緩起伏,西北接南雙頭山,西南連于跨高雄、台東兩縣之向陽山。西側屬高雄,向拉古因溪急傾,對南面山,南伸小稜線,止於台東新武路溪上游,東側當卓溪鄉南部,東稜線介樂樂溪、清水溪間,東南稜線介清水溪、新武路溪間,合成三叉山支脈。岩層為粘板岩類,土層屬高山腐植土,皆草生地。」(上河文化,2018)<br>
  
 
===嘉明湖===
 
===嘉明湖===

請注意,所有於 淡水維基館 所做的貢獻會依據 創用CC授權(姓名標示-以相同方式分享) 授權條款發佈 (詳情請見 ThisSite:版權)。 若您不希望您的著作被任意修改與散佈,請勿在此發表文章。
您同時向我們保証在此的著作內容是您自行撰寫,或是取自不受版權保護的公開領域或自由資源。 請勿在未經授權的情況下發表文章!

若要編輯此頁面,請回答以下的問題 (更多資訊):

取消 | 編輯説明(以新視窗開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