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編輯 二二八和平公園

前往: 導覽搜尋

警告:您尚未登入。 若您進行任何的編輯您的 IP 位置將會被公開。 若您 登入建立帳號,您的編輯將會以您的使用者名稱標示,擁有其他優點。

此編輯可以被還原。 請檢查以下比較表,確認您是否要還原,然後儲存以下變更以完成編輯還原。
最新修訂 您的文字
行 14: 行 14:
 
此公園原名為「臺北公園」,由於此公園的興建與落成時間,皆晚於明治30年(1897年)落成的圓山公園(臺北第一座大型公園),所以改名為「臺北新公園」。
 
此公園原名為「臺北公園」,由於此公園的興建與落成時間,皆晚於明治30年(1897年)落成的圓山公園(臺北第一座大型公園),所以改名為「臺北新公園」。
  
臺灣總督府於大正2年(1913年)執行「市區改正」,拆除臺北大天后宮,並在臺北大天后宮原址北側興建「兒玉·後藤紀念館」(今國立臺灣博物館),於大正4年(1915年)完工,且公園的腹地亦隨之向北拓展,整體格局就此確立。由於公園位置鄰近臺灣總督府等行政機關與日本內地人聚居地,因此經常成為政策活動的舉辦地點。在昭和10年(1935年)底舉辦的臺灣博覽會當中,新公園亦為主要會場之一。園內也曾建有祭祀日本學問之神菅原道真的「臺北天滿宮」。
+
臺灣總督府於大正2年(1913年)執行「市區改正」,拆除臺北大天后宮,並在臺北大天后宮原址北側興建「兒玉·後藤紀念館」(今國立臺灣博物館),於大正4年(1915年)完工[4],且公園的腹地亦隨之向北拓展,整體格局就此確立。由於公園位置鄰近臺灣總督府等行政機關與日本內地人聚居地,因此經常成為政策活動的舉辦地點。在昭和10年(1935年)底舉辦的臺灣博覽會當中,新公園亦為主要會場之一。園內也曾建有祭祀日本學問之神菅原道真的「臺北天滿宮」。
  
 
===戰後時期===
 
===戰後時期===

請注意,所有於 淡水維基館 所做的貢獻會依據 創用CC授權(姓名標示-以相同方式分享) 授權條款發佈 (詳情請見 ThisSite:版權)。 若您不希望您的著作被任意修改與散佈,請勿在此發表文章。
您同時向我們保証在此的著作內容是您自行撰寫,或是取自不受版權保護的公開領域或自由資源。 請勿在未經授權的情況下發表文章!

若要編輯此頁面,請回答以下的問題 (更多資訊):

取消 | 編輯説明(以新視窗開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