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者:KTFan

出自 淡水維基館
前往: 導覽搜尋

自我介紹

  • 語文教學工作者、四處打工。在別人眼中看起來是個個性溫和的人,實際上是個有點悶騷、有點好面子的女子。因為過去的養成背景,所以從事中文的語文教學工作,學生遍及國小到大學之間。未來希望能夠不用再東奔西跑為了生活忙碌。最常活動的範圍:淡水新店中和,也許你會在這些地方遇見我,正在趕課也不一定。
  • 學歷

淡江大學中國文學所

東華大學中國語文教育學系


主題頁面

臺北城


心得分享

2020/04/17

經過幾次初步的討論後,總算是選定了一個計畫主題。在這之前,阿成老師很仔細的講解了關於淡水維基館開始的緣起與人文科普的概念。 其實在老師介紹之前,我曾經在臉書上看過《淡水維基館》的紛絲專頁,大致從過去阿成老師的分享中知道,維基館是老師的專業。所以沒有太多的猜測,加上淡江與淡水的密不可分,很理所當然的推測這一定是阿成老師的團隊經營的。同時很偶爾的在查資料的片段,會點到《淡水維基館》的連結。 然而第一次花了稍微長一點的時間瀏覽《淡水維基館》便是兩個禮拜前開始思考計劃主題的時候,當時在完全陌生的情況下,想了兩個可行方向,一個是與淡水相關的古典文學,一個是淡水的民間信仰。而在《淡水維基館》查找的第一條資料是「淡水八景」和清代淡水古典詩作者的幾個名字,發現其實《淡水維基館》後面的內容供給與「淡水學」密切相關,心裡正想著若是能在「淡水學」中找到與文學創作有關的研究,也許計畫可以從這裡發展。但是馬上面臨題材太小太侷限的問題,若是無法發揮人文科普的概念,也許「淡水八景」就不會是這次的研究對象吧。最後,就選擇了另一個主題民間信仰與民俗活動。然而民俗信仰與民俗活動的研究進路,可能會有什麼成果,又是一個未知的挑戰了吧。KTFan (對話)

2020/04/27

  • 兩週的固定討論,大致抵定提報科技部計畫的內容。不過自己覺得還是有很大的修改空間,一方面在於「數位共筆」、「數位人文」等概念尚待釐清,一方面在於人文內容的不踏實,希望有時間還可以再磨一磨。
  • 今天和林信成老師到政大圖檔所教授王梅玲老師的通識課程:圖書資訊應用木柵地方記憶專題上聽老師演講「在地記憶:數位共筆——兼論數位人文地方學」,課程後王老師和USR[1]計畫的鍾老師很有興趣的想知道該怎麼編寫維基館的內容。王梅玲老師的課堂要學生完成15個關於木柵地方記憶的書寫,需要田調、訪談、拍2分鐘短片、文獻分析等⋯⋯工作。
    • 自己的小筆記:若以大淡北地區而言,木柵茶園的歷史、景美溪到淡水河的台茶產業也是可以做為移民聚落的參考資料。行政院農委會茶業館KTFan (對話)

百齡高中

分組名單

2020百齡高中

初期心得

好久沒有早上到高中校園了,今天跟著阿成老師到百齡高中上課,順便跟著學基本語法。之前自己看著使用說明頁練習,不是很確定這樣的邏輯是否是對的,今天算是正式學習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