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渡媽祖石

出自 淡水維基館
於 2013年9月24日 (二) 19:07 由 Assassin (對話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新頁面: {{導覽條1|景點}} ==景點簡介== 關渡媽祖石位在淡水自強路33號,即竹圍國小自強分校的運動場上。 關渡媽祖石上刻「關渡祖宮天聖母董事林...)

(差異) ←上個修訂 | 最新修訂 (差異) | 下個修訂→ (差異)
前往: 導覽搜尋

• 本頁分類:主分類 > 淡水 > 景點

景點簡介

關渡媽祖石位在淡水自強路33號,即竹圍國小自強分校的運動場上。 關渡媽祖石上刻「關渡祖宮天聖母董事林大春向大龍峒陳悅記管理人陳日仁買此石址在和尚墓湖山頂馬路邊價值金並什費工資金一切計70元以為永遠保存管理人林大春大正2年癸丑4月27日立」 1712年(康熙51),通事賴科鳩眾創建媽祖廟,是北臺第一間古廟,成為早期北臺墾民不分閩南、閩西、粵東客籍共同的守護神及信仰重心,不僅如此,關渡宮更與平埔族有相當密切的關系,顯示乾嘉年間,關渡是漢「番」相處相當不錯的地方。 這塊石頭原是臺北市大龍峒陳悅記所有,當時管理人陳日仁是陳家長房三世祖例授文林郎道光乙酉科鄉進士舉人陳維藻的孫子,他的父親是維藻的四子例授徵仕郎鸛升,日仁則是他的獨子,字德年,乳名騫,生於1866年(同治丙寅年10月15日),卒於1918年(民國7),享年53歲。 買媽祖石的林大春是日治時期北臺名人,原籍泉州,其先祖於乾隆中葉渡海來臺,後居艋舺,他以運輸為業,遂獲巨利,後再遷關渡。林大春為人明仁謙恕,1897年(明治30)設仁濟醫院於大稻埕,四十二年,授佩紳章。當乙未(1895)割臺之後,關渡宮進行第五次重修,並將廟宇遷建到現址,總共支出1276銀元,董事林大春就捐了285銀元。 關渡媽祖石為露頭定着土地上的安山岩,高納兩公尺20公分,最大腰圍有15公尺,分為三面,鑿痕總長4公尺40公分,共54齒,媽祖石留有琢石之痕,十分清楚,可以見證傳統的採石工法。 巨石以字碑為面,坐南朝北偏東,碑文為倒梯形,上寬80公分,下寬68公分,高為99公分,於1913年(大正3)刻,共有83個字。   從碑文,可知此地的舊地名,以及關渡、關渡宮、陳悅記之間的互動關係,深具地方發展與民間信仰的特色與意義。


交通地圖

資料來源

  1. 周宗賢《淡水輝煌的歲月》,(臺北:臺灣商務,2007)。
  2. 周宗賢《臺北縣文化資產手冊》(臺北縣:臺北縣文化局,2005)。
  3. 臺北縣立淡水古蹟博物館《淡水地區文化資產(有形文化財)普查計劃報告書》,(臺北:臺北縣立淡水古蹟博物館,2008年9月)。


參考資源

  • 淡水學用語辭典

相關頁面

相關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