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竹火車站

出自 淡水維基館
於 2022年11月4日 (五) 11:10 由 謝博崴 (對話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歷史)

前往: 導覽搜尋

簡介

新竹車站位於臺灣新竹市東區。為臺灣鐵路管理局縱貫線及內灣線的鐵路車站,此外內灣線及六家線以此站為折返點。新竹車站是劉銘傳鐵路的終點。日治時期時將原有路線部分改線,並計畫向南興建縱貫鐵路,同時將新竹車站改建為木造站房。現今站體於大正二年(1913年)完工,建築樣式結合了巴洛克風格與德式哥德風,具有陡斜的屋頂,為整個車站帶來優美典雅的異國情調,加上厚實的紅磚牆壁,讓設計繁複的建築更顯莊重,線條分明的設計點綴著細緻的裝飾。二戰後整修的樣子與原設計較不同。是臺灣最古老的現役站房,為國定古蹟。目前正在進行新竹大車站平台計畫的綜合規劃中。

歷史

第一代站房

劉銘傳鐵路列車經過龜崙嶺古道附近,此段路線因路況太差於明治三十四年(1901年)廢止

清代 光緒十三年(1887年)福建臺灣巡撫劉銘傳由於商務與軍事考量,且為建造台灣省城時便於運輸建材,上《擬興修臺灣鐵路摺》,奏請清朝政府興建基隆至台南的鐵路,同年7月10日(農曆5月20日)成立全臺鐵路商務總局,並立即動工台北~基隆段鐵路,是繼唐胥鐵路後清朝第二條官辦鐵路,同時發行鐵路股票至南洋招募基金。十四年(1888年)由台北經桃園至新竹段鐵路開工。十九年(1893年)福建臺灣巡撫邵友濂因經費不足與工程艱鉅,中止鐵路鋪設至台南的計畫。1月23日台北至新竹段鐵路通車。基隆~新竹段鐵路總長106.1km,每日僅往返兩班列車。10月30日設立第一代站房,當時稱「新竹火車票房」,位在枕頭山(今新竹公園)腳下,為土造閩南式建築(約今玻璃工藝博物館位置),舊址約在今新竹憲兵隊一帶。

日治時期 明治二十八年(1895年)甲午戰爭時清兵為阻擋日軍前進而破壞鐵路,後日軍南下時陸續進行搶修。同時第一代站房被抗日軍焚毀。7月7日臺北至新竹的鐵路恢復運轉,以供近衛師團運輸兵員物資之用。9月臨時臺灣鐵道隊抵達基隆。

第二代站房 明治二十九年(1896年)臨時臺灣鐵道隊鑑於清朝所建的鐵路蜿蜒迂迴,將劉銘傳鐵路大幅改線。7月公布民眾乘車許可。於基隆~新竹段每日往返兩班列車,後增加為往返四班。7月5日設立第二代站房,遷移至今東大路與鐵路交會處北側,新竹貨站附近,位於原淡水廳城外。站房面積僅44坪,屋頂以杉木皮建成,十分簡陋卻仍是日治時期台灣鐵路的大站。

明治三十年(1897年)8月大湖口(今湖口)~新竹間橫跨鳳山溪的橋梁被洪水沖斷,8日起由新竹發的列車停留於鳳山溪左岸,由臺北發的列車停留於右岸,客、貨運過河互相轉乘,列車折返。9月10日設立紅毛田臨時車站(今竹北車站),12月鳳山溪橋修復,紅毛田臨時車站關閉。。三十一年(1898年)9月16日在受損橋梁以北加設新車臨時車站。三十二年(1899年)1月改新車車站為正式車站。新車~新竹間暫時以每天往返一班台車來營運,後改為每日往返三班。

第三代站房

明治三十五年(1902年)總督府實施市區改正,開始拓寬道路並拆除淡水廳城的城牆與城樓。新開闢的驛前大道(今中正路)成為往後新竹市區的中心。2月1日縱貫鐵路大湖口(今湖口)~新竹段改良完成後恢復通車,同時廢除新車車站。6月14日建造木造的第三代站房於現址,屋頂以文化瓦鋪成。

第四代站房

日治時期

明治四十一年(1908年)開始建造第四代站房,站址與迎曦門連為一氣,成為新竹市放射型道路的中心點。大正二年(1913年)3月31日第四代站房(新竹驛)完工,由臺灣總督府鐵道部囑託松崎萬長設計,工程費22,500日圓。建築樣式屬於巴洛克風格,與台中車站等二層英式磚造建築不同,融合德式哥德式建築的元素,在《臺灣建築會誌》描述本站能夠呈現純粹的德國風格[12]:15。當時候車室區隔為頭等與三等2種等級,右側為頭等候車室,最左側則是三等候車室。三年(1914年)3月25日附屬的事務室完工,工程費12,000日圓。昭和三年(1928年)3月31日站房增建右側辦公室。五年(1930年)新竹~香山間雙軌化完工。九年(1934年)紅毛(今竹北)~新竹間雙軌化完工。十四年(1939年)興建「北台海軍航空隊本部線」(新竹飛機場線)。二十年(1945年)5月15日站房屋頂遭同盟國軍轟炸而部分毀損,民國38年整建完成。

戰後

二戰被轟炸後受損的新竹車站 1947年臺灣省政府撥款修復站房。1948年年初站房整建完成。1951年9月11日內灣線全線通車。1969年6月25日新竹貨站啟用,設於新竹車站北0.2公里處。1973年增建右翼鐵路警察辦公室。1989年開始拆除扇形車庫,但保留轉車盤。1994年屋頂換成鋼瓦。1995年5月站內舉辦「內灣線的故事」文藝季。CT152被送來參展,此後長期放在站內,後被移至苗栗鐵道公園。1998年6月23日省政府審定第四代站房為省定古蹟,是台灣現存最古老的火車站房。1999年7月1日改為國定古蹟。2000年鑒於站房老舊和年久失修,經內政部編列預算,由新竹市政府整修。11月拆除新竹飛機場線。2007年2月11日松崎萬長之孫、日本育櫻會(日語:日本育桜会)副理事長松前孝廣(日語:松前孝廣)帶團至新竹公園訪視,贈送新竹市政府河津櫻樹苗,並探訪車站[26]。3月1日因應內灣線列車隨著新竹~竹東段整修,暫不行駛至內灣的列車,改以客運接駁。2008年跨站天橋裝設升降電梯。2010年3月26日新竹車站開放使用臺灣通搭乘新竹~瑞芳間的車站(不含暖暖),並接受臺灣通加值服務。2011年1月1日因多卡通驗票閘門啟用,本站開放使用悠遊卡,搭乘區間與臺灣通相同,並接受悠遊卡加值服務。11月11日為慶祝改建完工後內灣線全線復駛,以DT668牽引列車進行始航,自新竹車站發車。11月30日第四代站房整修竣工。2013年3月31日站內舉辦第四代站房竣工100周年慶祝活動,CK124被派出參展。車站締結聯盟引薦人北白川宮能久親王的後代竹田恆泰(日語:竹田恒泰)到場致詞4月12日推出與東京車站締結姊妹車站限量500張的一卡通(第一版)。8月3日鐵路局與JR東日本合辦活動「橫跨臺日!鐵路紀念章拉力賽」,在台灣鐵路局臺北車站、新竹車站,日本JR東日本東京車站等10個車站蒐集5個紀念章,可兌換限量手提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