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泉禪寺
出自 淡水維基館
簡介
靈泉禪寺原本被稱作為「靈泉寺」,於2004年被指定登入為歷史建築,並且開放四到五月的週五到週日供民眾參觀,但是因為建築老舊,所以在上午九點到下午四點的開放時刻是禁止遊客入內參觀的。
目前靈泉寺佛殿中央為大雄寶殿,殿內的神龕主祀釋迦佛祖本尊,身旁有立姿阿塞、迦難護法尊者隨祀在側,並且在神龕後方還有十八羅漢護法以及准提觀音神像附祀。
由於祭祀空間不足加上祭祀的神明眾多,因此空間有點狹窄,但是多虧昔日老師傅的功力高深,能夠將佛殿室內的空間分隔精準,以巧妙的方式凸顯釋迦佛祖本尊的地位。
此外,有文獻圖片記載了靈泉寺昔日尚有一尊印度釋尊涅盤像,但至今已經遺失,現時其位置無從得知了。
寺廟以四合院設計之建築為主,材料亦是由磚、瓦、木材、及石材組成。原本的建築風格較為樸素,經過多次的改建和擴張後,現時其山門已經變得相當雄偉了。
歷史
- 日本時期
- 靈泉禪寺創始於1898年(明治31年),當時是由來自福建鼓山湧泉寺的兩位高僧善智、妙密禪師來台時所成立的。兩位福建高僧最初是在基隆的奠濟宮宣揚佛法,後來因信徒數量逐漸擴增,所以決定另建寺廟來做宣揚佛法目的。
- 信徒林來發捐出自家所屬菜園坡地一甲,並在於1901年(明治34年)在基隆東郊月眉山開始動工興建靈泉禪寺,來台的兩位善智、妙密禪師因為圓寂緣故,靈泉禪寺轉由接任的善慧法師帶領,之後逐步完成佛殿、開山堂、禪堂等建築構造。
- 1906年(明治39年)善慧法師向臺灣總督府申請建立靈泉禪寺,但未獲得批准。1907年(明治40年)聯合許梓桑等基隆當地仕紳,向總督府申請,終獲得核准。
- 開山堂為靈泉禪寺後期所蓋建築,1918年(大正7年)為了紀念釋善慧建設靈泉禪寺,也希望提供給來訪參拜的信眾有休息的地方,靈泉禪寺方面計畫建設開山堂來因應,開山堂約於1920年(大正9年)興建完成,並於1920年(大正9年)竣工,同年底舉行建築落成典禮,取名為「開山堂新築落成慶讚會」。
- 民國時期
- 1945年(民國34年)之後,隨著開山堂的內部木頭構造遭受嚴重腐朽,而進行整建,1995年(民國84年)竣工,留有「基隆市月眉山開山堂修建信徒贊助大德芳名」碑記可佐證。
- 時至今日,靈泉禪寺仍然為信徒舉辦多場宗教活動,例如靈泉講堂、法會、共修及佛學課程。
建築特色
地圖
- 地址:20150基隆市信義區六和街1號
- 前往:Google街景服務
- OpenStreetMap
- 讀取地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