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德中正堂

出自 淡水維基館
於 2021年7月23日 (五) 16:21 由 桃園市立圖書館林明儀 (對話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前往: 導覽搜尋

歷史沿革

歷史環境概述

八德中正堂所處位置於日治時期堡圖上為「大湳庄」,因地質泥濘積水、不易開發,故取名「湳底」。後因戰後桃園地區軍事設施及眷村進入,而逐漸形成聚落。

80年代工商業崛起,大湳位於桃園往大溪、鶯歌必經處,且在重要幹道台四線(即介壽路)旁,因此目前本地區已發展已成桃園八德人口最密集之區域。

文化價值

1. 中正堂以前是軍方電影院,提供阿兵哥放假休閒重要的娛樂場所,呈現民國50年代軍工建築的特色,具有豐富文化資源和在地文化資產之價值,見證50年代戲院文化及地方歷史集體記憶之生活文化價值。
2. 延續二次大戰以前裝飾主義及現代主義建築藝術之價值。
3. 由當地軍眷社團集資興建,具地方發展歷史意義之價值。
4. 本建物座落於八德市大愛里,曾為大湳地區民眾看電影及集會的生活經驗場所,形制完整,表現裝飾主義與現代建築的建築藝術,地方人士保存意識極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