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里民志/都市遊俠:險路不險

出自 淡水維基館
於 2020年3月10日 (二) 21:43 由 台灣阿成 (對話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附錄:字幕檔)

(差異) ←上個修訂 | 最新修訂 (差異) | 下個修訂→ (差異)
前往: 導覽搜尋

• 目前所在分類:主分類 > 淡水 > 學術研究 > 淡水里民志

紀錄片都市遊俠:險路不險

  • 影片描述:《淡水里民志》2019年 淡江大學大眾傳播學系製作
  • 影片來源:YouTube網站

專訪

 


設計魔術師──阿茂老師

  因為我自己本就是學空間設計,我知道這個設計做下去他的必要性,這個設計做下去能夠解決一些問題,我非常清楚。”——阿茂老師。

  黃瑞茂,任教於淡江大學建築系,重建街的修景計畫的主要負責人,大家都親切地稱呼他“阿茂老師”。

重建街奇思

  去年暑假,阿茂老師建立了「重建街工作坊」,約莫二十名學生參與其中的工作。老街上的居民一直以來都十分關心這個自己生活了多年的地方,包括這裏的文化經營情況。阿茂老師和他的小助手們通過“工作坊”與居民互動溝通,對重建街未來的構想逐步成形。

  「這裏看起來老齡化的問題嚴重。一般在這種所謂歷史的街區,你會看到很多老人在買菜,從不同的路徑回到重建街,很辛苦,提東西可能到一半就要站在馬路中間,因為她不能坐下來,因為坐下來就不容易站起來。」老師觀察到重建街上的人口結構,以及回家路途多是因淡水地形而成的坡道連接,提出了讓老人在歸途中能有休息空間的友善環境,也是計畫的主要構想。

  而除了以老人為出發點的設計,另一個著重考量的構想就是景觀。淡水擁有許多美麗的自然景觀,在歷史發展下,重建街正好保留了許多可以作為眺望點的階梯,像是清水街、險路等。阿茂老師希望能將老街裏這幾個地方,塑造成淡水地區最為人驚豔的眺望點。

人與人

  在修景計畫開始後,當地居民的態度有很大轉變。起初他們並沒有強烈的參與感,但在他們看到老街一點一滴改變之後,開始將所見口耳相傳。修景計畫推動的不只是空間的改造,居民也漸漸認同空間做改變是有價值的,阿茂老師為之動容:「甚至有些人就開始會帶我們去他家裏,看他家的老照片」。看到這些熟悉的地點,居民都能自然地談起對這個空間的感受,而修景團隊便依據居民的記憶與生活經驗進行設計,讓這個地方的歷史、文化得以延續傳承。

  對於計畫的成果,阿茂老師甚有感觸:「回過頭來講,我覺得這次計畫滿大的一個成就就是,我們花一點經費買了一些材料,那一些志工來付出一些勞力,也可以創造出一些價值,最後居民用『美』這個事情來描述這個空間給他的一個感受。」老師認為,這樣的感動同時也在參與計畫的同學和志工心上,同學的準時參與和積極工作,老師把這些難能可貴的態度都看在眼裏:「這可能是他們第一次通過自己動手來改變這個空間,我覺得這是一個很動人的經驗,就是把人能夠改造環境這個能力再給找到。」且作為設計者如何在不失創意的前提下,將想法與實際情況平衡,甚至願意讓創意做一些妥協,這是老師十分在意的 ,也是對帶領同學執行計畫的期許:「對同學來講,這些東西以前都沒有經驗,他第一次用真的磚塊、水泥來把那個空間給塑造出來,當我引導時,當然是希望說不要看起來就很簡單,應該有一些設計的質感在那個裏面。我覺得這個就是經驗,還是要用一些經驗來引導。對我來講比較重要的就是,這個成果能夠被同學看到,他好像創造了一些東西。」

素其位而行

  我們好奇是什麼原因讓老師願意一直為淡水這塊土地付出。阿茂老師很坦誠地回答:「其實我們做的地方倒不只是淡水,像臺北、像臺灣的很多地方我們都關心,我想我只是站在一個專業的立場去做這些事。」他說自己並沒有什麼感情包袱,而是出於職業道德在完成他認為的使命。

  老師提起最近政府要用五千萬填埋一座淤沙堆積的漁港,老師曾對實際情況的考量,提出了花費更加節省的方法解決問題:「因為我的專業我也必須要講出一些可以討論的這些事項,來讓這個公共的建設真的能夠達到他的目標,而省錢可能是目前我們很重要的一個訴求。」然而最後政府還是申請到了補助並且繼續完成這個工程。阿茂老師指出:「市政府在這個時間點應該好好的去衡量,因為我們現在這個錢幾乎都是向下一代借錢。下一代幾千億可能就在這所謂的前瞻計畫中用掉,那他的下場就是許多的自然河系水泥化, 很多的歷史空間也莫名其妙被改變。可是這些改變並沒有造成好的效益。」

  我們請阿茂老師用一句話來形容自己。「一事無成。」老師直接且簡潔地給出這個答案,他回答道:「一路走來我覺得看起來是一事無成,因為我們只是總是在告訴政府不要做這個不要做那個……不過回過頭來講,好像我們也看到這些堅持,它慢慢變成淡水居民某些人他們心中的價值。」

實踐精靈者──怡如

  「在做這些工作時不該只局限於自我滿足,覺得參與了就應該很有成就感,而是要真正回到社區,對這個社區以及人有真實的感覺。」——怡如。

  怡如,畢業於淡江中文系,USR計畫的助理,主要協助USR的設計。是重建街修景計畫的負責人之一。

險路上

  寒假期間,怡如的主要工作是險路的修整。她與夥伴們的任務是把一間多處坍塌且堆滿廢料的民宅清理乾淨,並且將舊紅磚塊撿起重砌。險路因他們的修整更加寬敞整潔。或許在其他人的眼裏,認為修整後的小房子應該是帶有設計質感的樣子,而不僅是停留在目前這個乾淨利索的樣子而已,但怡如對此有著不同的見解:「不是真的要把它變成一個看起來很厲害的地方才是建築。對於一個空間來說,我覺得主要是要把這個地方原本應該有的空間讓出來。」

  怡如很滿意險路當前竣工的模樣。有些同學曾有很多天馬行空的想像,像是打通這個地方或者是塑造成一個咖啡館之類,怡如則十分明確自己的立場,必須把「在地需求」放在首位。「我覺得在我們設計這個東西之前,在構想這個東西會變成什麼樣子的時候,要考慮到後續使用,就是那在地人到底是不是需要險路這個空間有一個可以賣咖啡的地方,或是我們可以考慮到說,是不是真的會有那麼多人走到這條路或是有那麼多居民住在這裏,而他們走到這條路他們想要看到的是什麼。」她認為在設計構想的過程中能有些衝突是件好事,通過溝通與討論,這些矛盾反而能給這個空間帶來更多可能性。

  談到修景計畫對未來的影響,她認為:「這算是一個Sample,讓大家知道說我們有辦法把這個地方修復成這個樣子,然後可能對其他的空間會有些期待。居民他其實可以透過因為有一群人在這裏做事,所以他們會開始去注意到個地方,然後這個地方也會引起他們一些共鳴或是一些回憶。」

她心中的阿茂老師

  「如果你要跟阿茂做事,你要花很多心血,你需要投入就是你的心力,其實要投入非常多。」與阿茂老師在淡水一起田調,怡如察覺老師對淡水這個地方瞭解的十分透徹,與老師共事的過程中,她感覺到:「我覺得阿茂老師的腦袋裏面沒有企劃書這概念,他就是我們人到那邊,就開始去做,然後我們去想我們需要什麼,然後居民需要什麼,我們再討論。」怡如也被老師如此的實幹精神感染著。

怡如告訴我們,大家都稱阿茂老師為「都市遊俠」。在相處中,她見證了這位「遊俠」內心的淡泊與堅定:「阿茂老師是『走在真實的土地上』,他做事不是為了爭取功勞,他只是覺得對的事情他就要去做,他有他自己認定的核心理念。」

得力重建助手-峻加&旻威

  峻加,淡江建築系三年級,參與重建街修景計畫。

  旻威,淡江建築系二年級,參與重建街修景計畫。

對社區營造的想法

  對社區營造活動的預想,峻加在剛開始認為,假如說能完成一個東西放在老街,之後回到這個地方,看到這些成果,自己應該會覺得是一件滿榮耀的事,也是由於在學校的作業,目前只是在紙上做設計而已,無實體操作機會。

  兩人在修整險路的工程裏,分別負責不同的工作項目。峻加是負責清理一些塑膠類的垃圾,若是舊磚塊的話就保留,整理乾淨,最後再將它們重新排列組合,在旁邊做一個花園。而險路破舊的居民房裏的一個浴室則是由旻威負責,主要是先穩定其架構,再設計一個讓人可以駐足的空間,因為剛好從險路的方向望過去,可以清楚欣賞觀音山和淡水河。

  同時兩人皆對於修建重建老街這件事情感到非常吸引,那些老的物體都存有著一些記憶,在處理的過程中便會特別感興趣,因為這些東西是帶有情感的物體。重建街本身就是一個很有故事的地方,也因此會更加細心地為這裡付出,想把這個地方規劃得更加理想,希望團隊在透過一些設計後,能讓這個地方更有味道。

對阿茂老師、怡如的印象

  「有時候很喜歡跟我們開玩笑,就可能在講修景的事地時候,就會跟我們大家同學開玩笑,而且講話比較年輕吧,就用語很年輕,他還會“嗆”我們啊之類的,就很好相處。然後可是你又可以跟他學到很多東西,他可能腦袋藏很多東西,可以跟他學習。」旻威笑道,分享老師與他們的日常互動。而峻加看法也差不多,也看到老師真的很瞭解淡水,很喜歡淡水。至於談到對怡如的看法,他們則表示相處起來沒有隔閡,怡如很照顧同事。「每次看到她都想要訂便當。」峻加如此打趣的總結。





淡水新住民志簡介

  淡水里民志淡江大學文學院文創大淡水地區全記錄第七期的子計畫一,於2018年8月1日起至2019年7月31日期間由淡江大學大傳系王慰慈老師與中文系中文系黃文倩老師共同主持。其中,大傳系團隊總計拍攝了6部以大淡水地區里民為主題的社區紀錄短片及人物專訪:《放學後,回家前》、《Searching》、《都市遊俠:險路不險》、《正德里的柑仔店》、《鄰聚里》及《外興仁》。


淡水里民志列表

  1. 放學後,回家前
  2. Searching
  3. 都市遊俠:險路不險
  4. 正德里的柑仔店
  5. 鄰聚里
  6. 外興仁



版權資訊

  • 統  籌:淡江大學文學院「淡水人文與在地敘事」計畫案
  • 計畫主持:王慰慈
  • 監  製:王慰慈
  • 作  者:淡江大學大眾傳播系第34屆三年級
  • 視覺指導:蔡佩倫 陳玉鈴
  • 行政專員:陳書涵 郭思婕
  • 文字編審:周儀鈞
  • 美術編輯:郭玫均 邱永榛
  • 視覺設計:陳穎
  • 發 行 人:林呈蓉
  • 出版發行:淡江大學文學院
地  址:新北市淡水區英專路151號
傳  真:(02)26209925
電  話:(02)26215656-2305



資料來源

  • 淡江大學大眾傳播學系。里民志(新北市:淡江大學,2019年6月)。

附錄:字幕檔(輔助檢索用)

(老師可不可以用一句話形容一下自己)
一路走來我覺得 看起來是一事無成
因為我們總是在告訴政府
不要做這個不要做那個
可是回過頭來講 好像我們 也看到
這些堅持他變成
淡水居民某些人 心中的價值
這條路為什麼叫險路 你知道嗎
因為我小時候 是沒有這個欄杆的
整條路 整條巷子都沒有欄杆的
阿只有當地人在走
阿外地人很多看到這樣子他不敢走
有些人甚至要用狗爬式
因為他是聯絡我們重建街跟紅樓
一個重要的一個 很漂亮很幽靜的一個小巷
繪畫一下會很棒
你說淡水其實 
整個歷史的發展留下很多的這些歷史建築
還有空間 包括像清水街 包括像險路
意思就是說他沿著這個路徑上
有很多可以眺望的景點
看著觀音山看著淡水河
這一次的線路修建計畫 大概一方面希望
在功能上能夠去提供一些老人
在都市空間中走路的方便
第二個就是說怎麼樣找到一些地點
來做一點整理 來讓這個環境變好之外能夠成為
淡水他的一個空間經驗的一個眺望點
那現在這個是日本景觀宿舍 現在維修好
那維修好 如果這裡沒有整理的話就非常的可惜啦
所以我們寒假就會真的來動手做這個部分
一年級阿茂就把你們拖來這裡
像這個地方確實是 你看觀音山對不對
然後這裡有一個福佑宮 
就淡水最算是蠻早的廟 也不是最早
現在在維修
就是到現場以後 就是老師帶我們從慨念發展啊
就是把我們學學的那一套方法 就是剛開始談概念
然後再來就是畫圖實際操作那些
我剛開始想得沒有到 
就是我原本以為他沒有 不是一個有邏輯的過程
要不要把它全部做成木頭
像我們的小木屋一樣
和起來像 洗
如果把板子釘橫的就像三溫暖的地方一樣
因為原本是一個浴室
可是他空間其實很小啦
然後我們那時候就在想說
可以在那邊創造出怎樣的空間出來
旁邊牆壁有點裂縫 
就是被那種植栽侵蝕 然後有裂縫然後
我們就主要先讓他加工屋頂
然後看想要製造一個 
讓別人可以在這邊停留的 因為險路那邊剛好看過去
就可以看到觀音山和淡水河 滿美的
所以我們就想要製造一個 讓大家停留在這邊的空間這樣
然後 這邊都是延伸過去
就一支 一片一片的木板
那些磚塊都是以前的那種 牆留下來的嘛
然後可是它在那邊的時候它是一個
放在垃圾堆裡面所以他其實是被拋棄的那種 垃圾
透過重新的排列組合然後放在 就是放在那邊做一個花園
就是我們要配合 配合我們的磚?要讓他們砌 
跟那個盆栽一體
我想這次大概在幫他做整理啦
那小招牌當然要做啊
戀愛巷啊什麼 這個應該有一個重建街的
對阿茂老師的感覺就是 
如果你要跟阿茂做事你要花很多心血
你需要投入 就是你的心力其實要投入非常多
然後你才可以 好像可以把這件事情做好
因為我覺得阿茂老師他去爭取
或是他想要做的事情其實都是真實的事情
他不會說就是 我們就是寫企劃書
我覺得阿茂老師他的腦袋裡面沒有企劃書這個概念
他覺得就是 我們就是人道那邊然後我們開始去做
然後我們去想我們需要什麼然後居民需要什麼 我們討論
這個跳戰啦 什麼叫折磨
哎呀 都沒有幫我們看一下
那總覺得險路有很多事可以讓人講
可是險路卻讓人家不想長留
就是一方面髒亂 二方面沒有一個休憩點
他的做法有凝聚一些這個居民的修繕意見
然後加上大學生合作 我覺得這麼模式滿好的
喔 好棒棒喔
整理一下變得比較舒適
我很難看你要給我錄影
聽說 一月十八號
這邊要來開始施工還是幹嘛
也沒聽到說有
有公文下來或是說有 有跟當地百姓協商阿或是
或是有一些協調 都沒有
就我所知的沒有
我從小在這邊長大
有感情的吧
這麼美的然後又要 發展觀光
有需要去用很多新的東西然後
然後破壞原來的很 那種歲月累積下來的那種
很真實的東西而不是 而不是用新的水泥去堆砌出來的東西
我不覺得會比較好
整個淡水河岸 大概剩下這個第一漁港是
比較是有他的一個文化空間的價值
意思就是說 其他河岸的設施大概都已經改變掉
所以我們就從文化的角度來看 他應該被
被好好的對待
你花五千萬你也要先講啊
沙要清啊 這個排污要清啊
這個渡船口要做 這兩間要整理
那政府在做公共預算能不能如他的目的所達到
譬如說這個第一漁港
一個是說 這個清淤嘛
阿第二個是魚作 就是讓漁民有一些
比較好的上下的空間
那第三個是這個地方在
爆潮還有大雨的時候會有一點積水
可是我們看到他的結果是 雪上加霜
那第二個是當它縮小之後
那裡整個那個看河的景觀其實是改變掉
你們真的關心觀光的話我的觀察是
這三個小房子是重要的
對不對
可是 不能拆他們
當然不是拆 要把它整建為戶嘛
不是 要整建維護
市政府大概會繼續做啦
阿我覺得這個也是滿無奈的
就可能一般 不知道前面所有過程可能會覺得
我以為他還沒有結束
或是我以為他還沒有完工
可是我覺得其實到這裡已經是
已經很好 而且我覺得就是經過了這次的
算是修復或改造吧 就是他會變成一個
我覺得他除了就是讓學生自己可以去體驗
然後可以去實作以外
居民他其實可以透過
因為有一群人在這裡做事
所以他們會開始去注意到這個地方
然後這個地方也會引起他們一些共鳴
或是一些回憶
整理一下就比較漂亮比較乾淨
所以整理一下就更乾淨更漂亮
(那跟以前比呢)
當然有差啊
幫我們險路這個地方
險路角 險路亭
喔 投票就對了啦
那你覺得是哪一個
險路角 險路亭還是險路小空間
其實會滿希望這樣子的老街是能夠持續的被保存啦
其實有時候平日比較有空的時候
我自己也是會過來這邊走這一條老街
其實比下面那種 就是觀光氣息太濃厚了
反而是這邊會有就是更早以前淡水的感覺
阿這個不是那個歐里桑嗎
那阿茂老師啦
連看背影就看得出來
看頭髮就可以了啦裡面白頭髮的都是他啦
這邊整理好就可以看觀音山淡水河啊
你看漂亮
我覺得他真的很了解淡水然後也很喜歡淡水
我覺得幾乎淡水的重大事件應該 都有他的參與
我覺得他給我的 滿大的想法
就是看到老師這樣子去愛一個這樣的土地
就是他生活周遭的 就是淡水嘛
這個地方也許就是因為有阿茂
然後有些地方就會 越來越好
就不會有那種 財團去破壞一個地方
他覺得對的事情他就要做
然後在這麼一個就是 大家覺得就是
資本主義要成長或是要不斷開發的時候
他可以去注意到那些我們該保存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