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法戰爭滬尾古戰場城岸遺蹟

出自 淡水維基館
於 2017年12月17日 (日) 17:13 由 Don861711 (對話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前往: 導覽搜尋
• 本頁分類:主分類 > 淡水 > 歷史建築
圖檔簡述:清法戰爭滬尾古戰場城岸遺蹟
拍攝日期:2017-12-03
拍攝地點:沙崙海水浴場
所有人:Don861711
攝影者:Don861711

Alt text
CC-BY-SA授權,引用時請註明出處以相同方式分享
  • 影片描述:1050922 馬英九造訪滬尾古戰場 建議設置紀念碑
  • 影片來源:YouTube


簡介

  清法戰爭滬尾古戰場城岸遺蹟分為內城岸和外城岸兩處,內城岸位於現今的外城岸台灣高爾夫球場內;而外城岸則分布於現今沙崙海水浴場周邊,留下些許林投等高大岸邊植物。據說當時因為岸邊林投、黃槿等生長於岸邊植物密集是其中一個使法軍無法順利登陸的主要原因。於2013年1月30日公告為歷史建築。依據文化部資料,此遺跡被指定登錄之理由如下:

  1. 1884-1885年清法戰爭之前,劉銘傳奉命守臺灣,命孫開華提督率軍民於淡水沙崙所建防禦工事,當時雙方在此激戰,皆有重大傷亡,為臺灣著名之古戰場,乃抗法保臺留下之歷史見證物。
  2. 城岸為沙土構造,高約4公尺,內外斜坡上窄下寬,易守難攻,為典型之防禦工事,原左內外二重,今僅存外岸四段較為完整。
  3. 臺灣其他地區尚未發現雷同者,具稀罕性。

  此一防禦工事係中法戰爭滬尾之戰時,從「水雷營」連結「滬尾礮臺」,並向北延伸經北臺山(今高爾夫球場)諸營壘到大庄埔,以當地的土沙堆積而成的防衛長堤。由於其機能與長城同,其形與堤岸同,因而稱「城岸」。又分為內、外兩條城岸,特別是「水雷營」與「滬尾礮臺」之間的這一段城岸,大約在今礮臺、忠烈祠前與兵營間的榕蔭道路。

  1918年(大正7),台灣總督府選上滬尾礮臺旁的北臺山草埔建造淡水高爾夫球場。礮臺周邊的營壘、城岸、土垣等因而逐漸被破壞。1940年(昭和15),二次大戰時,日軍將滬尾礮臺的巨礮當廢鐵拆除,滬尾礮臺遂成「有壘無礮」的礮臺。滬尾礮臺在進入日治時代以後,礮臺本體仍然保持著清代的形制,而其周邊的營壘、城岸及最外一道土垣則被剷平改變。

遺跡分布

  根據《清法戰爭滬尾戰役130周年研討會成果集》之中〈清法戰爭滬尾之役古戰場簡介〉的簡介和《清法戰爭滬尾古戰場城岸遺蹟修復或再利用計畫中》中的內容整理出以下內容:

  • 城岸遺蹟(內城岸):位於現今台灣高爾夫球場內。
    1884年法軍侵滬尾,地方名望吳輔卿嚴清華等,同心協力捐獻及募款,並以土砂堆呈梯形土堤,底寬約4公尺、高約2.5公尺、頂寬約1.5公尺。共建造內、外兩道城岸,從新砲台延伸到大莊埔。
  • 城岸遺蹟(外城岸):位於現今沙崙海水浴場周邊。
    1884年劉銘傳孫開華於沙崙建立的防禦工事,當時清法兩方在此激戰,皆有重大傷亡,是為著名的古戰場。城岸是砂土的構造,高約4公尺,內外斜坡上窄下寬,易守難攻,為典型之防禦工事,區域位置約從竹仔林經沙崙到港子平。今僅存外岸四段較為完整,分別為「太子宮段」、「沙崙停車場段」、「百姓公段」、「後備學校段」。並於2013年1月30日登錄為歷史建築。
  • 太子宮段:
  • 沙崙停車場段:
  • 百姓公段:
  • 後備學校段:


相關相片

交通地圖

  • 一部分戰場位於前沙崙海水浴場
  • 地址:新北市淡水區淡海路302號
  • 大眾交通工具:搭乘公車「857」、「紅23」、「紅26」於觀景台站下車,步行450公尺即可抵達。
沙崙海水浴場已被公定為危險海域,嚴禁戲水並請注意自身安全!!
讀取地圖中...


資料來源

相關頁面

相關新聞

相關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