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者:侯皓文

出自 淡水維基館
於 2021年6月19日 (六) 15:39 由 侯皓文 (對話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利稻部落)

前往: 導覽搜尋

自我介紹

大家好,我是目前就讀於淡江大學資圖系三年級的侯皓文,綽號叫大謙。

平常的興趣就是偶爾打羽球或者四處去旅行,會想進維基組有很大的成分是想要去田野調查,無論是團踏或個踏,覺得會是非常有趣的一項活動(雖然聽說很累 但再累也應該沒有我每天通勤的累,家裡住在士林又每天通勤的ME

在資圖系獨到今天也已經三年級了,最喜歡的教授莫過於上課既幽默又風趣愛講冷笑話的信成老師啦!

期待這學期在維基組可以收穫滿滿!

109學年度上學期 學期心得

第一週-9/14-9/18

很快地到了大三,在維基組未來我最期待的是去田野調查,無論是個人還是團體。個人踏查我目前選擇的地點是平溪,這個地方給我一種神祕感,除了較小為人知的天燈。我更希望能夠透過更深入的訪查去了解當地的文化以及人文。 本週在助教的指導下,也開始更新我們的貼文,開始覺得要寫出一篇好的介紹文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跟平常臉書的發文差很多,我想這是我需要在維基組盡快上手以及學會的事情之一。

第二週-9/21-9/25

這個禮拜的發文是跟宇琁一起合發一篇-寶藏巖,很幸運的是宇琁在過去的課程就已經有去當地做實際的田野調查,因此對於當地相對於他人更加了解,因此發文的內容便可以脫離網路上的資料,以自身實際的感受去介紹這個地方。 這是我們的第一篇發文,但卻因為用詞上不夠中立而被讀者建議改正。對我們來說是很寶貴的一課,也幸運能夠在一開始,也幸運能夠在一開始就遇到這個狀況,更感謝讀者並沒有因此而對我們維基館有了不喜歡或誤解的情緒。

第三週-9/28-10/2

這個禮拜是教師節,先祝各位老師教師節快樂!這次輪到我發文的主題是「紀州庵」,這是我開學以來的第二次發文,有了上次寶藏巖的經驗後,這次在文字用語上特別的小心。但同時我發現了另一個困難點,就是一些景點的資料內容不一,而要如何篩選判斷其正確性? 進行評估比較之後,我決定以官方像是文化局、里辦公處的資內容為主,因為其較其他部落格更具有權威性。 而我們在今天也確定了我們期中考後團體踏查地點,我們選擇了公館。由於公館這個地區一來交通方便,二來古蹟及具有歷史意義的建築事件相較其他交通方便的台被地區而言是更多的,希望我們之後的團體踏查可以收穫滿滿!

第四週-10/5-10/9

今天的維基組會議我們討論了怎麼提升臉書端的觸擊率。我們討論出了幾個變因:發文時間、內容長度、主題屬性等因素。過去我們沒有在固定時間發文的習慣、規定,於是我們在會議中掃遍了我們過去的 發文。我們發現在中午用餐時間或是傍晚進行發文,或許是因為剛好是大家的休息時間,所以點擊率會是比較高的,決定了未來固定在中午12:00或晚上6:00發文,以增加貼文的點擊率。另外,發文在臉書端的文章長度取其精要摘錄就好,以保留讀者想繼續點進連結詳閱內容的好奇心,我想這無妨也是一種推銷技巧吧!希望未來我們維基館的運作及觸擊率可以日趨順利且提高。

第五週-10/12-10/16

本週的發文我所負責的範圍是「梁實秋故居」。這裡在我高二參加臺灣師範大學所舉辦的營隊時就有去過。印象中裡面木造建築充滿了濃厚的藝術氣息,前後的庭院充滿了濃濃的文學氣息。也很佩服現在的維護團隊,能夠將這些將近百年以上的木造建築維護得那麼周全,讓後人有幾會參觀過去梁實秋教授的故居。 在頁面編輯方面,也開始思考著如何在歷史沿革的部分多加以陳述,歷史事實是事實因此在撰寫時不能夠加油添醋,但該如何在事實當中,在我們危機管所呈現的頁面相較於其他參考資源不那麼雜亂,而是更佳的簡潔有力,事我在這幾天有思考的問題。

第六週-10/19-10/23

今天謝謝前一屆的勝傑學長回來為我們做經驗分享。從中我們才知道我們的會議是可以以更有效率的方式去進行!於是我們便決定在每週一之前在家裡先將未來兩週要發文的地點先想好,而到開會現場只要簡短的提議,跟助教、同學確認可行性即可,而其餘的時間就可以更善加利用在討論更大方向的決策,像是團踏、個踏甚至是未來維基組運作的大方向。

第七週-10/26-10/30

今天信成老師來跟我們分享維基組一些更深層我們需要了解的部分。發現我們我們過去的方向是有點錯誤的,花了太多心力在臉書上的發文,而忽略了真正的根源是要把維基館的主頁面顧好這件事情。 根源顧好這件事情真的很重要,要有實際的內容,走出特色,才是真正有實力的,否則樹葉表面用得再華麗,就算吸引更多人來,也不過是曇花一現罷了。

第八週-11/2-11/6

今天我們的發文方向又稍微碰到了瓶頸,在助教的提點以及大家的集思廣益之下,我們決定以人物為主題去立頁面,而這也是我們這學期以來第一次用人物建立頁面!我們便有點用尋根的方式地毯式的搜索我們之前所見過的頁面,從中發現我們的觀音山蓄水池的設計師森山松之助還沒有為他建立頁面,而詳細調查相關資料後也覺得這位日本設計師也算是大有來頭,有能夠為了他建立頁面的價值與意義,於是我們便決定以他為主題。在分配工作的時候,由於組內有同學熟悉日文,而森山松之助的資料也以日文文獻較為精準,所以我們便讓那位同學負責這個頁面。這也是我們第一次讓有外語能力的同學,將他的專長發揮在建置維基館的頁面上!

第九週-11/9-11/13

今天我們加緊籌備了下周要團體踏查的細項!其中包括地點選擇、路線安排、採訪聯絡等等系像要處理,而且是在期中考的前一周!這些看似不可能的任務就在我們幾位的集思廣益以及分工合作之下協力完成了!其中我是負責聯絡欲訪問的富水里里長,過程可以說是一波三折。起出兩天我以電子郵件的方式想說等待回信,沒想到他們並沒有給予回信,一直到踏查前幾天我終於忍不住打電話到了里長的手機,該里里長用一個篇倉促的口氣回覆我說他們要參加婚禮,沒有時間接受我們的訪問。當下實在是有點難過,不過這也真的沒辦法!從這一次的事前籌畫讓我學習到往後類似這種的踏查必須更提前地做好聯絡、準備的工作,如此才有時間做出相對應的應對方式,希望我們下周的團踏順利啦!

第十週-期中團體踏查

這一次的踏查有很累、很辛苦,但都是那一種事後回想起來覺得很值得的行程。令我最有印象的其中幾個地標,其一是嘉禾新村,我們穿過了幾個漏巷以及人家的後院,到了一條大路,路程中一度懷疑是不是有走錯路?直到我們在荒煙蔓草之中看到了一個紅柱寫著「嘉禾」這才確定我們到了!我嘗試問了一位坐在躺椅上的阿伯這裡相館的事情,荒煙漫草這個地方以前是甚麼?,但他婉拒了我們的提問,或許是自己的問題技巧要待加強,要用一種聊天的方式與他人溝通,進而從中獲取資訊這才是一個好的採訪。 其二當然就是台北清真寺啦!我們也很幸運的到了現場剛好是他們要拜禮拜的時間點,也很感謝他們願意讓我們留下來觀禮。在其中一為解說的教徒為我們解說完一個段落後,儀式也隨之開始,雖然我不太了解他們所念誦的內容,但過程中的莊嚴肅穆,也不由德的讓人肅然起敬!事後,那位解說員也詪我們娓娓道來了他為何成為伊斯蘭教徒心路歷程,聆聽完真的覺得他對於自己的信仰是很尊忠也願意奉行的,而這一次的探訪也讓我對於伊斯蘭教有了全新的印象。

第十二週-11/23-11/27

我們的發文主題在公館地區已經快要山窮水盡啦!今天又碰巧自己是主持人,很猶豫要不要把我們的底牌「臺灣大學」拿出來發文,因為其內容素材是最多元的!但又希望可以在公館周邊題材都確定沒有辦法發文之後才用到台大。腦袋就那樣的靈光一現,大膽地提出能不能夠以鹿鳴為主頁面去發文?(像是:羅斯福路、汀洲街......等)助教學長同意、而組員們也都大致認同!接著透過大家的集思廣益,又想說將路名搭配當地的一個相對應的景點上一起做一個主題式的發文。於是這就成為我們這周的發想方向!在維基組也將近一個學期,真的深深體會到每一次的會議主持人真的很重要(不是在自誇)但主持人真的可以往往說是一個決定當周維基館發文走向的推手之一。

第十三週-11/30-12/4

今天是我們維基組發表團體踏查報告的一天,也是我們這學期第一次的報告!擔心會漏掉講什麼的我,打了整整一張A4的演講稿(真的有點浮誇)我負責的範圍是自來水園區以及水源市場,其中我挑了水源市場的雜貨店中竟然有販賣日本的薯條三兄弟這個議題來講;自來水園區則是以喞水室的運作基房中的歷史去做介紹,其中還錄了當時抽水器運作的影片,步過遺憾的是影片因為系統的關係沒有辦法如期地播放給大家看。最後很開心的是,助教說我們這次報告得很完整,分數會不錯!(期中考以來感到欣慰的事情之一)


109學年度 下學期學期心得

第一週2/22-2/26

今天是本學期第一次的實習會議,在會議廳當中聽了許多其他組別上學期的實習概況,我覺得每一個實習組別都在上學期展現了他的特色。 會議中也在素甘老師、雪芳老師的引導下,基於上學期曾經發生許多實習組別的選擇過程必須更有公平性,因此讓我們提供意見給下學期的學弟妹 讓他們能夠參考我們的建議進行下學期的志願選填,也讓人能夠依照興趣,有更多選擇的機會。 最後,基於上學期學期末一些學期資料繳交的混亂,這次也改良了moodle的時間設計安排,讓我們能夠在一次的時間一起繳交資料,也比較不會遺漏相關資料。

第三週3/8-3/12

今天是我們維基組的第一次會議,家維學長在上學期末派給我們每個人客製化的寒假作業,而我被分配到的部分是寒假去台東嘉明湖登山 進行簡單的田野調查。其實在這一次的登山活動中,與我想像的不太一樣,因為在登山的過程中在體力高能負荷下,其實沒有太多的精力去訪談 能夠有機會掌握的時間只有抵達山屋的時間,透過在伙房與他們聊天的過程中,一窺而知而已。許多的資料,都是透過他們透露的一些訊息 去查詢更精細的資料,以來完成這一份田野調查報告。但學長也點出我的書面報告有許多的格式都不符合,之後會再找時間修正補上。 透過這一次的報告,也深刻的體會到老師的辛苦!一次講了1個半小時,真的都講到全身冒汗了,也才真的體會到老師平常都要在講台講1個多小時的辛苦。 很拍新的完成這一次的報告,也讓我有了別於一班課堂口頭報告的體驗。

第四週3/15-3/19

自本週,我們開始規劃本學期資圖週的時間以及下一屆學弟妹的面試時間規劃,時間真的好快,轉眼間我們就已經要離開維基組了。 資圖週我們除了展覽外,也想要以遊戲的方式來讓大家更了解維基組,但由於這一學期的事情比較繁忙,希望我們能在大家的分工下順利 完成一項項的活動,也能夠完成最後的交接。

第五週3/22-3/26

凱婷學姊跟我們說資圖週歷屆有相關的素材能夠使用,而我們也決定了資圖週的遊戲內容,想要透過類似大富翁跳格子的遊戲,每一個格子分別為淡水維基館 有介紹過的各行政區為題,如此一來除了能夠讓參賽者知道維基組,也能夠藉此讓更多人了解各低區的特色以及相關知識。

第八週4/12-4/16

第九週4/19-4/23

第十一週5/3-5/7

第十二週5/10-5/14

第十三週5/17-5/21

第十四週5/24-5/28

第十五週5/31-6/4

第十六週6/7-6/11

嘉明湖個人踏查 系列貼文

霧鹿部落

== 授權條款 ==
資料來源:台東縣政府觀光局

霧鹿部落現今的發展狀況,由於受到11年前莫拉克風災的影響,沿途落石不斷,導致遊客大量減少,許多年輕族人為了尋找就業機會只好離開山區到都會尋找工作,只剩下中老年的族人仰賴種植蔬果維生。正也因為莫拉克風災,讓這個部落回復到過往的單純。當地許多族人,在過去看到蜂擁而至要上南橫的觀光客,是會被嚇到不敢出門的。霧鹿部落整個部落都像是一家人,彼此都互相認識,彼此感情深厚,這裡就好像一處遠林山林的桃花源。幸好過去莫拉克風災沒有將位於新武呂溪的上霧鹿部落固有的溫泉露頭給埋掉,至今仍有遊客在攀登嘉明湖前會順路停車享受霧鹿最著名的野溪溫泉。

最早抵達的是布農族巒社群人,族人約在210年前,先從南投縣中央山脈深處的巒大社,遷徏到花蓮卓溪鄉八通關古道附近的「大分」,過13年後才三遷至此。霧鹿的布農語(BUL BUL),意為四周積水的山谷盆地,部落長老提到,當年初抵此時,霧鹿還是一座位於新武呂溪畔河階上的沼澤,有鹿群徘徊混地草叢覓食,再加上這個地方雲霧繚繞,所以稱此地為霧鹿部落。 霧鹿部落位於南橫公路東段,為一河階地形,布農族原住民世居於此,現今與下馬部落在行政上合為霧鹿村。霧鹿部落附近新武呂溪流域及大崙溪山區,是布農族人自南投、花蓮移入的重要據點,布農族人也由此逐步移居至高雄地區。現今海端鄉有不少居民是由霧鹿移入的,故當地布農族人認為霧鹿聚落是海端地區傳統文化的發源地。

利稻部落

== 授權條款 ==
資料來源:台東縣政府觀光局

利稻部落為南橫公路東段較大的一個布農族部落,海拔超過一千公尺,是南橫公路旅遊帶中相當重要的休憩據點。地名的原由來自布農話「立豆」的諧音而來,意指吃起來黏呼呼的當地野生枇杷。居民大都為布農族人,整個部落座落在群山環繞的河階台地上,地勢十分平坦,適合居住與耕種,四週群山環繞,景觀十分優美,有如世外桃源般的寧靜,高海拔的氣候,帶來清涼乾淨的空氣,是炎夏消暑的好去處。

利稻部落為許多過去遠途經過南橫的車輛會在此稍作休息,過去救國團在此並建有一棟山莊,提供寒暑假從事南橫健行的隊伍投宿,因此讓本地從多年前起,就成為登山旅遊界頗具知名度的地方。然而由於莫拉克風災的因素,利稻部落的遊客大幅減少,救國團的南橫健行隊也早已不復存在,經過了很長一段時間的蕭條時期,也讓山林漸漸恢復原本該有的寧靜。隨著時間,目前村中已逐漸有許多民宿與餐廳出現。社區也積極強化自身的社區經營,對外推廣布農族社區文化旅遊,紅豆、玉米、高冷蔬菜、布農族藝品,使利稻部落在長時間的休息、養護生態後,能夠適度的招回觀光客。

向陽國家森林遊樂區

向陽山屋

嘉明湖避難山屋

向陽山

玉穗山

三叉山

嘉明湖

拉荷阿雷抗日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