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者:陳紫緹/113下學期走讀" 修訂間的差異

出自 淡水維基館
前往: 導覽搜尋
(每周走讀進度與心得)
(25/03)
 
行 30: 行 30:
 
</gallery>
 
</gallery>
 
0328 找了一天和參與者進行走讀活動,我們先在圓山站集合後步行到北美館,路上我也跟他介紹了北美館背景跟建築特色,到了之後剛好我們都有學生身分所以入場門票只要15元就好,另外要注意包包不能超過規定尺寸不然需要寄放在置物櫃,我們先去了當期的《托瑪斯‧德曼:歷史的結舌》展覽,深刻體會到藝術家如何透過紙製模型重現歷史場景,並以攝影捕捉,巧妙地模糊了真實與再現之間的界線,讓人想進一步探索是如何創作的,北美館也設有針對兒童的展覽區,因為當天是周末的關係也不少家長帶著小朋友去,雖然是面向兒童的但我和參與者也有去體驗了互動展品。接著我們到了一旁的圓山別邸,剛好遇到「both monster and me × 我不在家」的展覽,感受到作品在探討個人與環境的連結,印象深刻的是有可以隨便遊玩的疊疊樂,上面寫可以堆,可以弄倒或著拿走,讓人思考自己留下的痕跡,以及那些可能被忽略的存在感,參觀展覽的同時,也能欣賞這棟歷史悠久的建築。接著我和參與者到了圓山文化遺跡參觀閩式建築群,看到這些仿古式建築也彷彿讓人感覺穿越到古代,也可以欣賞不同於現代的建築特色。現在網路發達,雖然很多事情都可以在網路上搜尋到,但實際用雙腳進行實地探訪也是一種很有趣的學習體驗,很適合一段時間約親朋好友一起來進行走讀活動,親身感受及學習。
 
0328 找了一天和參與者進行走讀活動,我們先在圓山站集合後步行到北美館,路上我也跟他介紹了北美館背景跟建築特色,到了之後剛好我們都有學生身分所以入場門票只要15元就好,另外要注意包包不能超過規定尺寸不然需要寄放在置物櫃,我們先去了當期的《托瑪斯‧德曼:歷史的結舌》展覽,深刻體會到藝術家如何透過紙製模型重現歷史場景,並以攝影捕捉,巧妙地模糊了真實與再現之間的界線,讓人想進一步探索是如何創作的,北美館也設有針對兒童的展覽區,因為當天是周末的關係也不少家長帶著小朋友去,雖然是面向兒童的但我和參與者也有去體驗了互動展品。接著我們到了一旁的圓山別邸,剛好遇到「both monster and me × 我不在家」的展覽,感受到作品在探討個人與環境的連結,印象深刻的是有可以隨便遊玩的疊疊樂,上面寫可以堆,可以弄倒或著拿走,讓人思考自己留下的痕跡,以及那些可能被忽略的存在感,參觀展覽的同時,也能欣賞這棟歷史悠久的建築。接著我和參與者到了圓山文化遺跡參觀閩式建築群,看到這些仿古式建築也彷彿讓人感覺穿越到古代,也可以欣賞不同於現代的建築特色。現在網路發達,雖然很多事情都可以在網路上搜尋到,但實際用雙腳進行實地探訪也是一種很有趣的學習體驗,很適合一段時間約親朋好友一起來進行走讀活動,親身感受及學習。
 +
<gallery>
 +
檔案:0328走讀-北美館.jpg |北美館《托瑪斯‧德曼:歷史的結舌》展覽
 +
檔案:0328走讀-圓山別邸.jpg |圓山別邸
 +
檔案:疊疊樂.jpg |疊疊樂
 +
檔案:圓山文化遺跡閩式建築群.jpg |閩式建築群
 +
</gallery>

於 2025年4月3日 (四) 02:26 的最新修訂

期中地點簡介[編輯]

臺北市立美術館,簡稱北美館,成立於1983年12月24日,是臺灣首座公立美術館與當代美術館,位於臺北市中山區花博公園美術園區內。館方致力於保存、研究、發展與推廣臺灣現當代藝術,整理近百年美術史,同時關注當代藝術發展。以全球視野建構區域脈絡,扶植藝術人才,推動藝術教育,促進藝術生態發展,提升全民文化素養與藝術涵養。

期中PDCA[編輯]

  • PLAN 計畫
  1. 事前蒐集資料
  2. 規劃走讀路線
  3. 擬定解說稿
  4. 設計回饋表單、紙本資料
  • DO 執行
  1. 確定走讀時間
  2. 邀請好友參與
  3. 帶領走讀
  4. 引導參與者提問互動
  • CHECK 查核
  1. 根據參與者的問卷回饋進行反思
  • ACT 行動
  1. 根據參與者回饋修正改善

每周走讀進度與心得[編輯]

25/02[編輯]

0228 確定臺北市立美術館為走讀地點,因附近還有其他具有歷史意義的建築,也可以帶領參與者走讀故選擇北美館。

25/03[編輯]

0307 建立走讀紀錄頁面,寫了北美館的簡介,設計PDCA,考慮到參與者無法抽空多次參與故只計畫一次走讀。

0314 這周規劃了要帶領參與者進行走讀的路線,目前計畫是先到主要場所北美館與參與者一同入內參觀,接著前往圓山別邸,探索這座充滿文藝與歷史氣息的場所,了解其歷史背景與建築特色。最後前往圓山文化遺跡,參觀閩式建築區等,感受台北盆地的歷史變遷與文化發展。但因為無法在走讀前實地去走一次路線,只好多蒐集網路上有的資訊,到時候才能好好帶領參與者。

0321 設計給參與者在走讀時觀看的紙本資料,上面有對走讀的三個地點的簡短介紹,可以讓參與者對走讀地點有初步的認識,另外也一併設計了回饋表單,裡面的問題可以讓參與者對這場活動做出回饋。

0328 找了一天和參與者進行走讀活動,我們先在圓山站集合後步行到北美館,路上我也跟他介紹了北美館背景跟建築特色,到了之後剛好我們都有學生身分所以入場門票只要15元就好,另外要注意包包不能超過規定尺寸不然需要寄放在置物櫃,我們先去了當期的《托瑪斯‧德曼:歷史的結舌》展覽,深刻體會到藝術家如何透過紙製模型重現歷史場景,並以攝影捕捉,巧妙地模糊了真實與再現之間的界線,讓人想進一步探索是如何創作的,北美館也設有針對兒童的展覽區,因為當天是周末的關係也不少家長帶著小朋友去,雖然是面向兒童的但我和參與者也有去體驗了互動展品。接著我們到了一旁的圓山別邸,剛好遇到「both monster and me × 我不在家」的展覽,感受到作品在探討個人與環境的連結,印象深刻的是有可以隨便遊玩的疊疊樂,上面寫可以堆,可以弄倒或著拿走,讓人思考自己留下的痕跡,以及那些可能被忽略的存在感,參觀展覽的同時,也能欣賞這棟歷史悠久的建築。接著我和參與者到了圓山文化遺跡參觀閩式建築群,看到這些仿古式建築也彷彿讓人感覺穿越到古代,也可以欣賞不同於現代的建築特色。現在網路發達,雖然很多事情都可以在網路上搜尋到,但實際用雙腳進行實地探訪也是一種很有趣的學習體驗,很適合一段時間約親朋好友一起來進行走讀活動,親身感受及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