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硐礦工文史館" 修訂間的差異
(已建立頁面,內容為 "{{導覽條1|景點}} ==簡介== 猴硐礦工文史館是由一群昔日曾經在瑞芳地區工作的老礦工所創立,透過自己的親身體會,將許多...") |
|||
行 1: | 行 1: | ||
{{導覽條1|景點}} | {{導覽條1|景點}} | ||
− | + | [[image:猴硐礦工文史館.jpg|right|thumb|300px|{{image:猴硐礦工文史館.jpg}}]] | |
==簡介== | ==簡介== | ||
猴硐礦工文史館是由一群昔日曾經在瑞芳地區工作的老礦工所創立,透過自己的親身體會,將許多當年不為所人知,艱辛的工作過程,透過自己的現身說法、圖片、器具的展覽,讓現代的民眾更加了解過去礦工的實際生活狀況,並期許能夠透過網路、社群媒體將他們這些過去所不為人知的艱辛生活記錄下來,讓更多人能夠了解,更期許能夠將這一份傳統工作以及礦工故事透過我們傳遞下去。猴硐不是只有貓,還有更重要的在地文物資產要保存,在地歷史文化要傳承。則需要大家的持續支持與愛護。 | 猴硐礦工文史館是由一群昔日曾經在瑞芳地區工作的老礦工所創立,透過自己的親身體會,將許多當年不為所人知,艱辛的工作過程,透過自己的現身說法、圖片、器具的展覽,讓現代的民眾更加了解過去礦工的實際生活狀況,並期許能夠透過網路、社群媒體將他們這些過去所不為人知的艱辛生活記錄下來,讓更多人能夠了解,更期許能夠將這一份傳統工作以及礦工故事透過我們傳遞下去。猴硐不是只有貓,還有更重要的在地文物資產要保存,在地歷史文化要傳承。則需要大家的持續支持與愛護。 |
於 2021年4月7日 (三) 11:57 的修訂
• 本頁分類:主分類 > 淡水 > 景點簡介
猴硐礦工文史館是由一群昔日曾經在瑞芳地區工作的老礦工所創立,透過自己的親身體會,將許多當年不為所人知,艱辛的工作過程,透過自己的現身說法、圖片、器具的展覽,讓現代的民眾更加了解過去礦工的實際生活狀況,並期許能夠透過網路、社群媒體將他們這些過去所不為人知的艱辛生活記錄下來,讓更多人能夠了解,更期許能夠將這一份傳統工作以及礦工故事透過我們傳遞下去。猴硐不是只有貓,還有更重要的在地文物資產要保存,在地歷史文化要傳承。則需要大家的持續支持與愛護。
創建過程
萬事起頭難
居住在猴硐的退休老礦工周朝南以及其他幾位同伴,為了能夠保存、傳承礦工生活記錄,自願從每月的老人年金中使用部分金額打造了猴硐礦工文史館。
周朝南因為一家三代都是礦工,因此年僅14歲就進礦坑當童工,也正因為他這輩子只當過礦工,所以當礦業公司結束或特定時間的大掃除時,他便會到山谷或河邊的垃圾堆中,取回自己的簽到卡等文件,留做紀念,久而久之也變成了珍貴的歷史物件,久而久之甚至連認識的人的文件也收集,到最後只要與礦工、煤礦產業有關的文物,都會想要收藏帶回家整理一番。
收藏這些物件,一開始的起心動念只是想留下人生當中的一些回憶,沒想到今日成為珍貴史料,過去也曾有日本人開價想要購買收藏,但他堅持要將這些珍貴文物留在台灣,因而也才能夠有今日猴硐文史博物館這樣豐富的歷史館藏。
政府協助未果
新北市政府過去雖然有意願協助他們在猴硐地區成立煤礦園區,但由於創辦理念相左,政府所提倡的所謂「文創」又讓他們難以理解,因此最後決定,與其苦苦等著政府投資、協助,那還不如自食其力,用自己現有的資源、資金,向大家展出最道地、最真實的礦工史料,以保存、傳承這項礦業歷史。
自行創立時期
成立文史館最重要的便是經費,舉辦各項活動也需要經費,錢從哪裡來?因此他們決定從每個月老人年金中挪出一部分,租下瑞三本礦坑口事務所舊址,再靠雙手整修,讓猴硐礦工文史館在前年開館,並同時開放參觀、體驗活動。
老礦工們為了傳承他們的礦業文化,可以說是出錢又出力,除了付房租,還要親自在文史館擔任導覽工作,透過他們的現身說法,從他們的口中說出當時的工作實況,可以說更加令人動容。
交通地圖
- 地址:新北市瑞芳區柴寮路5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