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擢勝營" 修訂間的差異

出自 淡水維基館
前往: 導覽搜尋
行 3: 行 3:
 
  [[擢勝營]]是由湘軍名將[[孫開華]]所募,後來擢勝營隨[[孫開華]]東征西討,防務臺灣。依據文化部文化資產局資料所述:擢勝營赴臺最早是光緒二年年底([[1877年]]初),進剿後山「番社」;光緒五年([[1879年]])再度來臺分防基隆與淡水;光緒六年([[1880年]])孫開華奉命前往楚湘照募精勇,編為擢勝中、左兩營以固臺防,並築基隆、滬尾諸礮臺。光緒十年([[1885年]])二月,孫開華第四度率擢勝軍三營扺滬尾與法軍作戰,此後擢勝營擊敗法軍,孫開華因功恩賞給騎都尉世職,並賞白玉翎管等物,慈禧太后還賞給出力將弁內帑銀一萬兩。孫開華及其擢勝營不但與臺灣關係極為密切,其令譽更耀然青史。
 
  [[擢勝營]]是由湘軍名將[[孫開華]]所募,後來擢勝營隨[[孫開華]]東征西討,防務臺灣。依據文化部文化資產局資料所述:擢勝營赴臺最早是光緒二年年底([[1877年]]初),進剿後山「番社」;光緒五年([[1879年]])再度來臺分防基隆與淡水;光緒六年([[1880年]])孫開華奉命前往楚湘照募精勇,編為擢勝中、左兩營以固臺防,並築基隆、滬尾諸礮臺。光緒十年([[1885年]])二月,孫開華第四度率擢勝軍三營扺滬尾與法軍作戰,此後擢勝營擊敗法軍,孫開華因功恩賞給騎都尉世職,並賞白玉翎管等物,慈禧太后還賞給出力將弁內帑銀一萬兩。孫開華及其擢勝營不但與臺灣關係極為密切,其令譽更耀然青史。
  
  孫開華所統領的擢勝營為湖南勇營之一,目前於淡水中正東路與竿蓁二街交叉口斜坡上仍保有[[滬尾湖南勇古墓]]六座、墓碑六方,碑額皆刻有「擢勝左營」四字,六名兵勇姓名如下:故勇李有章,湖南善化縣人;故勇袁致和,湖南善化縣人;故勇張月升,湖南善化縣人;故勇胡芳之,湖南善化縣人;故甬嚴洪勝,湖南善化縣人;胡勇李佑佺,湖南永定縣人。此一歷經百年滄桑之營勇古墓,於[[1998年]]8月,正式公告為臺北縣縣定古蹟。
+
  孫開華所統領的擢勝營為湖南勇營之一,目前於淡水中正東路與竿蓁一街交叉口斜坡上仍保有[[滬尾湖南勇古墓]]六座、墓碑六方,碑額皆刻有「擢勝左營」四字,六名兵勇姓名如下:故勇李有章,湖南善化縣人;故勇袁致和,湖南善化縣人;故勇張月升,湖南善化縣人;故勇胡芳之,湖南善化縣人;故甬嚴洪勝,湖南善化縣人;胡勇李佑佺,湖南永定縣人。此一歷經百年滄桑之營勇古墓,於[[1998年]]8月,正式公告為臺北縣縣定古蹟。

於 2020年9月16日 (三) 00:48 的修訂

• 目前所在分類:主分類 > 淡水 > 景點 > 古蹟

  擢勝營是由湘軍名將孫開華所募,後來擢勝營隨孫開華東征西討,防務臺灣。依據文化部文化資產局資料所述:擢勝營赴臺最早是光緒二年年底(1877年初),進剿後山「番社」;光緒五年(1879年)再度來臺分防基隆與淡水;光緒六年(1880年)孫開華奉命前往楚湘照募精勇,編為擢勝中、左兩營以固臺防,並築基隆、滬尾諸礮臺。光緒十年(1885年)二月,孫開華第四度率擢勝軍三營扺滬尾與法軍作戰,此後擢勝營擊敗法軍,孫開華因功恩賞給騎都尉世職,並賞白玉翎管等物,慈禧太后還賞給出力將弁內帑銀一萬兩。孫開華及其擢勝營不但與臺灣關係極為密切,其令譽更耀然青史。

  孫開華所統領的擢勝營為湖南勇營之一,目前於淡水中正東路與竿蓁一街交叉口斜坡上仍保有滬尾湖南勇古墓六座、墓碑六方,碑額皆刻有「擢勝左營」四字,六名兵勇姓名如下:故勇李有章,湖南善化縣人;故勇袁致和,湖南善化縣人;故勇張月升,湖南善化縣人;故勇胡芳之,湖南善化縣人;故甬嚴洪勝,湖南善化縣人;胡勇李佑佺,湖南永定縣人。此一歷經百年滄桑之營勇古墓,於1998年8月,正式公告為臺北縣縣定古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