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稻埕" 修訂間的差異
出自 淡水維基館
行 2: | 行 2: | ||
[[image:大稻埕.png|right|400|thumb|{{image:大稻埕.png}}]] | [[image:大稻埕.png|right|400|thumb|{{image:大稻埕.png}}]] | ||
{{Youtube|Oj05GfUk6fo|400|right|2014.03.16【台灣演義】大稻埕}} | {{Youtube|Oj05GfUk6fo|400|right|2014.03.16【台灣演義】大稻埕}} | ||
+ | ==簡介== | ||
+ | 大稻埕興盛的年代為18世紀末,在淡水港開放後便開始繁榮,成為商業貿易的重要之地。大稻埕擁有華麗的巴洛克式建築、傳統的閩南房、明亮的紅磚洋樓,在這裡不論是古蹟建築、茶行、藥行、布行、小吃等,都成載著多年的歷史。 | ||
+ | |||
+ | ===古蹟介紹=== | ||
+ | ====甘州街茶葉街==== | ||
+ | 此地在大稻埕的茶葉歷史上佔了很重要的地位,為茶葉發展開拓的重要地區。 | ||
+ | *地址:臺北市大同區甘州街 | ||
+ | *聯絡電話: | ||
+ | ====陳天來故居==== | ||
+ | 昔日為「錦記茶行」,仿巴洛克風格的3層樓建築物興建於西元1920年,外觀氣派、歐式風格,主體上有垂花、拖架、古典立柱、大拱廊等結構,富有浪漫情調。 | ||
+ | *地址:臺北市大同區貴德街73號 | ||
+ | *電話:+886-2-2336-2798 | ||
+ | ====迪化街店屋==== | ||
+ | 為同安人的落腳之處,房屋牆面多為仿西式建築的裝飾,獨特中西式混合的建築,呈現早期聚集式街屋的獨特景觀。 | ||
+ | *地址:臺北市大同區迪化街1段274號 | ||
+ | *電話:+886-2-2960-3456 | ||
+ | ====有記名茶==== | ||
+ | 有記名茶成立超過百年,透過精挑細焙的臺灣各區名茶聞名。 | ||
+ | *地址:臺北市大同區重慶北路2段64巷26號 | ||
+ | *電話:+886-2-2555-9164 | ||
+ | ====李春生紀念教堂 | ||
+ | 座落於大稻埕最繁華的街區。著名的大稻埕富商李春生,因做洋行買辦起家而致富的大稻埕傳奇人物。這棟兩層樓的建築,清末時期為外國人居住的地區,是富商與洋行的聚集之地。 | ||
+ | *地址:臺北市大同區貴德街44號 | ||
+ | *電話:+886-2-2558-0753 | ||
+ | |||
==位置== | ==位置== | ||
[[大稻埕]]位於台北盆地西側,東側為雙連,南接萬華,西臨[[淡水河]],東北與大龍峒相鄰,行政區劃屬於臺北市[[大同區]]延平次分區(包括大有、永樂、南芳、玉泉、延平、朝陽等里)。狹義的範圍為重慶北路一段以西,忠孝西路二段以北(延平北路一段至重慶北路一段以鄭州路為界),[[淡水河]]以東,民權西路以南的區域。廣義的範圍還包含重慶北路一段以東至淡水線路線的地域。 | [[大稻埕]]位於台北盆地西側,東側為雙連,南接萬華,西臨[[淡水河]],東北與大龍峒相鄰,行政區劃屬於臺北市[[大同區]]延平次分區(包括大有、永樂、南芳、玉泉、延平、朝陽等里)。狹義的範圍為重慶北路一段以西,忠孝西路二段以北(延平北路一段至重慶北路一段以鄭州路為界),[[淡水河]]以東,民權西路以南的區域。廣義的範圍還包含重慶北路一段以東至淡水線路線的地域。 | ||
行 22: | 行 47: | ||
*1967年臺北市升格為直轄市。 | *1967年臺北市升格為直轄市。 | ||
*1990年延平區與建成區併入大同區。 | *1990年延平區與建成區併入大同區。 | ||
+ | |||
+ | ==交通地圖== | ||
+ | *103台北市大同區大稻埕碼頭 | ||
+ | {{Map1|25.0575152,121.502949}} | ||
==資料來源== | ==資料來源== | ||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A4%A7%E7%A8%BB%E5%9F%95 大稻埕] |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A4%A7%E7%A8%BB%E5%9F%95 大稻埕] | ||
*[https://www.funtime.com.tw/blog/funtime/one-day-tour-in-dadaocheng 【大稻埕、迪化街一日遊】文青必去!走進台北時光長廊] | *[https://www.funtime.com.tw/blog/funtime/one-day-tour-in-dadaocheng 【大稻埕、迪化街一日遊】文青必去!走進台北時光長廊] | ||
− | *[https://www.travel.taipei/zh-tw/must-visit/dadaocheng | + | *[https://www.travel.taipei/zh-tw/must-visit/dadaocheng 來去大稻埕(台北旅遊網)] |
[[category:地區]] | [[category:地區]] |
於 2019年3月25日 (一) 08:12 的修訂
- 影片描述:2014.03.16【台灣演義】大稻埕
- 影片來源:YouTube
簡介
大稻埕興盛的年代為18世紀末,在淡水港開放後便開始繁榮,成為商業貿易的重要之地。大稻埕擁有華麗的巴洛克式建築、傳統的閩南房、明亮的紅磚洋樓,在這裡不論是古蹟建築、茶行、藥行、布行、小吃等,都成載著多年的歷史。
古蹟介紹
甘州街茶葉街
此地在大稻埕的茶葉歷史上佔了很重要的地位,為茶葉發展開拓的重要地區。
- 地址:臺北市大同區甘州街
- 聯絡電話:
陳天來故居
昔日為「錦記茶行」,仿巴洛克風格的3層樓建築物興建於西元1920年,外觀氣派、歐式風格,主體上有垂花、拖架、古典立柱、大拱廊等結構,富有浪漫情調。
- 地址:臺北市大同區貴德街73號
- 電話:+886-2-2336-2798
迪化街店屋
為同安人的落腳之處,房屋牆面多為仿西式建築的裝飾,獨特中西式混合的建築,呈現早期聚集式街屋的獨特景觀。
- 地址:臺北市大同區迪化街1段274號
- 電話:+886-2-2960-3456
有記名茶
有記名茶成立超過百年,透過精挑細焙的臺灣各區名茶聞名。
- 地址:臺北市大同區重慶北路2段64巷26號
- 電話:+886-2-2555-9164
====李春生紀念教堂 座落於大稻埕最繁華的街區。著名的大稻埕富商李春生,因做洋行買辦起家而致富的大稻埕傳奇人物。這棟兩層樓的建築,清末時期為外國人居住的地區,是富商與洋行的聚集之地。
- 地址:臺北市大同區貴德街44號
- 電話:+886-2-2558-0753
位置
大稻埕位於台北盆地西側,東側為雙連,南接萬華,西臨淡水河,東北與大龍峒相鄰,行政區劃屬於臺北市大同區延平次分區(包括大有、永樂、南芳、玉泉、延平、朝陽等里)。狹義的範圍為重慶北路一段以西,忠孝西路二段以北(延平北路一段至重慶北路一段以鄭州路為界),淡水河以東,民權西路以南的區域。廣義的範圍還包含重慶北路一段以東至淡水線路線的地域。
大稻埕位於台北市大同區,迪化街是其中一部分,也很靠近萬華區,交通相當方便,捷運或是公車都可以到,適合排個簡單的半日到一日遊在這裡來趟時光小旅行。而較靠近大稻埕的捷運站為大橋頭與雙連站,出站後,慢慢步行至迪化街等景點,可以體驗不同的歷史味道與巴洛克式建築。
沿革
- 大稻埕原為巴賽族圭武卒社的所在地,咸豐年間漢人開始至此開發。因居民在此地設立公共的曝稻大埕,供稻米收成時曬穀,平時則為農產品交易場所,故以大稻埕為名。
- 大稻埕於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劃屬諸羅縣。
- 雍正元年(1723年)改隸新成立的彰化縣。五年(1727年)改隸新成立的淡水廳。
- 光緒元年(1875年)設立臺北府[1]:15,改隸新成立的淡水縣。
- 十一年(1885年)設立福建臺灣省[1]:15,臺北府位於其轄區內。
- 明治二十八年(1895年)臺灣進入日治時期,大稻埕劃屬於臺北縣臺北市出張所。
- 三十年(1897年)劃歸臺北辨務署。
- 三十三年(1900年)士林辨務署併入臺北辨務署。
- 三十四年(1901年)廢縣置廳,改隸臺北廳大加蚋堡,四十二年(1909年)改隸大稻埕區。
- 大正九年(1920年)廢廳置州,改隸臺北州臺北市大稻埕。
- 十一年(1922年)町名改正,在大稻埕原有範圍內分設九町,大稻埕轉為純粹地名,不再作為行政區名稱。
- 1945年中華民國管轄臺灣,大稻埕劃屬於臺北市延平區。
- 1967年臺北市升格為直轄市。
- 1990年延平區與建成區併入大同區。
交通地圖
- 103台北市大同區大稻埕碼頭
讀取地圖中...



























Leaflet | © OpenStreetMap contributo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