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者:Xianalot1123/心得" 修訂間的差異

出自 淡水維基館
前往: 導覽搜尋
(淡水基金會文化街車)
行 7: 行 7:
  
 
==淡水基金會文化街車==
 
==淡水基金會文化街車==
 +
[[檔案:9.30號淡水文化街車導覽 171001 0045.jpg|350px|thumb|{{檔案:9.30號淡水文化街車導覽 171001 0045.jpg}}]]
 
  身為一個台北人,淡水對我來說並不是一個陌生的地方,從小到大到淡水遊玩過數十次,對於大多數的知名景點都有一定的了解,但經由這次參加文化街車的洗禮後,我才發現淡水著個小鎮還有很多歷史文化是我所不了解的,這次的街車依序藉由淡水五虎崗這五座山崙來做講解。講解的阿姨首先提到了淡水有四個國定古蹟,分別是鄞山寺、牛津學堂、紅毛城、滬尾砲台,這也都在之後經過時有詳細的介紹,也有講到五虎崗為大屯山脈火山熔岩蜿蜒而下,流至「虎頭山」分為五條尾稜,而形成五條如虎爪般的丘陵,由河口西北往東南算起,五座山崙分別是球埔、砲台埔、崎仔頂、大田寮、鼻頭崙。
 
  身為一個台北人,淡水對我來說並不是一個陌生的地方,從小到大到淡水遊玩過數十次,對於大多數的知名景點都有一定的了解,但經由這次參加文化街車的洗禮後,我才發現淡水著個小鎮還有很多歷史文化是我所不了解的,這次的街車依序藉由淡水五虎崗這五座山崙來做講解。講解的阿姨首先提到了淡水有四個國定古蹟,分別是鄞山寺、牛津學堂、紅毛城、滬尾砲台,這也都在之後經過時有詳細的介紹,也有講到五虎崗為大屯山脈火山熔岩蜿蜒而下,流至「虎頭山」分為五條尾稜,而形成五條如虎爪般的丘陵,由河口西北往東南算起,五座山崙分別是球埔、砲台埔、崎仔頂、大田寮、鼻頭崙。
  
行 14: 行 15:
  
  
 +
 +
<br>
  
  
 
<u>[[使用者:Xianalot1123|返回主頁]]</u>
 
<u>[[使用者:Xianalot1123|返回主頁]]</u>

於 2017年10月10日 (二) 14:21 的修訂

維基館觀後心得

  在維基館的四個姊妹館:淡水維基館台灣棒球維基館台灣籃球維基館療癒閱讀維基館當中,我最早接觸到的是棒球維基館,因為喜歡棒球,從小就喜歡在網路上搜尋一些棒球相關球員、術語等,當中資料收錄最詳細的網站就是棒球維基館,雖然維基百科也有收錄相關資料,但卻沒有比棒球維基館來的深入,讓我了解到這就好比一般與專門的資料庫一樣;同樣的,即使維基百科有很多筆有關淡水的資訊,但淡水維基館是更有計畫的在記錄有關淡水在地文化風情的平台。

  在觀看完淡水維基館後,我認為網站首頁的排版配置一目瞭然,除了有最基本的簡介,對於最新新增的資料也設有"近期新增"這項欄位,方便有在關注淡水維基館的使用者可以即時發摟到;此外也把有關淡水的紀錄片放了上來,這也算是淡水維基館的最大特色,除了編輯各個資訊的頁面,還有實際去做研究訪談的紀錄片,網頁中的資料配合了影、相、文,讓內文詳細中又不失生動,對於閱讀上很加分!

  而網站中的淡水發展史淡水大事記淡水人物錄淡水全紀錄也涵蓋了淡水的人、事、時,如能再增加以地區做為建置計畫的方向的話,必定能夠讓整個網站更加全面。

淡水基金會文化街車

圖檔簡述:與導覽員合影
拍攝日期:2017-09-30
拍攝地點:淡水基金會文化街車   

Alt text
CC-BY-SA授權,引用時請註明出處以相同方式分享

  身為一個台北人,淡水對我來說並不是一個陌生的地方,從小到大到淡水遊玩過數十次,對於大多數的知名景點都有一定的了解,但經由這次參加文化街車的洗禮後,我才發現淡水著個小鎮還有很多歷史文化是我所不了解的,這次的街車依序藉由淡水五虎崗這五座山崙來做講解。講解的阿姨首先提到了淡水有四個國定古蹟,分別是鄞山寺、牛津學堂、紅毛城、滬尾砲台,這也都在之後經過時有詳細的介紹,也有講到五虎崗為大屯山脈火山熔岩蜿蜒而下,流至「虎頭山」分為五條尾稜,而形成五條如虎爪般的丘陵,由河口西北往東南算起,五座山崙分別是球埔、砲台埔、崎仔頂、大田寮、鼻頭崙。

  導覽路中有幾個是讓我獲得新知或印象深刻的,如一開始的鄞山寺是由州名人張鳴岡發起建廟活動、客家兄弟羅氏兄弟捐地所建,也是台灣兩座供奉定光古佛的寺廟之一,也因定光跟鄧公的閩南語音相似,所以路為叫做鄧公路;早期是梯田而盛產茶葉的大田寮,除此之外,淡江大學的建立也因當地的九位大地主為了教育集資捐地而產生;有漢人街稱的水椎,以及與之相對的洋人街,阿姨用往左看是宿舍,右看是學校來導覽我們,搭配著西式學院的景色,感受十分具體;位於砲台埔的的滬尾砲台跟雲門劇場過去,也是著名景點,但我還是第一次上來,下次有機會要好好參觀這國家二級古蹟;碼頭是最熟悉的景點,經由導覽阿姨講解才知道外表像帆船的福容大飯店,是政府的第一個BOT案,以及海關碼頭,存有清代與日治時期海關之相關建設,很多文物都還保存得很好;最後由老街作為結尾,除了熟悉的教堂、美術坊,還有由許多畫家的畫合起來的牆,也了解到原來陳澄波有做了很多淡水的畫,另外也與我們分享重建街更具有代表老街的意義。

  這次的文化街車真的讓我收穫滿滿,在短短的50分鐘內在車內吹著冷氣聽導覽阿姨的講解,可以對淡水的各式文化有更深的了解,而且還是免費,真的很佛心,也希望這項計畫能讓更多人認識淡水。




返回主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