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牽" 修訂間的差異

出自 淡水維基館
前往: 導覽搜尋
(新頁面: {{導覽條1|人物}} ==簡介==   蔡牽(1761年-1809年),福建同安人,清朝乾嘉年間有名的閩南海賊領袖,曾擁有一百多艘船艦,橫行於北...)
 
行 2: 行 2:
  
 
==簡介==
 
==簡介==
  [[蔡牽]](1761年-1809年),福建同安人,清朝乾嘉年間有名的閩南海賊領袖,曾擁有一百多艘船艦,橫行於北自山東、南到廣東的廣大海域,幾次在安平、[[滬尾]]的登陸,都造成滿清官兵極大的傷害。大約在[[1794年]](乾隆五十九年)左右因窮困而當了海盜,先於閩南一代活動,[[1800年]]至[[1805年]](嘉慶五年至十年)時,勢力到達浙江、福建、廣東、臺灣沿海,與以香港為基地的大海盜張保互相呼應,曾多次攻打、劫掠臺灣的鹿耳門、[[淡水]]、東港、烏石等地
+
  [[蔡牽]](1761年-1809年),福建同安人,清朝乾嘉年間有名的閩南海賊領袖,曾擁有一百多艘船艦,橫行於北自山東、南到廣東的廣大海域,幾次在安平、[[滬尾]]的登陸,都造成滿清官兵極大的傷害。大約在[[1794年]](乾隆五十九年)左右因窮困而當了海盜,先於閩南一代活動,[[1800年]]至[[1805年]](嘉慶五年至十年)時,勢力到達浙江、福建、廣東、臺灣沿海,與以香港為基地的大海盜張保互相呼應,曾多次攻打、劫掠臺灣的鹿耳門、[[淡水]]、東港、烏石等地。
  
 
  [[1805年]](嘉慶10年)農曆3月,[[蔡牽]]結合台灣地方武力,自立為王,建立年號「光明」、自稱「鎮海威武王」,持有「光明正大」玉璽。建國之後,長期與清軍交戰,然而卻是先盛後衰,最終在一場海戰中徹底敗陣,炸船自殺。
 
  [[1805年]](嘉慶10年)農曆3月,[[蔡牽]]結合台灣地方武力,自立為王,建立年號「光明」、自稱「鎮海威武王」,持有「光明正大」玉璽。建國之後,長期與清軍交戰,然而卻是先盛後衰,最終在一場海戰中徹底敗陣,炸船自殺。
 +
 +
  而在淡水流傳,也是在[[新北市淡水環境藝術節]]市民環境劇場中有演出的橋段便是「[[敗滬尾]]」:蔡牽橫行海上的時期,也是台灣漢人移墾進入族群械鬥時期,當時淡水地區泉漳移民間關係緊張,蔡牽想和泉州鄉親合作一同攻打漳州人。但是泉州鄉親認為蔡牽被官方認定為盜匪,合作後若遭人檢舉,恐怕會引來通匪的罪名,於是婉言拒絕。蔡牽眼見好意被潑冷水,狠狠說了一句重話:「大家攏的嫌我蔡牽歹,朱濆若來恁就知!」果然,蔡牽離去不久,漳州人結合另一股同鄉海盜朱濆,於農曆4月18日會攻淡水的泉州人,造成泉州人死傷慘重、血染溪溝。事平後,地方民眾為撫慰亡靈,大家便約定以4月18日為祭日,由淡水泉洲居民在自家門口拜祭弔慰,來紀念這場滬尾泉州人慘痛的流血敗績,「[[敗滬尾]]」。
  
 
==參考資料==
 
==參考資料==
行 19: 行 21:
 
*[http://memory.ncl.edu.tw/tm_cgi/hypage.cgi?HYPAGE=toolbox_figure_detail.hpg&project_id=&dtd_id=&subject_name=&subject_url=&xml_id=0000009397&who=%E8%94%A1%E7%89%BD 蔡牽 1761—1809]
 
*[http://memory.ncl.edu.tw/tm_cgi/hypage.cgi?HYPAGE=toolbox_figure_detail.hpg&project_id=&dtd_id=&subject_name=&subject_url=&xml_id=0000009397&who=%E8%94%A1%E7%89%BD 蔡牽 1761—1809]
 
*[http://www.archives.gov.tw/Publish.aspx?cnid=954&p=505 十九世紀初期的海上巨魁:蔡牽]
 
*[http://www.archives.gov.tw/Publish.aspx?cnid=954&p=505 十九世紀初期的海上巨魁:蔡牽]
*[http://nutnr.lib.nutn.edu.tw/bitstream/987654321/6374/2/%E6%B8%85%E5%98%89%E6%85%B6%E5%B9%B4%E9%96%93%E6%B5%B7%E7%9B%9C%E8%94%A1%E7%89%BD%E7%8A%AF%E8%87%BA%E5%A7%8B%E6%9C%AB.pdf  
+
*[http://nutnr.lib.nutn.edu.tw/bitstream/987654321/6374/2/清嘉慶年間海盜蔡牽犯臺始末.pdf 清嘉慶年間海盜蔡牽犯臺始末]
  
[[zh:蔡牵]]
+
[[zh:蔡牽]]
 +
[[en:Cai_Qian]]
 +
[[ja:蔡牽]]

於 2015年10月24日 (六) 22:52 的修訂

• 本頁分類:主分類 > 淡水 > 人物

簡介

  蔡牽(1761年-1809年),福建同安人,清朝乾嘉年間有名的閩南海賊領袖,曾擁有一百多艘船艦,橫行於北自山東、南到廣東的廣大海域,幾次在安平、滬尾的登陸,都造成滿清官兵極大的傷害。大約在1794年(乾隆五十九年)左右因窮困而當了海盜,先於閩南一代活動,1800年1805年(嘉慶五年至十年)時,勢力到達浙江、福建、廣東、臺灣沿海,與以香港為基地的大海盜張保互相呼應,曾多次攻打、劫掠臺灣的鹿耳門、淡水、東港、烏石等地。

  1805年(嘉慶10年)農曆3月,蔡牽結合台灣地方武力,自立為王,建立年號「光明」、自稱「鎮海威武王」,持有「光明正大」玉璽。建國之後,長期與清軍交戰,然而卻是先盛後衰,最終在一場海戰中徹底敗陣,炸船自殺。

  而在淡水流傳,也是在新北市淡水環境藝術節市民環境劇場中有演出的橋段便是「敗滬尾」:蔡牽橫行海上的時期,也是台灣漢人移墾進入族群械鬥時期,當時淡水地區泉漳移民間關係緊張,蔡牽想和泉州鄉親合作一同攻打漳州人。但是泉州鄉親認為蔡牽被官方認定為盜匪,合作後若遭人檢舉,恐怕會引來通匪的罪名,於是婉言拒絕。蔡牽眼見好意被潑冷水,狠狠說了一句重話:「大家攏的嫌我蔡牽歹,朱濆若來恁就知!」果然,蔡牽離去不久,漳州人結合另一股同鄉海盜朱濆,於農曆4月18日會攻淡水的泉州人,造成泉州人死傷慘重、血染溪溝。事平後,地方民眾為撫慰亡靈,大家便約定以4月18日為祭日,由淡水泉洲居民在自家門口拜祭弔慰,來紀念這場滬尾泉州人慘痛的流血敗績,「敗滬尾」。

參考資料

相關頁面

相關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