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魚丸" 修訂間的差異

出自 淡水維基館
前往: 導覽搜尋
行 2: 行 2:
  
 
==簡介==
 
==簡介==
  魚丸是由魚肉打出來的,將魚肉剁碎不斷地攪拌至肉質細密黏稠,魚肉就會漸漸形成漿狀,這也就是魚漿。內容使用鮪魚、旗魚、花枝等材料都可以,不過必須是使用新鮮魚肉,這樣才能做出有彈性的好吃魚漿。後將魚漿攪拌至黏稠後再加入少許太白粉、水(或蛋白)以及鹽、白胡椒等調味料再次拌勻,最後經機器製成丸子狀,冷卻後再包裝好放入冷凍庫保存,後要食用時再退冰,非常方便,加熱後美味的冷凍魚丸就完成了。
+
  [[魚丸]]是由魚肉打出來的,將魚肉剁碎不斷地攪拌至肉質細密黏稠,魚肉就會漸漸形成漿狀,這也就是魚漿。內容使用鮪魚、旗魚、花枝等材料都可以,不過必須是使用新鮮魚肉,這樣才能做出有彈性的好吃魚漿。後將魚漿攪拌至黏稠後再加入少許太白粉、水(或蛋白)以及鹽、白胡椒等調味料再次拌勻,最後經機器製成丸子狀,冷卻後再包裝好放入冷凍庫保存,後要食用時再退冰,非常方便,加熱後美味的冷凍魚丸就完成了。
  
 
  淡水早期是漁港,漁獲量大,以致於供過於求,捕來的漁獲除了在市場販賣外,更延伸出許多附加產品,如魚乾、魚酥、魚丸等。魚丸要做得好吃,主要食材要新鮮;如要有又 Q 又脆的口感,必需維持在低溫下製作(0~5度),早期皆是純手工製作,所以魚丸的製作過程是非常艱苦的,即使在寒冷的冬天中,雙手仍需埋在冰冷的魚漿內,才能揉捏出一顆顆飽滿又厚實的魚丸。現在因知名度大增,魚丸需求量大,所以都以機器取代人力製作,降低成本。
 
  淡水早期是漁港,漁獲量大,以致於供過於求,捕來的漁獲除了在市場販賣外,更延伸出許多附加產品,如魚乾、魚酥、魚丸等。魚丸要做得好吃,主要食材要新鮮;如要有又 Q 又脆的口感,必需維持在低溫下製作(0~5度),早期皆是純手工製作,所以魚丸的製作過程是非常艱苦的,即使在寒冷的冬天中,雙手仍需埋在冰冷的魚漿內,才能揉捏出一顆顆飽滿又厚實的魚丸。現在因知名度大增,魚丸需求量大,所以都以機器取代人力製作,降低成本。
  
==由來==
+
  「[[六月鯊,狗不拖]]」大約在四、五十幾年前的淡水,魚獲多樣又豐富,港口邊,動力漁船、舢舨一艘接著一艘滿載而歸;但在當時,冷凍設備尚不普及,只有非常昂貴的魚才能放在冰庫保存,五月無乾土,六月火燒埔,每到了六月,天氣突然炎熱了起來,大量鯊魚捕獲回到漁港,很快就腐壞了,就算是流浪狗也不吃。
  「六月鯊,狗不拖」
 
 
 
  你有聽過這句俗諺嗎?對於每個土生土長的淡水人,幾乎沒有人不知道。大約在四、五十幾年前的淡水,魚獲多樣又豐富,港口邊,動力漁船、舢舨一艘接著一艘滿載而歸;但在當時,冷凍設備尚不普及,只有非常昂貴的魚才能放在冰庫保存,五月無乾土,六月火燒埔,每到了六月,天氣突然炎熱了起來,大量鯊魚捕獲回到漁港,很快就腐壞了,就算是流浪狗也不吃。
 
 
 
===契機===
 
  當時,一個從小在淡水長大的孩子--林水木先生,見到此景甚有感觸。那時候,魚丸在市面上並不普及,而且價格昂貴,市面上也沒有專賣魚丸的店,多半都是由魚販附屬。林先生在一次的機緣下發現了一台「水浸糕機器」,是由當日人所留下製作蒟蒻的機器。當時電力昂貴,林先生將機器改為煤油發動機帶動,在碰碰聲響、眾人好奇圍觀之下,製作出第一批魚丸。憑藉著這一台機器,林先生與當初同時當日本兵的好友許炳松(許義)先生,以一個月150元的租金,向媽祖廟承租了店面,合資創立了淡水第一間的魚丸店───味香魚丸店。一斤一斤的魚丸,包在姑婆芋的葉子裡,用藺草捆綁繫成一包一包販售。
 
 
 
===創業===
 
  開幕當天,天公不作美,下了場大雨,沒有人來買魚丸,所幸一直到後來,生意漸漸步上了軌道,才讓長時間付出的心血終於有了回報。之後的生意漸漸穩定,尤其每當遇到節慶,大家要拜拜、加菜,當天魚丸的量更是供不應求。為了早晨六點準時開賣,要每天三四點就起來準備,大灶燒著煤炭,油鍋一邊準備炸餛飩、魚炸、魚卷、甜不辣…熱水也煮著魚丸、香菇丸、小魚丸、魚卷…
 
 
 
  同時為了保持最新鮮的品質,一邊賣,一邊做,忙個不停,才能應付川流不息的客人,過了中午,要準備隔天的原料,新鮮的鯊魚從淡水漁會採購回來,去皮去內臟,整理乾淨備用,總要忙到傍晚時分才能休息。
 
 
 
===今昔===
 
  早期的淡水小鎮漁業興盛繁榮,隨著港口淤積,漁業沒落,淡水港風華不再,六十年代,原料已供不應求,多從台南、南方澳提供。這些寧靜的老街道,是畫著歲月風霜的老人,她靜靜的看著這一切的發生,看她繁華,看她蕭條,她默默聆聽,保守每一個人的秘密,她忠實記錄歷史,包容每個外地的遊人。昔日的開創,造就現在的淡水,捷運後,熱鬧的淡水街道,魚丸湯小攤販比鄰而開。現在,我們從一碗淡水魚丸湯,就能品嘗一甲子的滋味。
 
  
 
==做法==
 
==做法==

於 2015年1月11日 (日) 22:10 的修訂

• 本頁分類:主分類 > 淡水 > 飲食

簡介

  魚丸是由魚肉打出來的,將魚肉剁碎不斷地攪拌至肉質細密黏稠,魚肉就會漸漸形成漿狀,這也就是魚漿。內容使用鮪魚、旗魚、花枝等材料都可以,不過必須是使用新鮮魚肉,這樣才能做出有彈性的好吃魚漿。後將魚漿攪拌至黏稠後再加入少許太白粉、水(或蛋白)以及鹽、白胡椒等調味料再次拌勻,最後經機器製成丸子狀,冷卻後再包裝好放入冷凍庫保存,後要食用時再退冰,非常方便,加熱後美味的冷凍魚丸就完成了。

  淡水早期是漁港,漁獲量大,以致於供過於求,捕來的漁獲除了在市場販賣外,更延伸出許多附加產品,如魚乾、魚酥、魚丸等。魚丸要做得好吃,主要食材要新鮮;如要有又 Q 又脆的口感,必需維持在低溫下製作(0~5度),早期皆是純手工製作,所以魚丸的製作過程是非常艱苦的,即使在寒冷的冬天中,雙手仍需埋在冰冷的魚漿內,才能揉捏出一顆顆飽滿又厚實的魚丸。現在因知名度大增,魚丸需求量大,所以都以機器取代人力製作,降低成本。

  「六月鯊,狗不拖」大約在四、五十幾年前的淡水,魚獲多樣又豐富,港口邊,動力漁船、舢舨一艘接著一艘滿載而歸;但在當時,冷凍設備尚不普及,只有非常昂貴的魚才能放在冰庫保存,五月無乾土,六月火燒埔,每到了六月,天氣突然炎熱了起來,大量鯊魚捕獲回到漁港,很快就腐壞了,就算是流浪狗也不吃。

做法

  1. 使用上等鯊魚肉做為魚漿表層材料。(視季節性會加上其他的魚,大多都是帶油性的魚類,如冬天會加上部份的鬼頭刀)
  2. 去除魚骨後加上一些調味料。
  3. 絞碎後製成魚漿。
  4. 加上少許太白粉和水下去調製。
  5. 將內餡包裏在調製好的魚漿內。(內餡主要是由豬的大腿肉加上一部份的三層肉打成的豬絞肉)
  6. 將魚丸包成橢圓柱形。
  7. 以湯熬煮滾即完成。

相關店家

參考資料

相關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