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凱達格蘭族" 修訂間的差異
行 1: | 行 1: | ||
− | + | ||
+ | 凱達格蘭族為臺灣平埔族原住民,分布於[[淡水]]、[[臺北]]、[[基隆]]一帶,以臺北盆地為主體,與蘭陽平原上的噶瑪蘭族曾有著密切的關係,現因漢化而難以辨別。語源來自社寮島kuvu社語、北投社語之自稱Kitaganan。最常見的簡稱Kelan,實即雞籠、基隆地名之最早由來。 | ||
+ | |||
==簡介== | ==簡介== | ||
− | + | 在三百多年前,臺北盆地是凱達格蘭族的領域,大約有三十多社,原本散居在各地以漁獵和簡易農耕為生,後經荷蘭人、西班牙人、漢人、日本人入侵與開墾,生活和族群發生重大變化。這些重大的改變,逐漸讓凱達格蘭族人,甚至全臺灣平埔族走向消失的命運。現今如果要找尋凱達格蘭族人的過去生活面貌,除了透過文獻外,就是依據考古發現。目前最大的考古發現是新北市八里區的十三行遺址,由這個遺址的遺物推定,凱達格蘭族人可能在相當於漢朝的時間就已經進入臺灣。他們的聚落和附近地區,成為後來漢人移民、開墾、建立村莊的地點。 | |
− | + | 相傳凱達格蘭族的祖先是從臺灣本島最東境的岬角—三貂角登陸,17世紀康熙年間大地震前,文獻指出仍為臺北一帶最主要住民結構。如詳加細分,該族分布範圍約為現今臺北市、基隆市、新北市的瑞芳、貢寮、新店、板橋以及桃園北區。部分學者則以淡水河、基隆河、新店溪為界,分為南北兩支系,再加上16世紀前遷移至宜蘭的一支社頭社,可再將該族區分成巴賽族與雷朗族。 | |
− | + | 傳統的平埔族社會,對於信仰,其實大多還停留在祖靈崇祀以及圖騰膜拜的階段,各族的祭典不盡相同,其中北部的凱達格蘭族的祭典有農曆六月十八日和農曆八月十六日。六月的祭典是在祈求漁獲豐收,八月的則是感謝祖靈庇佑農作收成,他們會以其神聖的植物山橄欖當作祭品。 | |
− | + | 另外,該族以及其他平埔各族一樣為母系社會,從婚姻與財產制度中可顯而易見:男性必須入贅,家產也由女性繼承,這與漢人文化有極大的差異。17世紀-18世紀,中國福建泉漳一帶的閩南人移民大量進入臺灣,平埔各族因處平地,與漢人的接觸機會較多,除了被清政府歸類為熟番外,原有文化制度也迅速滅失。 | |
− | + | 據考證,現今雙北許多地名為凱達格蘭語音譯而成,例如大龍峒、北投、唭哩岸、八里、秀朗、艋舺等。 | |
[[zh:凱達格蘭族]] | [[zh:凱達格蘭族]] | ||
[[en:Ketagalan people]] | [[en:Ketagalan people]] | ||
[[ja:ケタガラン族]] | [[ja:ケタガラン族]] |
於 2024年9月18日 (三) 06:32 的最新修訂
凱達格蘭族為臺灣平埔族原住民,分布於淡水、臺北、基隆一帶,以臺北盆地為主體,與蘭陽平原上的噶瑪蘭族曾有著密切的關係,現因漢化而難以辨別。語源來自社寮島kuvu社語、北投社語之自稱Kitaganan。最常見的簡稱Kelan,實即雞籠、基隆地名之最早由來。
簡介[編輯]
在三百多年前,臺北盆地是凱達格蘭族的領域,大約有三十多社,原本散居在各地以漁獵和簡易農耕為生,後經荷蘭人、西班牙人、漢人、日本人入侵與開墾,生活和族群發生重大變化。這些重大的改變,逐漸讓凱達格蘭族人,甚至全臺灣平埔族走向消失的命運。現今如果要找尋凱達格蘭族人的過去生活面貌,除了透過文獻外,就是依據考古發現。目前最大的考古發現是新北市八里區的十三行遺址,由這個遺址的遺物推定,凱達格蘭族人可能在相當於漢朝的時間就已經進入臺灣。他們的聚落和附近地區,成為後來漢人移民、開墾、建立村莊的地點。
相傳凱達格蘭族的祖先是從臺灣本島最東境的岬角—三貂角登陸,17世紀康熙年間大地震前,文獻指出仍為臺北一帶最主要住民結構。如詳加細分,該族分布範圍約為現今臺北市、基隆市、新北市的瑞芳、貢寮、新店、板橋以及桃園北區。部分學者則以淡水河、基隆河、新店溪為界,分為南北兩支系,再加上16世紀前遷移至宜蘭的一支社頭社,可再將該族區分成巴賽族與雷朗族。
傳統的平埔族社會,對於信仰,其實大多還停留在祖靈崇祀以及圖騰膜拜的階段,各族的祭典不盡相同,其中北部的凱達格蘭族的祭典有農曆六月十八日和農曆八月十六日。六月的祭典是在祈求漁獲豐收,八月的則是感謝祖靈庇佑農作收成,他們會以其神聖的植物山橄欖當作祭品。
另外,該族以及其他平埔各族一樣為母系社會,從婚姻與財產制度中可顯而易見:男性必須入贅,家產也由女性繼承,這與漢人文化有極大的差異。17世紀-18世紀,中國福建泉漳一帶的閩南人移民大量進入臺灣,平埔各族因處平地,與漢人的接觸機會較多,除了被清政府歸類為熟番外,原有文化制度也迅速滅失。
據考證,現今雙北許多地名為凱達格蘭語音譯而成,例如大龍峒、北投、唭哩岸、八里、秀朗、艋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