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板:景點介紹" 修訂間的差異

出自 淡水維基館
前往: 導覽搜尋
 
(未顯示同一使用者於中間所作的 1 次修訂)
行 91: 行 91:
  
 
<option>
 
<option>
[[檔案:重建街14號.JPG|200px|left]]  「[[淡水重建街14號街屋]]」位居古街的重要通道轉角點,與隔鄰的「[[重建街16號]]」同為古街上坡與南下階梯通[[福佑宮]]的重要節點建築。此建築格局外觀整體上仍保有[[1930年]]代日治時期的始建風貌。在[[重建街]]的建築陸續拆除翻新的現況下,老街的風貌僅能由此少數的老屋來回顧歷史樣貌。此建築為老街僅存老建物之一,具有老街意象之指標意義。已被公告指定為市定古蹟。本屋之左側鄰巷道,採光明亮,且室內高低隨地形變化,頗為少見。建物室內空間雖緊湊,但空間利用機能合理,以小空間做最高利用,具有早期街屋之特性,早期屋主[[陳其宗]]醫師在淡水地方有其聲望,值得保存其故居。 ---[[淡水鎮重建街14號|'''更多內容''']]
+
[[檔案:重建街14號.JPG|200px|left]]  「[[淡水重建街14號街屋]]」位居古街的重要通道轉角點,與隔鄰的「[[重建街16號]]」同為古街上坡與南下階梯通[[福佑宮]]的重要節點建築。此建築格局外觀整體上仍保有[[1930年]]代日治時期的始建風貌。在[[重建街]]的建築陸續拆除翻新的現況下,老街的風貌僅能由此少數的老屋來回顧歷史樣貌。此建築為老街僅存老建物之一,具有老街意象之指標意義。已被公告指定為市定古蹟。本屋之左側鄰巷道,採光明亮,且室內高低隨地形變化,頗為少見。建物室內空間雖緊湊,但空間利用機能合理,以小空間做最高利用,具有早期街屋之特性,早期屋主[[陳其宗]]醫師在淡水地方有其聲望,值得保存其故居。 ---[[淡水重建街14號街屋|'''更多內容''']]
 +
</option>
 +
 
 +
<option>
 +
<div style="float:left; width:300px; height: 220px; padding: 0 5px 0 0; margin: 0 10px 0px 0;">
 +
{|
 +
|-
 +
|
 +
{{#slideshow:
 +
<div>[[檔案:多田榮吉故居外貌.jpg|300px|left]]</div>
 +
<div>[[檔案:多田榮吉故居外門.jpg|300px|left]]</div>
 +
<div>[[檔案:多田榮吉故居-鬼瓦.jpg|300px|left]]</div>
 +
|id=bar2 refresh=5000
 +
}}
 +
|}</div>  [[淡水街長多田榮吉故居]]為日治時期擔任[[淡水街長]]的[[多田榮吉]]私人宅邸,現今為直轄市定古蹟。
 +
 
 +
  創建於[[1937年]](日昭和12年),據稱[[多田榮吉]]還申請了自用自來水,成為全[[淡水]]、全臺第一戶接自來水的民宅。[[多田榮吉故居]]位於淡水馬偕街19號[[埔頂]][[烽火段]]地區,介於[[紅毛城]]與[[福佑宮]]之間、從[[滬尾偕醫館]]和[[淡水禮拜堂]]前往[[小白宮]]的路上,也可以從[[新北市立圖書館淡水分館]]前的天橋過去即可看到。 ---[[淡水街長多田榮吉故居|'''更多內容''']]
 
</option>
 
</option>
 
</choose></font><p align='right'>'''更新日期:2015/01/09''' ({{TempEdit|景點介紹|編輯}})</p>
 
</choose></font><p align='right'>'''更新日期:2015/01/09''' ({{TempEdit|景點介紹|編輯}})</p>
 
</div><br>
 
</div><br>
 
<noinclude>[[分類:模板管理]]</noinclude>
 
<noinclude>[[分類:模板管理]]</noinclude>

於 2015年1月12日 (一) 13:50 的最新修訂

古蹟巡禮

滬尾砲台-北門鎖鑰.JPG
  滬尾礮臺位在油車里油車口4號,今淡水高爾夫球場西側。滬尾有兩座礮臺,一為「北門鎖鑰」即今日滬尾礮臺,另一為「保固東瀛」今已不見其遺跡。1889年(光緒15)大礮安裝完竣後,滬尾礮臺便未曾實際參與戰事,所以建築部分至今保存相當完整。 ---更多內容

更新日期:2015/01/09 (編輯)